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四大学习领域”助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作者】 刘 芳

【机构】 湖北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

【摘要】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学校课堂教学是培树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本文从美术课程三大学习领域探求其具体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中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关键词】美术课堂;价值观;教育;学习领域
【正文】  【摘 要】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学校课堂教学是培树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本文从美术课程三大学习领域探求其具体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中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关键词】 美术课堂;价值观;教育;学习领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提出:美术、艺术等课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和参与、欣赏、鉴赏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公平竞争、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培养崇尚美好、热爱生活、尊重创造和热爱祖国艺术、尊重世界各国艺术品质。作为中学一线美术教师,我根据要求,结合新课标划分的四大学习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到美术课堂: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划分出“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和“综合 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四大领域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在这个课程结构中,教师应把握各领域特点,寻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点,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理想信念中。
  (一)“欣赏·评述”领域:挖掘作品内涵,激发心灵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而“欣赏·评述”领域主要通过对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进行赏析、介绍,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收到启迪和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领域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这一领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德育教育与美术学习融合,提高自身品质,守住心灵净土。
  例如:在欣赏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教师在介绍其艺术价值的同时,让学生观看简短的纪录片重温新中国成立时的盛况,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景资料,如画家为什么画这幅画,当时的中国现状是怎样的,作品的意义等,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欢欣鼓舞的场面,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又如,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中,容纳了我国历朝历代的优秀山水作品,学生流连在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感受到画家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唤醒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语言,教师不妨将中国山水画与外国风景画各选一副,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增加学生多元文化的意识,开阔视野,不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能以包容的心灵来接收外国艺术,有益于学生情感发展的。在课后拓展时,教师提醒大好河山现在都成为旅游胜地,大家在游览的时候,不要乱丢果皮纸屑、乱涂乱画,形成并增强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
  总之,学生在艺术的感召下,自觉地和更容易地发现自然万物和自己心灵世界中蕴藏的美,使自己的情感更丰富,境界更高尚,心灵更纯洁。
  (二)“造型·表现” 领域:动手动笔创作,抒发真情实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这段话出自《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第一条,的确,美术的视觉大多以造型表现的“途径”,在想和做之间找一个支点,在实与虚之间获取平衡。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得到满足。因此,教师要尽力让学生体会造型的乐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主题,,放飞自己的想象,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在教材分析中明确提出,本课紧紧围绕春天展开,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结合色彩知识完成对春天主题的色彩创作,继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奠定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基础。而在教学目标亦是同样指出在情感目标的培养上,要求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多彩,培养对生活与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春天的畅想》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用各种颜色描绘春日景象。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彩畅想出多彩的春天、快乐的人们,描绘的不正是习总书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所提到的那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画面。
  不同的美术媒材带给学生的认识和感知是不同的。“造型·表现”领域致力于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方寸钤印——藏书印》,选用中国传统艺术藏书印作为教学内容,重在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画、刻、印中,感受藏书印独特的艺术魅力,表达个人性情,培养细心、沉稳地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养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三)“设计·应用”领域: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思想与文化的创新
  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仅包含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作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新课改后的美术教材中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或工艺美术,如:基础图案、纸工艺、泥塑、陶艺和各种民间美术制作等,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能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我们在把握传统中,寻求创新现代设计的形式更为广泛、多样,初中美术教材中涵盖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服装设计等,将它们灵活地运用于公共空间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文化宣传,不仅大大增强了效果.同时彰显了美术语言的社会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思想进行选题。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招贴——广而告之》中,我根据近期在“315”晚会中看到的不良商家坑蒙拐骗顾客的行为,安排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招贴设计。有的学生用两个手拉钩的画面表现诚信来自你我的信任,还有的学生用天枰来衡量人的良心,设计新颖,主题鲜明。这些招贴学生在设计的时候,就提醒了他们要为人诚信,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去爱校、爱国、爱社会。
  而在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这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而不是模仿,或在模仿中改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紧跟李克强总理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强调的,让更多“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变成“Created in China”(中国创造),实现中国梦。
  (四)“综合·探索”领域:整合丰富资源 促进价值观形成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有利于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了解美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价值观的形成。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盛世·汴梁》一课,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学习,可以了解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即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繁华街道、楼阁建筑特色、以及风土人情,全面地了解宋代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城乡生活面貌,感受到中国古代的社会现状,加深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价值的理解,学习兴趣浓厚。在对画家张择端介绍时,从画中有1695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足以看出画家“敬业”的一面。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城市最繁华的街道,引导学生尝试应用线描的方式记录街景。学生走上街头,用发现的眼睛感知家乡,比较与宋代汴梁的不同之处,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美术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家乡街景,同学们可以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感受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愉悦感,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进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既整合了历史学、社会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又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的文化艺术资源,加深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之,美术课堂可以说时时处处都隐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子,全在于教师的发现和挖掘。美术教师应该以美术课堂为载体,在训练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同时,把握不同知识领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让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年
  [2]《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12年
  [3]《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魏瑞江、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