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促使小学生主动学习策略例谈

【作者】 朱学山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高峰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们必须为学生主动性发挥创设更多条件。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生活化教学,培养问题意识,及时给予激励评价,都能使学生在更多成功体验促进中真正成为“我要学”、“我乐学”的自觉学习者。
【关键词】主体;主动学习;促进
【正文】  【摘 要】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们必须为学生主动性发挥创设更多条件。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生活化教学,培养问题意识,及时给予激励评价,都能使学生在更多成功体验促进中真正成为“我要学”、“我乐学”的自觉学习者。
  【关键词】 主体;主动学习;促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意味着数学课堂中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学服务,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创设条件。实践这种新理念,就需要持有“教师中心论”观点的教师必须从传统中走出来,快速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想方设法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作用的发挥。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否定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离开了教师的教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学也是不能有效完成的。这是由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决定的,也是哲学上外因与内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所以,我们教师还是要为教卖力,只是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多为学生主体学习服务,为学生高效学习创设更多条件。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自我内驱。杨振宁曾经说到:“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学生有了物理学习兴趣,就会愿学、想学,有自我主动学习的欲望。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不会进行直奔主题式的传授知识,而是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再做文章。所以,我们不防把激趣作为教学的首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热爱数学,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当然激趣的方法很多,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在课程自身趣味上多做挖掘努力,用数学的方法、内容、现象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趣味因子来刺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可爱”而自觉学习。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方法决定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课堂活力涌现,还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思维飞扬,想象驰骋。而传统教学,不变的“一言堂”模式,不动的“静听”方式,显然不会达到这种效果,更不能张扬学生学习个性,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使其能在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参与到学习中来,自觉成为学习主体。现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很多,但我们最好还是应选择适合物理学科特点、学情、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来运用。比方说运用情境教学、生活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等,都是既能激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又能适合学科性的良好方法。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当儿童跨进大门之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架里,不要让教室里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妙包含着思维和创造取之不竭的源泉。”虽然我们倡导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但是良好的教学资源不在课堂,它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理性概括。正如新课标所言“教学应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因此,我们应大力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回归大自然,以大自然为阵地和内容开展学习。这样,既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也可切身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因而更加热爱数学,进而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解分数时,由于数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单纯的理论讲解无疑会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但教师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它,在讲解新课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设在教室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多见识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例,在观察中形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分数的概念,掌握影响分数大小的几个因素,形成分数的常识,会用其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辨证看待分数对人类的影响。这就是一个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形成过程,也符合新课标为我们指定的要求。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贵有思患不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尚且重视思维参与学习的重要性,更何况在我们教育理论高度发展的今天,更有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发展问题意识。我们现在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没有问题意识作探究动力,学生是不可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在开展探究之初,教师和学生无疑会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只有我们善于把握,就会将这些分歧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因为在这种分歧下传授的知识,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会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所以,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问题,老师应该好好加以利用。例如,在教“长方形”时,先简介了长方形的特点,并当堂作了演示,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怎样计算?学生的探究热情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会上升到到一个新的层次。
  五、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有效激励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催发剂,不仅能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还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特别是后进生,在激励作用下会重拾学习激情,点燃学习斗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吝惜表扬,要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成功点赞,让他们从教师翘起的大拇指和热情的激励语中体验到学习快乐。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只为“回答正确”加分,只为“答案准确”送赞,这都是不科学的,我认为只要是学生积极参与了学习的都应该获得表扬,更应为那些进行了积极思维的同学激励。只要他们“跳了一跳”,无论“摘到桃”与否,都应该在教师的掌握中体验到学习快乐。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必须致力于教,致力于学,为学生主动性发挥创设更多条件,使其在更大兴趣内驱下,在更多成功体验促进中真正成为“我要学”、“我乐学”的自觉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