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借文本 夯实语用——浅谈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
【作者】 仲秋香
【机构】 新疆第六师五家渠第三小学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立足课堂实践,注重积累,捕捉读写训练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只有巧借文本,才能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将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并有效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文本阅读;提升素养
【正文】 【摘 要】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立足课堂实践,注重积累,捕捉读写训练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只有巧借文本,才能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将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并有效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新时期;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文本阅读;提升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体现的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言文字学习,需要有充分的实践运用训练作保证,要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领悟语言文字内涵,逐渐探索语言文字学习规律,并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为全面提升语言素质奠基。
一、重视文本朗读训练,增加语言文字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共性认知。朗读可以促使学生眼、耳、口、脑的互动共用,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上给学生以历练。朗读应该是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在朗读中,可以认识文字、记忆字词、感知语言、积累语感,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选择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提升朗读强度,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领悟文本。如同桌读、小组读、表演读、竞赛读等,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并在朗读中有所感、有所获。
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一首小诗《天净沙》,全班齐读,教师由这首诗展开教学,让学生初读课文《小桥流水人家》。教师检查预习生字情况,学生默写都比较正确。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顺畅,声音响亮,要富有感情。学生经过自由朗读训练,在全班进行朗读展示。教师指名朗读,小组集体朗读。教师一边做提示,一边给朗读配上音乐,朗读展示非常成功。学生朗读感觉越来越好,对作者的故乡情结把握非常到位。
教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就是给学生以增加语言文字积累的机会。学生在具体朗读过程中,对那些表情达意深透的字词有了更深刻认知,语言文字积累效果自然是大好。教师重视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内涵的解读领悟,语言文字学习积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二、创设语言运用活动,实现语言内质转化
小学生思想比较活泼,大多喜动不喜静。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更多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感知语言文字。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不应该只是一种点缀,要加大学生参与烈度,给学生更多展示机会,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应该是一种综合表达训练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设置适合度更高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比赛、诗朗诵比赛、辩论会等,都能够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重要舞台。教师还可以进行时空拓展,将语言文字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如座谈会、交流会、社会调查、家庭汇报等等,都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表达训练。这对提升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钓鱼的启示》时,为让学生有更多实践体验,教师设计了一道语言方面的教学活动。提出辩论题目:“‘爸爸’坚持放掉大鲈鱼,这是不是有点死心眼?”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边赞成这个说法,一边反对这个说法。展开自由辩论,教师做评委。辩论开始,学生发言踊跃,教师及时给出评价,课堂学习气氛浓烈。
在这个辩论活动中,学生不仅对文本语言内容有了一定认知,也锻炼了分析、判断、归纳、整合等思维素质,提升了即时表达能力。因为辩论气氛浓烈,需要表现力更强、战斗力更强语言运用,这对历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培养良好写作习惯,构建多重交流平台
语言文字的积累,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运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积累渠道,增加学生积累意识。文本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写作更是语言文字学习不可或缺的方法。教师每天要设计一些动笔的语文作业,如阅读训练、仿写、片段作文训练等,还要鼓励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这对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积累水平有特别意义。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更多交流平台,丰富学生语言交流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语言文字教学完全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建立更多交流渠道。如微信、微博、QQ、邮箱、手机短信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交流工具。教师要具体设定交流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自然会在交流中逐渐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生刚接触《开国大典》时,对当时历史背景还不是很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相关视频片段,学生看后非常受触动,再来学习文本时,都显得很兴奋。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了一道开放性作业:用你最擅长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是诗歌朗诵,也可以是演讲,还可以写成抒情散文。教师组织展示时,学生表达形式非常丰富,有学生甚至制成音像材料,学习效果相当显著。教师给学生展示语言运用才华提供了重要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或书写、或朗诵、或表演。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语言文字学习有明确要求,不仅规定了阅读量和阅读篇目,对写作也提出具体达成目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并为其提供更多语言文字实践运用机会,全面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欣.立足课堂实践,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0).
[2]夏威宁.紧扣语言文字,培养运用能力[J].江西教育,2016(05).
【关键词】 新时期;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文本阅读;提升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体现的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言文字学习,需要有充分的实践运用训练作保证,要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领悟语言文字内涵,逐渐探索语言文字学习规律,并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为全面提升语言素质奠基。
一、重视文本朗读训练,增加语言文字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共性认知。朗读可以促使学生眼、耳、口、脑的互动共用,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上给学生以历练。朗读应该是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在朗读中,可以认识文字、记忆字词、感知语言、积累语感,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选择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提升朗读强度,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领悟文本。如同桌读、小组读、表演读、竞赛读等,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并在朗读中有所感、有所获。
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一首小诗《天净沙》,全班齐读,教师由这首诗展开教学,让学生初读课文《小桥流水人家》。教师检查预习生字情况,学生默写都比较正确。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顺畅,声音响亮,要富有感情。学生经过自由朗读训练,在全班进行朗读展示。教师指名朗读,小组集体朗读。教师一边做提示,一边给朗读配上音乐,朗读展示非常成功。学生朗读感觉越来越好,对作者的故乡情结把握非常到位。
教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就是给学生以增加语言文字积累的机会。学生在具体朗读过程中,对那些表情达意深透的字词有了更深刻认知,语言文字积累效果自然是大好。教师重视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内涵的解读领悟,语言文字学习积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二、创设语言运用活动,实现语言内质转化
小学生思想比较活泼,大多喜动不喜静。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更多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感知语言文字。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不应该只是一种点缀,要加大学生参与烈度,给学生更多展示机会,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应该是一种综合表达训练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设置适合度更高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比赛、诗朗诵比赛、辩论会等,都能够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重要舞台。教师还可以进行时空拓展,将语言文字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如座谈会、交流会、社会调查、家庭汇报等等,都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表达训练。这对提升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钓鱼的启示》时,为让学生有更多实践体验,教师设计了一道语言方面的教学活动。提出辩论题目:“‘爸爸’坚持放掉大鲈鱼,这是不是有点死心眼?”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边赞成这个说法,一边反对这个说法。展开自由辩论,教师做评委。辩论开始,学生发言踊跃,教师及时给出评价,课堂学习气氛浓烈。
在这个辩论活动中,学生不仅对文本语言内容有了一定认知,也锻炼了分析、判断、归纳、整合等思维素质,提升了即时表达能力。因为辩论气氛浓烈,需要表现力更强、战斗力更强语言运用,这对历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培养良好写作习惯,构建多重交流平台
语言文字的积累,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运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积累渠道,增加学生积累意识。文本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写作更是语言文字学习不可或缺的方法。教师每天要设计一些动笔的语文作业,如阅读训练、仿写、片段作文训练等,还要鼓励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这对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积累水平有特别意义。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更多交流平台,丰富学生语言交流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语言文字教学完全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建立更多交流渠道。如微信、微博、QQ、邮箱、手机短信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交流工具。教师要具体设定交流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自然会在交流中逐渐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生刚接触《开国大典》时,对当时历史背景还不是很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相关视频片段,学生看后非常受触动,再来学习文本时,都显得很兴奋。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了一道开放性作业:用你最擅长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是诗歌朗诵,也可以是演讲,还可以写成抒情散文。教师组织展示时,学生表达形式非常丰富,有学生甚至制成音像材料,学习效果相当显著。教师给学生展示语言运用才华提供了重要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或书写、或朗诵、或表演。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语言文字学习有明确要求,不仅规定了阅读量和阅读篇目,对写作也提出具体达成目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并为其提供更多语言文字实践运用机会,全面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欣.立足课堂实践,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0).
[2]夏威宁.紧扣语言文字,培养运用能力[J].江西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