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作者】 朱 燕
【机构】 贵州盘县石桥镇新街中学
【摘要】初中化学教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的方法:上好化学实验课、搞好师生关系、记住化学方程式、加强教师的责任心、精选试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关键词】提高;初中;化学;成绩
【正文】 【摘 要】 初中化学教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的方法:上好化学实验课、搞好师生关系、记住化学方程式、加强教师的责任心、精选试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关键词】 提高;初中;化学;成绩
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十多年,现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取得好成绩?略谈一点我的建议:
一、上好化学实验课。
1. 化学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刚接触化学学习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学科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和未知的领域,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从零开始,没有基础的好坏之分,因此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课程的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客观地观察自然界中化学物质的魔力,更能够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探索化学原理、追求化学奥秘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在教师做完演示实验后,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都渴望了解化学实验背后的原理,在他们眼里,化学反应如同魔术师手中的魔棒一样拥有无穷的奥秘。在教学中及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之一。
2.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需要。培养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基础的根本,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实验。化学课程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十分有利于开展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开展化学实验,不仅能够验证书本中的理论、现象和物质的属性,更为重要的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用理论知识指导了化学实验。
3.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化学实验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下,实施有效的创新,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做关于镁的属性的相关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镁的外观、属性,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做镁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镁燃烧后的物质的外观状态。通过实验使学生意识到有些金属也可以燃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研究。学生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实验手段,观察物质的反应与生成,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学习的态度,有利于新课改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搞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搞好师生关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主动接近学生,努力做到勤招呼、勤观察、勤批语、勤交流、勤家访。
2.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诉说的小事感兴趣;善于用自己的经验,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应轻率下定论,切忌“一碗凉水看到底”;和言善语,不体罚学生,这是师生情感共鸣的条件。在学生的正当需要中,尊重、理解、关心是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有满足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体”精神,施展自己才能。教育富有人情味,更易于感染、激励学生,达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3.激励、期待,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的心灵。教师应经常利用多种机会表达或流露对每一个学生的信任和期待,用教师深沉的爱去激励和发掘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
三、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可能不会及格。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四、加强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务实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相反,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敷衍了事,机械地教,形式主义地工作,甚至投机取巧,那么“教书育人”就成了一句空话,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育方案,再严厉的管理措施也将于事无补。所以我觉得教师的责任心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而是让自己无愧于教师身份的!
五、精选试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必须先解决做化学习题的问题,这个方面过关了,才能谈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问题。不是教授学生那些课本上的死板的知识,而是能够教给学生自学能力、拓展能力、总结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学好课本上的课程外,还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特长、精选试题,不搞题海战术,基础题是根基,教师给学生出的的化学习题首先是基础性的,基础性的习题能巩固基础知识,先易后难,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学会举一反三了。因此,在搞习题训练时,不能搞题海战术,不要迷信“熟能生巧”,如果这样做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学生的化学素质参差不齐,每个班的化学成绩基本上形成低、中、高三个层次。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从而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进而调动每个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都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只要我们做到以上几点,充分利用生活中现有的条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关键词】 提高;初中;化学;成绩
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十多年,现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取得好成绩?略谈一点我的建议:
一、上好化学实验课。
1. 化学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刚接触化学学习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学科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和未知的领域,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从零开始,没有基础的好坏之分,因此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课程的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客观地观察自然界中化学物质的魔力,更能够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探索化学原理、追求化学奥秘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在教师做完演示实验后,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都渴望了解化学实验背后的原理,在他们眼里,化学反应如同魔术师手中的魔棒一样拥有无穷的奥秘。在教学中及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之一。
2.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需要。培养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基础的根本,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实验。化学课程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十分有利于开展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开展化学实验,不仅能够验证书本中的理论、现象和物质的属性,更为重要的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用理论知识指导了化学实验。
3.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化学实验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下,实施有效的创新,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做关于镁的属性的相关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镁的外观、属性,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做镁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镁燃烧后的物质的外观状态。通过实验使学生意识到有些金属也可以燃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研究。学生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实验手段,观察物质的反应与生成,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学习的态度,有利于新课改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搞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搞好师生关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主动接近学生,努力做到勤招呼、勤观察、勤批语、勤交流、勤家访。
2.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诉说的小事感兴趣;善于用自己的经验,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应轻率下定论,切忌“一碗凉水看到底”;和言善语,不体罚学生,这是师生情感共鸣的条件。在学生的正当需要中,尊重、理解、关心是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有满足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体”精神,施展自己才能。教育富有人情味,更易于感染、激励学生,达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3.激励、期待,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的心灵。教师应经常利用多种机会表达或流露对每一个学生的信任和期待,用教师深沉的爱去激励和发掘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
三、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可能不会及格。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四、加强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务实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相反,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敷衍了事,机械地教,形式主义地工作,甚至投机取巧,那么“教书育人”就成了一句空话,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育方案,再严厉的管理措施也将于事无补。所以我觉得教师的责任心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而是让自己无愧于教师身份的!
五、精选试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必须先解决做化学习题的问题,这个方面过关了,才能谈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问题。不是教授学生那些课本上的死板的知识,而是能够教给学生自学能力、拓展能力、总结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学好课本上的课程外,还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特长、精选试题,不搞题海战术,基础题是根基,教师给学生出的的化学习题首先是基础性的,基础性的习题能巩固基础知识,先易后难,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学会举一反三了。因此,在搞习题训练时,不能搞题海战术,不要迷信“熟能生巧”,如果这样做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学生的化学素质参差不齐,每个班的化学成绩基本上形成低、中、高三个层次。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从而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进而调动每个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都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只要我们做到以上几点,充分利用生活中现有的条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