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儿童说谎行为及应对策略

【作者】 刘丙金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说谎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据国内某心理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大约50%的儿童从3岁起就有说谎的行为。在9岁的儿童中,70%以上的儿童说过谎。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调查统计在美国7岁的儿童中,有98%的人承认自己有过说谎经历。可见说谎这一行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而且影响广泛。有的家长和教师视说谎如洪水猛兽,不能容忍,教育儿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假话,实际上这种教育是一种危险的心理误区。儿童说谎行为的动机和种类很多,因而性质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儿童说谎的病症,对症下药做好儿童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关键词】儿童;说谎;策略;教育
【正文】  【摘 要】 说谎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据国内某心理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大约50%的儿童从3岁起就有说谎的行为。在9岁的儿童中,70%以上的儿童说过谎。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调查统计在美国7岁的儿童中,有98%的人承认自己有过说谎经历。可见说谎这一行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而且影响广泛。有的家长和教师视说谎如洪水猛兽,不能容忍,教育儿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假话,实际上这种教育是一种危险的心理误区。儿童说谎行为的动机和种类很多,因而性质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儿童说谎的病症,对症下药做好儿童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关键词】 儿童;说谎;策略;教育

  一、说谎的内涵
  说谎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或逃避不愉快的对待而做出的一种不真实的陈述,有虚假和欺骗成分。ii根据说谎行为动机的不同性质,可将说谎分为动机积极的说谎和动机消极的说谎。动机积极的说谎是指处于善意的说谎,即“善意的谎言”。iii就如同“水”、“火”虽然无情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毁灭性的危害,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又不可缺少。在很多场合,善意的谎言不但不会伤害他人,还会成为沟通感情、消除误会、避免纠纷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和展示了人类的智慧,例如鸿门宴上,刘邦借故说上厕所而逃生,以及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善意谎言。当然,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也要注重加以引导,教育他们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二、说谎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
  (一)说谎的主要表现
  治病必须先要查清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要引导和教育儿童的说谎行为,就必须先要了解说谎的表现和原因。
  一般来说儿童在说谎时都会露出一些马脚,如表情不自然,通常还伴有许多像摆弄手指、扣头、搓脑门等这样的小动作;目光游离躲闪,避免与他人对视;边想边说,语速比较缓慢;自圆其说过多的解释同一个内容等等。作为家长和教师应注意观察儿童这些细微表现,找到破绽发现其说谎这一行为问题,同时还应客观冷静的分析产生这一行为问题的原因所在。
  (二)说谎产生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说谎行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但归根起来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原因:
  1、逃避惩罚
  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曾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有的儿童说谎就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责罚,逃避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责任。例如有的孩子没有考取理想的成绩,为了逃避父母的教训,而涂改分数或否认考试。有的孩子损坏了公物,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在老师查问时,谎说“不知道,没有看见”来撇清自己。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和教师的管教方式过于严厉和粗暴导致的结果。犯了错的儿童在他们积累了先前或别人因说了实话而遭到批评甚至惩罚的经验时,往往会选择以说谎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而他们的说谎行为一旦得逞,以后就会进一步的采用更高明的手段进行说谎,甚至形成习惯,导致恶性循环。
  2、表现自我满足虚荣
  有的儿童说谎是为了表现自己,自我炫耀和吹嘘以讨取他人的欢欣和赞赏,使自己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处于优势地位或维护自己的尊严。比如说,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在同学面前挣足面子表现自己,会把自己的压岁钱或零用钱交给老师,说是自己在路上捡到的,为班级加分赢荣誉。有的孩子会吹嘘自己玩具比同伴多,自己的衣服比别人的贵等等。儿童这类说谎行为多数是受家长、同学或周围环境中的爱慕虚荣的价值观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3、恶作剧心理
  有的儿童说谎一般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愚弄他人取乐或者搞恶作剧,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小聪明,从别人的反应中获得畸形的满足感。《狼来了》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都很熟悉,这个故事就形象的说明了为搞恶作剧而说谎的代价。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明白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要把握好开玩笑的分寸。
  三、说谎的应对策略及途径
  (一)儿童说谎的预防
  为了保持儿童能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做好儿童教育尤其显得重要。避免儿童养成说谎的习惯,做好预防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便显得迫在眉睫。
  1、为儿童树立榜样,提供模仿对象
  儿童的思维水平决定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易理解,鲜明、生动的形象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儿童在行为上多模仿,凡是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都会产生强烈的模仿欲望。因此,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正面的榜样。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家长和教师。前苏联教育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一定要行得正,站得直,为孩子做品德行为的榜样,让孩子去效仿。“师者,人之楷模也。”在培养儿童诚信的同时,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位说诚实话、做诚实事、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人。
  2、建立与儿童间的良好感情关系
  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应建立在儿童对教育者依恋和尊重的情感基础上。如果儿童仅出于害怕家长和教师的惩罚而“做出”规范的道德行为这只是外在的服从,不仅不能引起内部的接受,反而可能导致儿童内心对教育的抵触。因此,家长和教师应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让儿童生活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有心理的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儿童说谎行为的产生。
  3、开展多种活动,对儿童进行诚信培养
  通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和子一起讨论有关说谎的故事、案例,排演有关说谎的小的情景剧等。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在一个个有目的创设的情境中,懂得道理,积累情感体验,调节和改善自我,使儿童从以前的认识多、行动少转变为现在有认识、有行动,使诚信培养的目标落到了实处,逐步对儿童进行诚信培养,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总之,儿童诚信没有速成法,没有捷径可走,它靠一点一滴来建立,通过一人一事来体现。但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与矫治,以免孩子形成习惯性的说谎,要让孩子在纯洁、蔚蓝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幸福快乐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