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为例
【作者】 缪春琼 潘光贵
【机构】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使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教学实现了教中学,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相结合。经过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关键词】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正文】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为目的。高职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构建有高职特色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教育部在2006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报告中提出: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确立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然而,如何才能保障模式有效、持续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现场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气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是面电气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其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二次接线和二次故障查找是其主要学习情境。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看懂电气二次安装图和展开图,能够熟练使用绝缘摇表和万用表,会根据电气展开图进行现场接线,能够根据故障现象排查故障原因,并掌握现场二次回路故障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在电气二次回路上工作的安全知识。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在学校办学方针的指引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与实践改革,特别是在电气专业师资队伍提升、试验室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实施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鼓励教学创新,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笔者结合多年电气专业现场工作经验和教学工作,通过综合考虑高职高专实验教学的要求及最优化利用教学资源的要求,顺应现场工作对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建立的一种办学模式。大学生的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技能人才等问题促使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采取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有针对的为相关企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关注的是在校学习情况与实践,使学生成为即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学校与企业信息与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做到适应市场所需,与企业合作,与社会接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目的。
教学建立在学习之上,没有学习教学就成了摆设。助学、促学、扬学是教学存在的理由和使命。教要在引导、激励、促进、强化、维持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少教多学、不教而学,教为了不教、教学相长。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社会所需。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信息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教学设备,与现场同步更新,让教学内容和现场技术要求保持高度同步状态。另外,校企合作办学是顺应市场需要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和反馈,有针对性的培养人,其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而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和企业实际所需相结合,让企业的技术、设备和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实现节约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
目前,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培训,甚至没有实践。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很难达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教育学家吕型伟在回顾了我国的传统教育后说过:目前中国教学大纲多年不变,教学模式死板;只注重理论教育和对原有经验的复制忽略创新和实践,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为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现场后好高骛远,会背诵理论而不会操作,以考试分数评高低;缺乏人文教育,学生没有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2],导致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进而出现“上学无用”论调的产生。
教学是由学生和老师双方共同决定完成的活动,学与教双方的潜能、智力和责任心决定了教学水平的质量。缺了任何一方的努力和付出,教学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习是每个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任何人不能代学,老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替代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帮学生掌握任何知识和明白任何道理。所以教育教学改革要学与教互相兼顾。目前,我校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就是我校为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而探索出的一条新道路。
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后,本课程在原有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形成对电力专业的系统性认识,让学生成长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动手能力的专业高级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二次设备的安装,接线及排障,能够识读电气二次回路展开图,盘面布置图和接线图,掌握二次设备接线施工工艺,熟悉继电保护装置基本原理的应用,掌握保护装置的安装,排障技能。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支撑课程主要有《电路》、《电力系统分析》和《电气设备》这三门课程。在《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传统教学中,传统教育是严格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授课,学生只进行纯理论的学习。学生处于“学一是一”甚至“学一知零”的状态。所学内容在现场工程中的地位,作用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激发。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这门课程,也不适应我校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比较适合《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教学。根据企业对继电保护岗位的技术需求,按照任务驱动将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以继电保护专业知识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学习任务中,通过完成继电保护二次接线,保护装置调试,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小组间互查,老师点评的评价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3]。
我校电力专业与广西麻石水利发电厂,广西宝光明电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力企业合作,专业多年来在广西麻石水利发电厂开展见习实习,内容包括电力生产过程,电力设备认识,电力接线图识读,电力安全知识培训等。另外,我校根据电力发展的最新动态,购买多套南京南瑞继保生产的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建立新的实训室,增强企业级的设备实训。
表1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教学过程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原理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设置四个学习总任务,若干个子任务构成了一个总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作为载体。这种模式能将理论知识完美的融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按照从浅入深的原理,建立多个工作任务,逐步完成。这些任务之间并不孤立,而是逐步推进,互相联系的将教学内容逐步展开。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让学生团体协作,互相探讨,分析,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种按照现场工作过程和任务来教学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包括接线的正确性,项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一个个子任务,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1所示,4个要执行的任务,多个训练子任务,全部以任务带动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等。课程教学在实训室完成,以工作任务反促教学,使学生边做边学,有目的的学,有目的的做,教学合一,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其以学生为中心,达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得目的。“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自主、重实践、重合作的办学模式,其打破了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同时其和现场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工促学,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满足了现场实际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葛焕娥; 依托企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年03期
[2]姚会平;唐小涛;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06期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为目的。高职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构建有高职特色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教育部在2006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报告中提出: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确立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然而,如何才能保障模式有效、持续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现场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气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是面电气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其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二次接线和二次故障查找是其主要学习情境。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看懂电气二次安装图和展开图,能够熟练使用绝缘摇表和万用表,会根据电气展开图进行现场接线,能够根据故障现象排查故障原因,并掌握现场二次回路故障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在电气二次回路上工作的安全知识。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在学校办学方针的指引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与实践改革,特别是在电气专业师资队伍提升、试验室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实施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鼓励教学创新,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笔者结合多年电气专业现场工作经验和教学工作,通过综合考虑高职高专实验教学的要求及最优化利用教学资源的要求,顺应现场工作对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建立的一种办学模式。大学生的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技能人才等问题促使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采取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有针对的为相关企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关注的是在校学习情况与实践,使学生成为即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学校与企业信息与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做到适应市场所需,与企业合作,与社会接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目的。
教学建立在学习之上,没有学习教学就成了摆设。助学、促学、扬学是教学存在的理由和使命。教要在引导、激励、促进、强化、维持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少教多学、不教而学,教为了不教、教学相长。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社会所需。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信息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教学设备,与现场同步更新,让教学内容和现场技术要求保持高度同步状态。另外,校企合作办学是顺应市场需要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和反馈,有针对性的培养人,其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而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和企业实际所需相结合,让企业的技术、设备和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实现节约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
目前,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培训,甚至没有实践。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很难达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教育学家吕型伟在回顾了我国的传统教育后说过:目前中国教学大纲多年不变,教学模式死板;只注重理论教育和对原有经验的复制忽略创新和实践,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为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现场后好高骛远,会背诵理论而不会操作,以考试分数评高低;缺乏人文教育,学生没有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2],导致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进而出现“上学无用”论调的产生。
教学是由学生和老师双方共同决定完成的活动,学与教双方的潜能、智力和责任心决定了教学水平的质量。缺了任何一方的努力和付出,教学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习是每个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任何人不能代学,老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替代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帮学生掌握任何知识和明白任何道理。所以教育教学改革要学与教互相兼顾。目前,我校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就是我校为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而探索出的一条新道路。
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后,本课程在原有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形成对电力专业的系统性认识,让学生成长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动手能力的专业高级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二次设备的安装,接线及排障,能够识读电气二次回路展开图,盘面布置图和接线图,掌握二次设备接线施工工艺,熟悉继电保护装置基本原理的应用,掌握保护装置的安装,排障技能。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支撑课程主要有《电路》、《电力系统分析》和《电气设备》这三门课程。在《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传统教学中,传统教育是严格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授课,学生只进行纯理论的学习。学生处于“学一是一”甚至“学一知零”的状态。所学内容在现场工程中的地位,作用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激发。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这门课程,也不适应我校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比较适合《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教学。根据企业对继电保护岗位的技术需求,按照任务驱动将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以继电保护专业知识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学习任务中,通过完成继电保护二次接线,保护装置调试,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小组间互查,老师点评的评价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3]。
我校电力专业与广西麻石水利发电厂,广西宝光明电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力企业合作,专业多年来在广西麻石水利发电厂开展见习实习,内容包括电力生产过程,电力设备认识,电力接线图识读,电力安全知识培训等。另外,我校根据电力发展的最新动态,购买多套南京南瑞继保生产的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建立新的实训室,增强企业级的设备实训。
表1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教学过程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原理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设置四个学习总任务,若干个子任务构成了一个总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作为载体。这种模式能将理论知识完美的融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按照从浅入深的原理,建立多个工作任务,逐步完成。这些任务之间并不孤立,而是逐步推进,互相联系的将教学内容逐步展开。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让学生团体协作,互相探讨,分析,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种按照现场工作过程和任务来教学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包括接线的正确性,项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一个个子任务,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1所示,4个要执行的任务,多个训练子任务,全部以任务带动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等。课程教学在实训室完成,以工作任务反促教学,使学生边做边学,有目的的学,有目的的做,教学合一,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其以学生为中心,达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得目的。“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自主、重实践、重合作的办学模式,其打破了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同时其和现场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工促学,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满足了现场实际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葛焕娥; 依托企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年03期
[2]姚会平;唐小涛;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