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探索

【作者】 向本茂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南坝镇昆池中心校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一种学习领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应用中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活动;注重过程;拓展空间;探索提高
【正文】 
  课程教学的改革由过去的在课堂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社会实践,把数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与实践能力,真正把综合实践扎根在教学中沃土之中,使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每一个学生心灵里,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回顾近几年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
  一、选择实践活动主题,培养学生参与探讨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处处有题材,关键在于挖掘。因为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开始萌芽,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所以挖掘题材,从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作为出发,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应用中提高,主动地参与生活实践,成为学生身心发展和求知的客观需要。
  例如教四年级下册“密铺”一课,它属于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分类,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新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在教学上要从学生学习起点出发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先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实践方案的过程中去感受、去观察、去发现密铺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学习做好铺垫。
  2.在教法上从学校的平面图引入教学
  为了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形象的教学内容,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以“观察-——猜测-——验证-——深化”为主,采用启发法和讨论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通过看一看,铺一铺,拼一拼,量一量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密铺的形状和特点,感受密铺图形的美,体现密铺的构思和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学法上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选好主题
  为了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感受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在猜测、观察中寻找密铺的规律,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密铺的神奇,在交流中发现密铺的奥秘,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从下面八个方面选择实践主题:(1)主题选择应该立足学生的兴趣。(2)主题选择应该强化实践性,构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操行模式。(3)主题选择应该要体现学校特色同时,为了更好地挖掘活动主题,是学校提倡的。(4)主题选择应该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以及与学科教学相结合。(5)主题选择应该与校本教材相结合。(6)主题选择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7)主题选择应该与学校现有资源相结合。
  二、注重实践活动过程,引领学生参与测量实践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包括课内和课外的活动。我在听课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有的指导老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呈现课堂“观赏性”和“精彩度”上,整个课堂上学生的讲解专业熟练,学生的互动参与环环相扣,学生的解答精彩绝伦、有条不紊,一切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看似精彩纷呈,但是实际上是“预设”太多,“生成”太少,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太少,完全背离了综合实践开放性、生成性的原则。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关注看点,而在于实实在在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做”起来,才能防止综合与实践活动“形式化”倾向,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教学三年级“校园中的测量”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常用的长度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用尺子测量一些较短的距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以上所学的知识,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学生合作,积累直接经验。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思维尚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测量问题的能力,但缺乏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创设可操作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开展测量活动,组织学生测量篮球场一圈长度,测量前先让学生难备测量工具,再想好运用什么测量方法,然后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最后做好测量结果的评价。当学生测量时,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让学生亲自测量,经过学生的亲自测量,最后测量篮球场一圈长度是多少。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运用上面的方法测量学校的一棵小树高度是多少,学生争先恐后测量,最后小燕同学准确地测量出小树的高度是2.1米。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打破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实践的乐趣。
  三、教师转变为“引导者”角色,培养学生探究实践能力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场“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它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让学生自主的探究摸索,锻炼学生地实践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作用,以此促进学习者的主动介入和交互作用。所以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境以至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方式,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自主和创造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例如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主题课上,先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浪费现象资料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想,从众多的浪费现象资料中,学生不由自主地感慨:浪费现象真多啊!老师抓住这要点,引导学生探讨学生浪费的原因,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浪费这一问题,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越俎代庖,剥夺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机会。
  又例如教二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时,它属于组合基数类的问题,在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也有了简单的计数经历,本课要研究的是在两类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的搭配问题,教材提供了搭配服装,营养配餐,去动物园的路线这三个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探究,为后续学习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奠定了基础。其实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搭配并不陌生,生活中已经不经意地与搭配打过交道,当学生用数学的理性思考来参与活动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的想法是:要根据课堂实际,把握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全面思考,简洁表达。我对教材进行了微调,将三个活动连起来,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搭配服装(帽子+裤子),选路线(去麦当劳餐厅),配套餐(饮料+汉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促进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四、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学生参与探索实践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课堂里只要你经历了,在活动中你有所收获、有所反思了,你就获得了成功。在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越多样、经历越丰富、体验越深刻。但是,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我发现表现能力强的学生非常积极参与,而有些实践能力稍弱的学生很容易被忽视,他们往往只是冷冷的听众和看客。所以,我应当关注全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增强自信心,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提高。
  1.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
  例如我校开展《回收旧日历和利是封》这主题活动,老师将大主题分解出多个小主题,按照学生的意愿自由分组,要求组内具体分工到人,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特别是集体玩游戏,学生自己组织,选好裁判员、计数员、计分员和后勤服务员,各负其责,全员参与。学生个个使出浑身解数,一个都不敢怠慢,因为游戏规则是哪里出现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个个热情迸发,大胆地进行实践。
  2.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活动特点
  例如讨论六年级《在游戏中成长》时,有一个主题谈到“网络游戏的好与坏境”,这就说到了学生的心坎里,他们不由自主地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谁不爱玩呢?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现象太多了,当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每个学生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只要老师设计的活动方案符合能够学生的特点,不用你去强制他们参与,学生也会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实践中来。
  3.鼓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一个班里总会有学生因为胆小、成绩不好或能力不强等原因而退缩的,教师要特别留意这些弱势群体,及时指导他们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多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到集体中。正如陈树杰教授说:“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常态发展的基本特征,我也很欣喜地看到综合与实践活动正以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做”的统一中,将学生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真谛。
  参考文献: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李小燕 2011年8期《小学数学》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人民出版社出版
  [3]《课程计划》人民出版社出版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操作模式的研究》 关美
或 2010年9期 《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