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有效利用
【作者】 甘 荣
【机构】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北市镇宏福小学
【摘要】教学过程是开放的,是预设的,同时也是生成的。作为一名教师,应明白非预设生成资源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冷静处理并驾驭它,运用教育机制、随机应变,合理利用非预设生成资源,科学巧妙地利用各种契机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注意利用资源对所存在的因小失大、因少失多等问题,提高有效教学。【关键词】数学;生成性资源;捕捉;利用
【正文】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教学更应关注生长、成长的整个生命,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故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为课堂营造空间。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许多教师意识到新课程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应积极开展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然而,教师一方面感到教学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对现有课堂教学蕴含着的教学资源缺乏理性认识和解决措施。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若能及时抓住非预设生成性资源,捕捉契机,运用教学机智,使用一定的策略灵活的开发与利用,便能形成精彩的教学生长点,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借题发挥,他山之石能攻玉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输交流的过程,它必然会受到各种干扰。而这些干扰事件是无法预料的,带有很大的偶发性和突然性,是课堂教学生成性的负面因素。为保证课堂信息交流的畅通,必须及时化解这些意外干扰,尽可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
此外,课堂教学会产生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目标,处理不当则影响课堂教学。但教师若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善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就能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巧用他山之石攻课堂实效、学生发展之玉,课堂便会自然顺畅、精彩美丽。
二、点化生成,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与文化氛围,他们的认知风格、思维水平、学习分析等心理品质有着很大的不同,所获得的数学感受和经验积累存在着天然的差异,在数学课堂上也会有不同的认识。
虽然学生的差异会导致对于知识点把握层次不同,但正是由这种差别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了鲜活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合理的利用,提出本质性的问题,用学生的讨论就会自发形成,教师再迎风而上,趁机“顺水推舟”,用学生所想所做就可以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使得自己的经验进一步丰富、科学。
三、将错就错,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之、从知之少到知之多的过程,也是一个错误不断产生、修正和完善的过程。“错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要有效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的。随时可能发生的“错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不失为课堂上可充分挖掘的重要动态资源。
作为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视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要允许学生出错,更要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促进学生情感、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课堂,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学生的机智和智慧就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和积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深度空间。
四、引导解疑,释疑惑于悄然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会产生学生基于个体生命体验之上的各种见解或疑惑,学生能主动质疑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捕捉这种“非预设性生成”的见解或疑惑,并能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若引导得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异探索精神得到积极发挥,而且可以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考问,源于学生对知识有疑问,才会考问老师。由传统课堂上教师考问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到转变为学生考问教师,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角色的转变、观念的转变,也是一次教学的变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考问资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建构真正民主的数学课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课堂,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反常规地思考,教师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范围,尊重学生,重视疑难问题,把握学生的提问,在学生质疑中捕捉课堂生成点。
五、搁置生成,化尴尬为精彩
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穷尽学生的所思所想,当课堂中出现有可能使教学陷于尴尬境地的信息时,教师应善于搁置,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委婉拒绝。
另外,由于非预设生成的偶然性,教师会一时对生成资源难以作出有无深入研究价值的正确判断,或一时想不出较好的解决方法,这时可巧妙地将问题“回踢”给学生,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为自己的思考争取时间,这样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课堂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它呼唤价值引领,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教师独到的眼光去挖掘、寻找诸多宝贵因素,给学生创造思考、讨论、批判、反思、质疑的机会。及时的捕捉,机智的生成。这样,课堂就会绽放更多的精彩,焕发生命的活力!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教学更应关注生长、成长的整个生命,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故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为课堂营造空间。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许多教师意识到新课程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应积极开展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然而,教师一方面感到教学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对现有课堂教学蕴含着的教学资源缺乏理性认识和解决措施。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若能及时抓住非预设生成性资源,捕捉契机,运用教学机智,使用一定的策略灵活的开发与利用,便能形成精彩的教学生长点,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借题发挥,他山之石能攻玉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输交流的过程,它必然会受到各种干扰。而这些干扰事件是无法预料的,带有很大的偶发性和突然性,是课堂教学生成性的负面因素。为保证课堂信息交流的畅通,必须及时化解这些意外干扰,尽可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被动为主动。
此外,课堂教学会产生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目标,处理不当则影响课堂教学。但教师若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善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就能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巧用他山之石攻课堂实效、学生发展之玉,课堂便会自然顺畅、精彩美丽。
二、点化生成,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与文化氛围,他们的认知风格、思维水平、学习分析等心理品质有着很大的不同,所获得的数学感受和经验积累存在着天然的差异,在数学课堂上也会有不同的认识。
虽然学生的差异会导致对于知识点把握层次不同,但正是由这种差别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了鲜活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合理的利用,提出本质性的问题,用学生的讨论就会自发形成,教师再迎风而上,趁机“顺水推舟”,用学生所想所做就可以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使得自己的经验进一步丰富、科学。
三、将错就错,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之、从知之少到知之多的过程,也是一个错误不断产生、修正和完善的过程。“错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要有效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的。随时可能发生的“错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不失为课堂上可充分挖掘的重要动态资源。
作为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视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要允许学生出错,更要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促进学生情感、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课堂,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学生的机智和智慧就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和积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深度空间。
四、引导解疑,释疑惑于悄然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会产生学生基于个体生命体验之上的各种见解或疑惑,学生能主动质疑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捕捉这种“非预设性生成”的见解或疑惑,并能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若引导得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异探索精神得到积极发挥,而且可以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考问,源于学生对知识有疑问,才会考问老师。由传统课堂上教师考问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到转变为学生考问教师,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角色的转变、观念的转变,也是一次教学的变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考问资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建构真正民主的数学课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课堂,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反常规地思考,教师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范围,尊重学生,重视疑难问题,把握学生的提问,在学生质疑中捕捉课堂生成点。
五、搁置生成,化尴尬为精彩
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穷尽学生的所思所想,当课堂中出现有可能使教学陷于尴尬境地的信息时,教师应善于搁置,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委婉拒绝。
另外,由于非预设生成的偶然性,教师会一时对生成资源难以作出有无深入研究价值的正确判断,或一时想不出较好的解决方法,这时可巧妙地将问题“回踢”给学生,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为自己的思考争取时间,这样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课堂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它呼唤价值引领,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教师独到的眼光去挖掘、寻找诸多宝贵因素,给学生创造思考、讨论、批判、反思、质疑的机会。及时的捕捉,机智的生成。这样,课堂就会绽放更多的精彩,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