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 罗天洪

【机构】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教师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场所,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张扬起数学的本真,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率高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情激趣;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正文】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构建“乐学”课堂,让课堂成为乐园,让学习成为乐事,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起学
  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提高小学课堂的有效性。而“有效课堂”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自发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才会水到渠成。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情境要因地制宜,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创设师生和谐、民主、平等、自由情境;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创设实际操作情境等,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乐学,能激思启智,增强学生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有效的情境创设。我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开展各种有效的情境教学,我已因此得益不少。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便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应该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情境的创设,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记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和剪刀,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剪出几个三角形,让学生求出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加在一起求出了内角和;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角,从而求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总结规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这样学生对主动构建所学到的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激思启智,设疑问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因此,数学教学中适当设置疑点,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我在组织学习《乘法分配律》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列出如下一组算式后,我很快地说出了它们的得数。
  ①9999×9+9999=?
  ②127×36+127+63×127=?
  ③(100+8)×125=?
  ④98×35=?
  当学生听老师说出得数后,感到惊奇不已,这时我趁机导入新课: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希望急于找到方法和捷径。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然不是目的,但是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
  二、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以及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意无意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兴趣,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强烈。”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要创设大数学教学观,解放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关键在于有效的“导”,学生的学关键在于“勤”。教师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注重精心设计“导”;学生要获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努力完善自我、主动发展、勤于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新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有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教师的导一定要落实到位。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大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愉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付出就有收获”。我学习,我快乐,我成功。
  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数学教师有效的“导”非常重要。例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比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时,我趁机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这样,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轻而易举地发现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是——“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比什么都重要。
  三、优化教学,让学生笑起来
  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启发、引导、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数学,提高探究能力,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扎扎实实地做好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最大化。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以完善,走向开放,走向洒脱,走向睿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地、健康地、和谐地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优化课堂教学,要多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六年级《圆》时,就巧妙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让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让较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与渗透。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有效获得周长公式的形成过程,可谓其乐融融。
  优化教学,教活教材,开拓课程资源,我们要与时俱进。比如现在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们完全可以巧妙应用,让学生学活数学知识。如:我在组织学习“角的大小”时,就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平面内左边画出一个角,使其两条边较短,命名为∠1;然后在同一平面的右边画出另一个与其同等大小的角,使其两边较长,命名为∠2。对于没有知识经验的学生,从视觉上很容易误认为∠2大于∠1。这时,为了证实学生的猜测,我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将∠2移到∠1上去,结果发现两条边刚好重合,学生惊讶地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呀。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快乐是一根神奇的魔棒,如果把它用在课堂教学上,就会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在“味”“趣”“乐”上下功夫,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小数的性质”时,饶有兴趣地设计了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我先在黑板上写了1、10、100 后,引导学生思考:“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特别新奇:因为100总比10、1大,怎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呢?通过学生激烈的思考、讨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1元=10角=100分”,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1米=10分米=100厘米”。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紧接着我又提问: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最后,启发学生思考:“像1、1.0、1.00 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如此这般,创设问题情境,形成一个个悬念,使学生推而广之,一通百通,妙趣横生。
  总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在思维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望皓;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潘丽花;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
  [3]谢彩云.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5年17期;
  [4]潘荣华;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4;
  [5]石艳平,尚小舟.小学数学少教多学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