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作者】 努尔比亚阿布力米提

【机构】 新疆喀什市第十中学

【摘要】在汉语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厌学的情况,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所以,在汉语教学中若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方法;开展活动;兴趣;培养
【正文】 

  目前,许多中学生对汉语学习持消极态度,或放弃,或应付,或恐惧。要真正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汉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兴趣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那么,汉语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中学汉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建议。 
  一、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学生都喜欢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唤起学生们求知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者,把学习汉语的兴趣充分挖掘出来,如:《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如果开始就平铺直叙讲述全文,必然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但是如果老师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我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然后我再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亲自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吧。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还和学生一起搜集西双版纳风光、西双版纳风情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介绍西双版纳,也让父母与自己共享西双版纳风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多媒体展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和美学价值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以图文并茂、声像并行、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大大缩短了人的思维领域中对抽象事物理解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文章的题目又好比画龙点睛,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议论。这样从课题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一下子抓住重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譬如:我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时展示画面:今日罗布泊的风化图。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我们自然要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教训是什么?这篇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欲望。这一设计,诱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悬念导入,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学生越惊奇就会越想知道,思维就会越积极。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如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介绍: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自己也称“孔乙己”是他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这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开展活动,拓展兴趣 
  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汉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开展汉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会话、讲个小故事,或者表演买东西的过程,进行小记者采访,演讲等等,让学生在同学面前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平时应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活动。 
  三、要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提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为一名汉语老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真诚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学生没有心理上的压力巧妙拨动学生情绪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交流,如谈心,一起玩耍,对他们的生活方面表示关心等。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同学更爱学习,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表演,激发兴趣 
  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学生对感性的东西理解比较深刻。因此,教学时,可根据具体的课文,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如我在教完《变色龙》以后,我就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编剧排演,然后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的表演兴趣特高,精彩的表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更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人物性格,发挥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使学生能更形象、直观、立体地透视课文,深入地把握课文主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是汉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在具体教学中的途径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