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论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作者】 戴 淼
【机构】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中学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要以情感教学,首先老师要从情激学;其次要以情明理;再其次要以情导行。【关键词】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要以情感教学,首先老师要从情激学;其次要以情明理;再其次要以情导行。
【关键词】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 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 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 了恶性循环。
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教师,笔者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好”的意识 战胜了笔者。笔者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 起来的”。笔者首先运用了“以情激学法”。
⒈情感投资,以爱结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班级,对孩子们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看到班上的同学生病了,笔者二话不说,背起她就往医院跑,到了医院笔者将学生安排好输液后再立即给家长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当有外班的同学闯到笔者们班生事后,笔者立即联系该生的班主任,一道处理,事情很快得到圆满解决。这些很快赢得了学生的敬意和信任,他们把笔者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笔者说,发生了争论请笔者评判,遇到了为难的事想给笔者述说。笔者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⒉真情实话,以情诱学。
笔者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时,笔者问了几个他们关心和好奇的问题。一是大家是否觉得随着笔者们年纪的增长,笔者们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变得越来越别拗,不好意思?二是大家和原本没有隔阂的父母变得生疏了些,容易和父母发生争吵?三是大家对异性同学产生了好奇心,想了解对方又十分的害羞?学生听完之后,很多同学马上说就是这样的,你怎么知道的?一双双惊讶的眼睛望着笔者,着急的想要知道答案。笔者望着孩子们天真的眼神,告诉他们只要认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啊,就能从中找到答案。于是,学生就有了好奇,想要试验老师的话。而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地让他们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二、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笔者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⒈语言含情,讲活知识。
笔者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笔者的语调而变化。如讲妈妈对子女的关怀时,笔者富有感情的为学生朗读了《游子吟》,并逐句讲解,同学们听完后都想起每天妈妈在临行前唠叨出门时要多加点衣服,骑车要小心等场面。当笔者问他们听完这首小诗有什么感想或想起了什么场面时,学生纷纷有感而发,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更能体会到父母唠叨中包含的关爱和提醒。
⒉故事渗情,吸引学生。
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笔者就进行增补或形象化。如时传祥,笔者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讲“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时,笔者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四个持刀歹徒博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五十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 ,形象的手势象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他们深深地被英雄事迹所感动。
⒊教具育情,形情交融。
为了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笔者在举例时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故事就在触手可摸得身旁。比如,在讲哪些行为是尊重老师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时,笔者列举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明在快上课时看见老师提着一块小黑板正走向教室,于是主动跑上去帮老师提到教室。上课时,小明听了一会儿课就开始讲小话,不时,还去扯前面女生的头发。下课后,小明又和几个同学聊起数学老师,他说笔者们的数学老师一天到晚总绷着脸,又黑,不如就叫“黑板”!他的话引得周围的同学哄堂大笑。笔者让学生从中去分辨哪些行为是尊重老师,哪些是不尊重的?既能让学生明理,更能在故事中回归生活,知道在生活中如何与老师和睦相处。
三、以情导行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笔者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⒈教师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讲“关心他人”时,笔者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一般,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主动当他们入团介绍人;学习上耐心辅导;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在他们烦恼时,耐心听他们的诉说。讲“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中,笔者不怕脏累干在前。发现教室有垃圾马上拾起放在垃圾桶里,讲台脏了,立马擦干净。从笔者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⒉以情启思,明理践行。
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笔者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并引导学生们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笔者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笔者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关键词】 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 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 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 了恶性循环。
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教师,笔者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好”的意识 战胜了笔者。笔者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 起来的”。笔者首先运用了“以情激学法”。
⒈情感投资,以爱结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班级,对孩子们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看到班上的同学生病了,笔者二话不说,背起她就往医院跑,到了医院笔者将学生安排好输液后再立即给家长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当有外班的同学闯到笔者们班生事后,笔者立即联系该生的班主任,一道处理,事情很快得到圆满解决。这些很快赢得了学生的敬意和信任,他们把笔者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笔者说,发生了争论请笔者评判,遇到了为难的事想给笔者述说。笔者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⒉真情实话,以情诱学。
笔者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时,笔者问了几个他们关心和好奇的问题。一是大家是否觉得随着笔者们年纪的增长,笔者们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变得越来越别拗,不好意思?二是大家和原本没有隔阂的父母变得生疏了些,容易和父母发生争吵?三是大家对异性同学产生了好奇心,想了解对方又十分的害羞?学生听完之后,很多同学马上说就是这样的,你怎么知道的?一双双惊讶的眼睛望着笔者,着急的想要知道答案。笔者望着孩子们天真的眼神,告诉他们只要认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啊,就能从中找到答案。于是,学生就有了好奇,想要试验老师的话。而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地让他们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二、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笔者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⒈语言含情,讲活知识。
笔者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笔者的语调而变化。如讲妈妈对子女的关怀时,笔者富有感情的为学生朗读了《游子吟》,并逐句讲解,同学们听完后都想起每天妈妈在临行前唠叨出门时要多加点衣服,骑车要小心等场面。当笔者问他们听完这首小诗有什么感想或想起了什么场面时,学生纷纷有感而发,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更能体会到父母唠叨中包含的关爱和提醒。
⒉故事渗情,吸引学生。
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笔者就进行增补或形象化。如时传祥,笔者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讲“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时,笔者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四个持刀歹徒博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五十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 ,形象的手势象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他们深深地被英雄事迹所感动。
⒊教具育情,形情交融。
为了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笔者在举例时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故事就在触手可摸得身旁。比如,在讲哪些行为是尊重老师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时,笔者列举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明在快上课时看见老师提着一块小黑板正走向教室,于是主动跑上去帮老师提到教室。上课时,小明听了一会儿课就开始讲小话,不时,还去扯前面女生的头发。下课后,小明又和几个同学聊起数学老师,他说笔者们的数学老师一天到晚总绷着脸,又黑,不如就叫“黑板”!他的话引得周围的同学哄堂大笑。笔者让学生从中去分辨哪些行为是尊重老师,哪些是不尊重的?既能让学生明理,更能在故事中回归生活,知道在生活中如何与老师和睦相处。
三、以情导行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笔者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⒈教师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讲“关心他人”时,笔者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一般,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主动当他们入团介绍人;学习上耐心辅导;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在他们烦恼时,耐心听他们的诉说。讲“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中,笔者不怕脏累干在前。发现教室有垃圾马上拾起放在垃圾桶里,讲台脏了,立马擦干净。从笔者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⒉以情启思,明理践行。
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笔者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并引导学生们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笔者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笔者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