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作者】 黄秀恒

【机构】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

【摘要】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我们只有把历史的真实性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历史中不断感悟,内化成自身的素养,才能了解社会发展进程,学习前人积攒的智慧,吸取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带动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巧导;优讲;活学;效率
【正文】  【摘 要】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我们只有把历史的真实性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历史中不断感悟,内化成自身的素养,才能了解社会发展进程,学习前人积攒的智慧,吸取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带动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 初中历史;巧导;优讲;活学;效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只有更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激趣激思激情,讲究导入艺术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为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要做到学生的乐意听讲并非易事,我们只有注重新课的导入艺术,追求初中历史新课导入的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教学艺术,才能引领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历史殿堂,增强初中生的历史素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课堂对历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班级多、学生多;课时少,中考分数少的现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情入境,从讲课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吸引住。力求新课导入自然、合理、艺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使得教与学协调和谐地发展。
  新课导入的艺术在于遵循启发性原则,注重针对性原则,掌握简洁性原则,开展释疑性原则,结合趣味性原则,才能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促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产生学习兴趣、积极自主思考、展示个性特长,潜移默化地学好历史知识。
  新课导入方法很多,求精求趣还求妙。我们可以复习导入、成语导入、悬念导入、纪念日导入、诗词导入、多媒体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等,真是举不胜举。关键是要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有效获得,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我教《春秋战国的纷争》时,直接导入新课说:西周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先后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七雄”。这是一个惊心动魄、丰富多彩的时代,我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将会了解许多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我们所知道的成语故事“老马识途”、“一鸣惊人”、“问鼎中原”、“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都与今天的新课有关。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又如,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我这样激情导入:“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样的导入,既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又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还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导入,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力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呢?
  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始,会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本课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会让课堂自始至终带着一种诱惑,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教师走,这就是历史教学的新课导入艺术。
  二、精讲巧讲乐讲,突破教学重点
  “台上一分钟,高效见真功。”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过认认真真阅读、预习课本教材,经过一番思索考虑后,教师“精讲”。其要求是教师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让教师的“画龙点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一通百通,豁然开朗。
  叶澜教授说:“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工夫放在课前,组织落实放在课中,教学效率彰显在课后。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尽其所用,使教学的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讲要有启发性,学要有针对性;问要在关键处,答要在刀刃上;教在于引导,学在于主动。例如:我在组织学习《改革开放》时,为了便于学生有效掌握其重难点,我用Flash把《中国地图》中先后开放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以及内地,以动画效果使其动态显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条不紊地逐一播放:最早开放的四个特区;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最早出现的沿海经济开发区;最早开放的内地城市等等。并且用不同的动画配以不同的音乐,形象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格局。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视频中享受,在音乐中巩固,寓教于乐,巧解了教材的重难点。
  精讲巧讲历史重难点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根据教材、根据学生、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比如表格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对比复习,如果我们注重巧用,复习效果会非常明显。例如,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将两次战争的领导阶级、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不同结局的出现也就很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进行一对一比较,有联系、记得牢、学得活。
  巧用地图,也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教学变得分外生动有趣。注重图文并茂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时,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理解这句话?要是只有教师的文字描述,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假若教师利用地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让学生在图上分别找出解放区与国统区,再根据示意图,找出刘邓大军的进攻方向,可以看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表明解放军主动地向国统区发动了进攻,把战场由解放区引向国统区;而大别山地势险要,东面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西面是国民党的战略要地武汉,所以解放军此举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人的心脏,迫使国民党不得不撤兵保卫这一地区,所以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精讲巧讲,让学生乐学。同样,苦学不如会学,会学不如巧学,巧学不如现在就让学生学!
  三、爱学会学巧学,增强历史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万丈高楼从地起。”我们在学习历史时若拥有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取了打开历史宝藏之门的金钥匙,就一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那么,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必要的学习策略来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呢?我认为:要灵活运用恰当的方法掌握好历史概念、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意义等。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主张“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学会独立学习。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寻求有效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在众多的学科学习中实施有效记忆,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才能增效减负。比如: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我们就可以善用、巧用。例如:学习《南京条约》内容可浓缩为“五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由中英双方商(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另外还有数字归纳记忆法、谐音趣味记忆法、关键字词法、字头法、歌诀记忆法等等。
  只要善于动脑筋,面包总是有的。我们用数学上的等差数列,同样可以实施有效记忆。例如:《辛丑条约》签订、辛亥革命爆发、中共诞生、九一八事变发生,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而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总之,实现高效课堂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效课堂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唐胜娟.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4);
  [2]白君兰.浅谈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3(8);
  [3]成伟.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如何高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5);
  [4]李萍英.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20);
  [5]樊雪飞.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