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在高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黄友青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第一中学
【摘要】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以及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追求知识的传承,注重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生物课程标准就是要打破这种陈旧的模式。【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兴;学形式
【正文】 【摘 要】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以及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追求知识的传承,注重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生物课程标准就是要打破这种陈旧的模式。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习兴;学形式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趣味导言,唤起学习激情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精心设计。因为好的导言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一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为什么子女很多性状像父母,但也会有某些性状与父母不同呢?”学生们听我这么一问,个个面带笑容,进入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再如讲解《光合作用》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为什么水稻能长出大米,而甘蔗却不能呢?”这些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新课导入先声夺人,使学生感受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以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吸引学生
教师应抓住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充满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共鸣。例如,在学习“青春期”这一节时,我采取问卷调查和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学,再根据学生的疑惑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问卷的问题涉及“你有没有出现遗精?”“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吗?”“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他)呢”等敏感的问题。而学生讲的故事则是关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情境,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男女同学关系等。由于问卷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学生讲的故事都非常贴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节课的内容,真正是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只有了解了这些事情,才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讨论和交流关于身体发育和性成熟等敏感的话题,兴趣被一下子激发起来,连平常上课最容易分心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兴趣倍增。再如,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计游戏来引出课题。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如“相互拍手”“抓手”“接球”“踩气球”等,概括出反射的概念。本节课由于是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而且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所以,课中有许多快乐和欢笑,有许多的创意和出其不意,但都是围绕着有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来进行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同样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感情投资,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了解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生如子。如当知道学生感冒了,教师应主动了解病情,提醒及时就医并告知怎样预防感冒。与学生闲聊时可讲一讲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如:学习要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等。当学生考试失败情绪低落时要细心做思想工作,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告诉他学习和做其它事情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学会在曲折中前进,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改革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着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而新课程也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教学应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可能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成功解答实际问题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探究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索活动,它是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学生共同参与,直接交流,从而达到某一设定目标。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适时设疑,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探究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探究中教师要演好一个帮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让他们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综上所述,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红 新课导入艺术探究.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9月第19卷第3期.
[2]李艳华 例析探究式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几种情境设置.生物学教学.2004.(3),29-30.
[3]吕珍 发挥导入技能激发学习兴趣.作者单位庄河市第十五中学.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习兴;学形式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趣味导言,唤起学习激情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精心设计。因为好的导言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一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为什么子女很多性状像父母,但也会有某些性状与父母不同呢?”学生们听我这么一问,个个面带笑容,进入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再如讲解《光合作用》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为什么水稻能长出大米,而甘蔗却不能呢?”这些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新课导入先声夺人,使学生感受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以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吸引学生
教师应抓住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充满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共鸣。例如,在学习“青春期”这一节时,我采取问卷调查和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学,再根据学生的疑惑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问卷的问题涉及“你有没有出现遗精?”“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吗?”“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他)呢”等敏感的问题。而学生讲的故事则是关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情境,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男女同学关系等。由于问卷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学生讲的故事都非常贴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节课的内容,真正是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只有了解了这些事情,才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讨论和交流关于身体发育和性成熟等敏感的话题,兴趣被一下子激发起来,连平常上课最容易分心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兴趣倍增。再如,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计游戏来引出课题。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如“相互拍手”“抓手”“接球”“踩气球”等,概括出反射的概念。本节课由于是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而且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所以,课中有许多快乐和欢笑,有许多的创意和出其不意,但都是围绕着有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来进行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同样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感情投资,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了解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生如子。如当知道学生感冒了,教师应主动了解病情,提醒及时就医并告知怎样预防感冒。与学生闲聊时可讲一讲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如:学习要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等。当学生考试失败情绪低落时要细心做思想工作,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告诉他学习和做其它事情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学会在曲折中前进,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改革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着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而新课程也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教学应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可能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成功解答实际问题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探究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索活动,它是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学生共同参与,直接交流,从而达到某一设定目标。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适时设疑,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探究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探究中教师要演好一个帮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让他们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综上所述,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红 新课导入艺术探究.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9月第19卷第3期.
[2]李艳华 例析探究式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几种情境设置.生物学教学.2004.(3),29-30.
[3]吕珍 发挥导入技能激发学习兴趣.作者单位庄河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