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下高中英语快速阅读方法探究

【作者】 刘 虹

【机构】 贵州省盘县第十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传统阅读方法有三个主要缺点
  ①阅读时伴有发音动作。这种阅读速度无法超过言语的速度,每分钟通常为150个单词。由于发音动作、领悟和理解文字信息的工作,要通过听觉器官来进行,听觉接受信息的能力低于视觉。②按照传统的阅读方法,人们逐字地阅读,视野很小。阅读材料时,人们不得时时转动自己的目光。视野越大,目光停顿一次看到的材料越多,停顿的次数越小,阅读效率越高。③阅读时的返回,这是指重读材料时,目光返回到未弄清的单词和句子的动作。为完成某种行动或操作而准确地指出自始至终的顺序之规则称为程序。利用阅读程序可组织好阅读过程并提高它的效率,为记住所读的材料创造出最佳条件。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阅读程序。然而,不少读者缺乏组织和草率进行阅读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一个人正在读书,时而打开书的前段,时而末尾,时而又打开中段,以这种方式大约“阅读了”半小时;然后,把书搁到一旁。当你问到这个读者时,他甚至连书名、作者也想不起来了。这是脑力活动缺乏规则程序的一例。使用这个程序,必须记住它的全部步骤,了解它们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个程度,可将它写在纸上,然后把其固定在写字台上方。按积分程度进行阅读,好像在百货公司里挑选商品一样,从文章中选择信息并使之与每个程度相对照,全部或部分地了解它。前苏联任金教授的研究表明,阅读是接受和付出同时发生的言语过程。阅读时书面语言虽然被视觉分析器所接受,但是,理解材料时一定伴有言语过程。这些过程的组织程度决定着阅读速度。
  二、阅读时,言语过程的三种基本组织方法
  第一,做出发声动作或读出声来。这种阅读速度不高。第二,阅读时,没有明显的发声动作,言语过程表现为内部言语形式,能较有效地掌握阅读过的材料。第三,在最大限度压缩言语过程的条件下进行阅读。这时内部言语表现得十分微弱,表现为神经脉冲的短促迸发形式。在这种神经脉冲的爆发中,传递着内容丰富的信息。所以,发音动作延续了阅读过程,必须抑制发音动作。①中心语言干扰法。阅读文章时,暗自合拍地敲出特别的节奏。相反,默读时就控制住正确的节奏。这种节奏的结构与正文节奏不符,使发音动作得到抑制。敲出的节奏在大脑皮层控制发音动作的有关区域出现了感应抑制的效果,就不可能选出声来。②机械延迟发音动作法。例如,阅读时用牙夹住一支铅笔,或连续地说出“啦、啦、啦”音节或一连串数字14、15、16等。这时,只在言语动作分析器官的未梢部分才出现抑制,控制发音动作的中枢部分仍是自由的。借助这种不时轻敲的练习,可以获得稳定的无声阅读技巧。快读与慢读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眼睛活动的速度,而是在于眼睛固定瞬间所承受那份材料的性质。因此,决定阅读速度是对被接受的信息作最佳的加工。
  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一)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①减少眼睛的停顿次数。②增加每次固定期内单词的接受量。③减少眼睛的往返次数。利用这种技巧,读者的眼睛以不大的振幅,沿书页中央想象的路线,自上向下垂直移动。事实上,传统阅读时,眼睛均匀地沿着书行自左向右移,结束一行,眼睛又返到下一行开始。在快读情况下,眼睛沿着垂直路线通过文章全页,这种运动是较为经济的。眼睛运动时,视力最灵敏的部分在视网膜中心区,即清晰的视觉区,而该区域以外的一切,均像在雾中所见到的一样。视觉固定时,从清晰的视觉区进行信息的拍摄。舒尔特表是扩大视域和眼睛垂直运动的有效训练方法。把目光集中到表的中央,然后浏览全表,在25秒内,按顺序从1~25,说出全部数字。这种练习的任务在于帮助大脑改变理解正文的计划,在单位时间内,传递较多的有价值的信息。阅读过程中,眼睛固定时最主要的对象是音节、单词和句子的总轮廓。随着视网膜向深层次的移动,文章的各种要素就结合成形象结合。它们向大脑的视觉部分接近而逐渐扩大,变得复杂化起来。这时,这些组合就构成了完整的视觉形象。阅读时,眼睛沿书页中央作垂直运用。阅读突然停止,视觉就离开了垂直线,目光沿字行迅速移动,摄取最重要的信息。这个动作一结束,又回到垂直阅读上,眼睛垂直运动是解决快读法最有效的方法。
  (二)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猜测手段。快读者通常根据几个字母猜出一个单词,而根据几个单词推测出一个句子,根据几个句子猜测出文章整段的意思。正是由于猜测能力作垂直阅读时,眼睛停留在信息最丰富的地方。事实证明,快读者都能比较完全地理解课文,快读法把理解系数提高30~40%。第二,微分程序。借助这个程度可以把每段课文分成若干个逻辑单元。微分程序决定课文加工整理的程序。段落是由表达一个独立思想的一组句子所组成。段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上的规律性。揭示段落结构上的规律性是阅读的任务。微分程序可以帮助解决这个任务。阅读课文时,人脑在记忆的仓库中瞬间进行逐句回忆,进行把信息变为自己思想语言的转译工作。学习快读法,组织注意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注意力仿佛是阅读过程的催化剂。对注意力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阅读效果。记忆是现代心理学上复杂的概念之一。阅读文章的目的就是要记住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一生中只利用了自己记忆潜力中的30~40%,由此:①相应地提高接受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将阅读速度提高1~2倍,不会造成大脑信息的负荷过载,这里具有可观的潜力。②为了提高接受和识记的效果,阅读时要接受的信息联合成意义组,相反,信息分散会降低接受和识记的质量。所以,快读法能提高接受信息的效率。识记是记忆——一种积极的创造性过程。它分为机械识记和理解识记。后者比前者的效果高19倍。理解识记的基础是减缩识记的信息数量,确定需要记住的信息,多余的信息重新进行编码。可见,理解识记比较经济,容量大,效果可观。重新编码在阅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再现文章时,一些单词和复杂的语法结构,被一些比较容易的,惯用的结构所代替,保留了内容丰富的思想。阅读时,把识记的材料译成自己思想的言语。把识记的东酉译成自己的言语时,几乎把它的容量缩小4倍,从而减轻了它的识别。识记的效果尚与个人感受的范围有关。感觉器官激发得越活跃,感受的范围触及得越深刻,识记越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