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有妙招
【作者】 李 玲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第十中学
【摘要】现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好现代文,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达到趣味与实效的统一。所以说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成功。【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效训练;策略探索
【正文】 【摘 要】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好现代文,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达到趣味与实效的统一。所以说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效训练;策略探索
作为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阅读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考试总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观性强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就语文高考分数统计状况进行分析,学生在这一项中的得分率较低,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主题把握不准确、问题考点不明确、语言表达含糊不清等。本文主要结合语文现代文的考试状况,总结、归纳了开展现代文阅读训练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
一、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技巧,按照步骤进行文本阅读
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较差,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现代文问题答案的切入点把握不合理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要强化高中生的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可以通过现代文检测出来,因为现代文考察的是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搜集能力,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就现代文所考察的目的入手,教师可以将细读、精读作为阅读培训最初的任务和目标。在精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透彻的了解文章蕴含的意味,在详细理解文章局部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整篇文章的宗旨。如果粗略的阅读文章的一部分,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不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对问题进行回答。粗读和精度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便于学生对文章局部、整体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
学生一定要按照步骤进行现代文的文本阅读,通常需要阅读三遍,阅读的目的分别是:整体性的分析文章内容、对文章局部和整体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问题对文章所对应的答案进行找寻。通过这种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方式,对提高现代文答案的准确性有极大的帮助
二、对现代文进行科学的归纳,增强阅读能力
就语文现代文的高考状况进行分析,问题普遍具有高层次、综合性强的特征,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系统性的分析能力。所以在开展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对现代文进行科学的归纳,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系统,积累阅读经验,将阅读实践中总结的知识进行整理,从而更好的运用到现代文阅读考试中。
在进行科学归纳训练的同时,高中生还要意识到难点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要结合现代文类型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就拿语文现代文的表达顺序来说,主要包括心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其中前三种应用的普遍较多,而后一种对很多学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这就需要学生了解现代文的基本描述方式,例如说明文、议论文之类的文章就很容易运用逻辑顺序描写法,可以通过判断现代文类型的方式来转化问题的考点,选出正确的逻辑顺序表达方式。如果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会使问题化繁为简,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例题一:选择文中四个空缺位置的正确答案。
在当前社会中,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目的,部分国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会不择手段,放弃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标准,对其它国家的发展状况强行干预,根据自身国家的体制来限制其它国家,不认同与自身存在差异的国家。这种霸道权横的做法是__、是__、是__、是__。
A.肯定行不通的 B.与国际准则相违背的 C.无法迎合时代发展趋势的 D.无法赢得人心的
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观察到各个选项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种顺序依据的是因果关系,可以根据发展缘由、结果来确定最终的答案:B、C、D和A。
三、锻炼现代文阅读思维,提升整体阅读技能
锻炼高中生科学的现代文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时,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课本的作用,尤其在复习阶段,要专门对优秀的知识性短文整理出来,利用这些现代文可以让学生的归纳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现代文一般都具有科学性和总结性特点,符合高考现代文的要求,可以通过这些文章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认识、调整组合、对比分析及概括等能力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更好的将练习经验运用到高考现代文问题的解答中。在对文章进行概括时,很多学生只会寻找文中的一些原话,根本无法进行抽象化的整理归纳,导致答案过于片面,偏离问题。
如例题二:对下述文章中纸质形成两大条件进行简洁性的概括总结。
北宋时期最先开始应用纸币,人们也将纸币叫做交子,出现纸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印刷术、造纸术都为纸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是就当时来看,能够应用印刷术的国家非常少,而北宋凭借较强的实力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成为使用钱币最早的帝国。在唐朝鼎盛时期中交易应用的钱、帛两种方式,发展到唐太宗在位时,就存在“匹绢得粟十余斛”的现象。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唐朝后期绢帛逐渐被铜钱所替代,直到北宋基本上已经全部推行使用铜钱。中原一统后,铜钱、铁钱同时应用,包括铜铁钱、铁钱两种形式。在钱币需求量日益增大的过程中,纸币逐步形成和应用。
通过阅读和分析上述纸币的形成、发展过程,针对纸币形成条件这一问题,可以开展以下分析:段落开头两句是整体性的概述,之后主要围绕这两句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文中指出“出现纸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具体原因为:首先北宋实力较强,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拥有先进的印刷术、造纸术;其次,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钱币呈现出较大的需求量。正是基于上述条件,纸币才得以不断的发展,从而广泛的运用。在对上一段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性概括后,能够得出抽象化的结论:经济条件、技术条件都是纸币形成的关键基础。然而一些学生的概括归纳水平有限,仅将纸币形成条件写成: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运用。还有人在分析时就已偏题太远,他的答案是造纸术和印刷术。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我认为这样做,完全符合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考纲要求。为此写出了以上自己的点滴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陈蕊.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点滴谈[J].广东教育,2015(10).
[2]王丽娟.高考现代文阅读高效备考的“三部曲”[J].中学语文,2016(02).
【关键词】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效训练;策略探索
作为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阅读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考试总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观性强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就语文高考分数统计状况进行分析,学生在这一项中的得分率较低,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主题把握不准确、问题考点不明确、语言表达含糊不清等。本文主要结合语文现代文的考试状况,总结、归纳了开展现代文阅读训练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
一、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技巧,按照步骤进行文本阅读
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较差,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现代文问题答案的切入点把握不合理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要强化高中生的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可以通过现代文检测出来,因为现代文考察的是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搜集能力,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就现代文所考察的目的入手,教师可以将细读、精读作为阅读培训最初的任务和目标。在精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透彻的了解文章蕴含的意味,在详细理解文章局部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整篇文章的宗旨。如果粗略的阅读文章的一部分,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不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对问题进行回答。粗读和精度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便于学生对文章局部、整体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
学生一定要按照步骤进行现代文的文本阅读,通常需要阅读三遍,阅读的目的分别是:整体性的分析文章内容、对文章局部和整体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问题对文章所对应的答案进行找寻。通过这种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方式,对提高现代文答案的准确性有极大的帮助
二、对现代文进行科学的归纳,增强阅读能力
就语文现代文的高考状况进行分析,问题普遍具有高层次、综合性强的特征,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系统性的分析能力。所以在开展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对现代文进行科学的归纳,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系统,积累阅读经验,将阅读实践中总结的知识进行整理,从而更好的运用到现代文阅读考试中。
在进行科学归纳训练的同时,高中生还要意识到难点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要结合现代文类型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就拿语文现代文的表达顺序来说,主要包括心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其中前三种应用的普遍较多,而后一种对很多学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这就需要学生了解现代文的基本描述方式,例如说明文、议论文之类的文章就很容易运用逻辑顺序描写法,可以通过判断现代文类型的方式来转化问题的考点,选出正确的逻辑顺序表达方式。如果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会使问题化繁为简,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例题一:选择文中四个空缺位置的正确答案。
在当前社会中,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目的,部分国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会不择手段,放弃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标准,对其它国家的发展状况强行干预,根据自身国家的体制来限制其它国家,不认同与自身存在差异的国家。这种霸道权横的做法是__、是__、是__、是__。
A.肯定行不通的 B.与国际准则相违背的 C.无法迎合时代发展趋势的 D.无法赢得人心的
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观察到各个选项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种顺序依据的是因果关系,可以根据发展缘由、结果来确定最终的答案:B、C、D和A。
三、锻炼现代文阅读思维,提升整体阅读技能
锻炼高中生科学的现代文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时,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课本的作用,尤其在复习阶段,要专门对优秀的知识性短文整理出来,利用这些现代文可以让学生的归纳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现代文一般都具有科学性和总结性特点,符合高考现代文的要求,可以通过这些文章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认识、调整组合、对比分析及概括等能力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更好的将练习经验运用到高考现代文问题的解答中。在对文章进行概括时,很多学生只会寻找文中的一些原话,根本无法进行抽象化的整理归纳,导致答案过于片面,偏离问题。
如例题二:对下述文章中纸质形成两大条件进行简洁性的概括总结。
北宋时期最先开始应用纸币,人们也将纸币叫做交子,出现纸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印刷术、造纸术都为纸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是就当时来看,能够应用印刷术的国家非常少,而北宋凭借较强的实力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成为使用钱币最早的帝国。在唐朝鼎盛时期中交易应用的钱、帛两种方式,发展到唐太宗在位时,就存在“匹绢得粟十余斛”的现象。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唐朝后期绢帛逐渐被铜钱所替代,直到北宋基本上已经全部推行使用铜钱。中原一统后,铜钱、铁钱同时应用,包括铜铁钱、铁钱两种形式。在钱币需求量日益增大的过程中,纸币逐步形成和应用。
通过阅读和分析上述纸币的形成、发展过程,针对纸币形成条件这一问题,可以开展以下分析:段落开头两句是整体性的概述,之后主要围绕这两句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文中指出“出现纸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具体原因为:首先北宋实力较强,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拥有先进的印刷术、造纸术;其次,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钱币呈现出较大的需求量。正是基于上述条件,纸币才得以不断的发展,从而广泛的运用。在对上一段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性概括后,能够得出抽象化的结论:经济条件、技术条件都是纸币形成的关键基础。然而一些学生的概括归纳水平有限,仅将纸币形成条件写成: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运用。还有人在分析时就已偏题太远,他的答案是造纸术和印刷术。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我认为这样做,完全符合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考纲要求。为此写出了以上自己的点滴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陈蕊.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点滴谈[J].广东教育,2015(10).
[2]王丽娟.高考现代文阅读高效备考的“三部曲”[J].中学语文,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