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申高敏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直属小学

【摘要】 培养小学生注意力,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每位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培养;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正文】  【摘 要】 培养小学生注意力,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每位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 培养;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就成为教会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就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没有一些跟教材挂钩的思想,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他的注意力。”对小学教师而言,培养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课堂效果,而且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英国的教育家约翰?克洛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每位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巧用情感交流进行调控。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上课精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讲、观察和思考,那就什么也听不懂,学不会。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如果采取大声训斥或批评,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于强化了这种错误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伺机用眼神提醒学生或利用讲话速度的变化引起学生注意,还可以边讲课边走到他身边,悄悄给他一个眼色、拍拍他的肩、敲敲他的桌子等,努力使自己的言语、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感染学生,运用这些委婉的方法暗示,既不中断教学过程,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既让学生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又不会分散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抓住“好奇”,吸引学生兴趣。
  上课要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巧设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提问:“为什么乌鸦往瓶里放许多小石子后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接着,我在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中,一个装满水,一个放入一个橘子,再把杯中的水倒入装橘子的杯中,发现杯子里的水没倒完,装橘子的杯子里水就满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容易就明白是因为橘子占了一定的空间。通过演示和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由兴趣支配的注意力得到较长时间的集中,从而较好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容易被一些丰富的色彩、声、光刺激所吸引,教师上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一方面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用课件出示制成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对两种统计图进行分析,还把两种统计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辨析,使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征理解更深,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课件出示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整体,各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提出扇形统计图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增加了课堂内容的容量,出示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很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明确课堂任务,强化学生注意。
  我们在上课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听课,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抓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氛围。我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先让学生把预习后不懂的地方,结合教学难点、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1、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2、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3、最小的因数是多少?最大的因数是多少?4、最小的倍数是多少?有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展开活动,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五、采取鼓励性的评价用语。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做出不同形式的激励评价,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孩子肯定与赞美,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思维活跃,能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我。
  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通过有效方法的实践,探索出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