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用心引领,让“计算”为数学学习积蓄正能量

【作者】 唐显成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和平小学

【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重新定位,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可见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数学计算的课堂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用心引领;积蓄能量
【正文】  【摘 要】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重新定位,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可见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数学计算的课堂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用心引领;积蓄能量

  计算是进行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不管是数学规律的发现,数学现象的探究,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然而实际教学中,由于计算教学较其他教学内容而言比较抽象、单调、枯燥,很多学生都不感兴趣,计算教学的效率自然不很理想。其实,只要教师处理得当,计算教学也可以妙趣横生。那么,怎样进行计算教学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创设有趣教学情境增添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计算原本是充满情趣的,传统计算教学之所以变得乏味,是因为教师常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于熟练计算技能的达成,因此进行机械、重复、繁重的训练,缺乏对计算教学深入的钻研,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就会增添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出示一首七言绝句,先让学生去读,然后让他们说出诗句中的字数。大多数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数,而我一口说出是28个字。学生都对我流露出了崇拜的神情,这时我再告诉学生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快速地算出诗句的字数。通过这样一个师生快速数古诗字数的比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让学生感受计算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可以让学生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时,教师要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 
  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就创设了购物的情景。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商品和价钱:钢笔5.8元,练习本1.3元,橡皮0.50元。然后提问:老师想买两件商品作为奖品,可以怎样挑选?要花多少钱?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计算。其实,这只是简单的一个情景引入,但联系了实际生活,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三、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技巧和规律感知数学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别人不同的算法中吸纳经验,把他人的思维精华纳入到自己的认知领域,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如,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例题“24+9”的算法,学生出现了24+6=30,30+3=33;4+9=13,13+20=33;1+9=10,10+23=33等算法。针对这些解法,我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最实用。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讨论比较,经历了对各种算法的再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是最有价值的,有利于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任何事物都会有潜在的规律,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计算技巧,但是如果是教师硬塞给学生技巧再让他们反复练习的话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应该是在学生完成一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找寻规律的需求,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体会。比如,学生学会了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练习一定的题后,他们就会感到这种方法烦琐、费时,一种寻找简化过程的愿望就会产生,这时只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他们就很快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寻找其中的规律,一些数对之间的倍数关系很快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再适时教给学生短除法,学生就会很快接受。这说明探索计算技巧的过程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的规律性知识就是在这种求简的意识驱动下被发现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知识规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敢于打破框框,重组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僵化地教教材。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在数学王国茁壮成长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两个:计算方法错误和计算习惯不好,后者是导致学生在计算中频频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计算方法错误基本上可以在教师的讲解和反复的训练中能够得到解决。然而,计算习惯问题不是经过简单训练就可以得到改正的,它需要教师利用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了解学生计算时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计算时的思维得以外化,不仅可以方便教师诊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合理、有序、清晰,降低计算过程中的不必要的错误。
  如在教除法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将竖式格式进行规范,并带领学生归纳竖式计算的思考过程:一看二定三想四比五验算。有了这样的思考顺序和外化形式,学生就会在计算过程中避免很多非知识性的错误,而且可使教师对学生计算中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从而能够及时地进行干预。 
  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单一的例题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