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
【作者】 刘艳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女学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数学开设了“综合与实践”内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
课标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安排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但是,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教学,教师们常常采用的是让学生阅读、跳过或自学等形式来教学,没有达到课标中预想的目的。那么,怎样进行综合实践应用课的教学呢?
一、正确认识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涵和意义
综合实践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数学问题为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地发展,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题研究为基础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获得直接的数学体验。
二、充分准备,定向引导
数学综合实践课需要教师根据实践内容准备大量的素材,才能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践体验,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我们能从互联网上收集数据、图片、视频、音乐各种资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教师要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活动环节,做好定向引导,必须要明白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通过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目的,使活动更加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三、联系生活,提高实效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更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的,综合实践课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于现实世界的联系,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例如在教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后,我让学生到超市收集商品的价格,用小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再写成几元几角几分,再利用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有了现实的依据,又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全面、综合、灵活的运用,同时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深切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四、有效整合,拓展范畴
课标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但是在我们的周边还有大量的素材可以整合,成为鲜活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素材。教师也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我在教学了《年月日》这一单元后,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并自己制作今年的年历,在年历上标上重要的日子,如节日、生日、家庭重要纪念日等,在课中互相交流、沟通。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年月日》这一部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还对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父母、珍惜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五、立足实际,培养能力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我们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活动环节,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开展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六、中肯评价,创新作业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的思维水平、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交流沟通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及时做出有针对性激励性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快乐学习。
另外,教师还可以大胆创新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课前作业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实践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课后作业可以作为课内实践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受到更多的数学熏陶,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终生受益。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落实的过程有着很大的探究空间,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综合实践课的开发和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地积淀活动的经验,进而铺设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学习之道!
课标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安排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但是,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教学,教师们常常采用的是让学生阅读、跳过或自学等形式来教学,没有达到课标中预想的目的。那么,怎样进行综合实践应用课的教学呢?
一、正确认识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涵和意义
综合实践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数学问题为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地发展,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题研究为基础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获得直接的数学体验。
二、充分准备,定向引导
数学综合实践课需要教师根据实践内容准备大量的素材,才能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践体验,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我们能从互联网上收集数据、图片、视频、音乐各种资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教师要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活动环节,做好定向引导,必须要明白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通过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目的,使活动更加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三、联系生活,提高实效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更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的,综合实践课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于现实世界的联系,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例如在教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后,我让学生到超市收集商品的价格,用小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再写成几元几角几分,再利用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有了现实的依据,又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全面、综合、灵活的运用,同时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深切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四、有效整合,拓展范畴
课标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但是在我们的周边还有大量的素材可以整合,成为鲜活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素材。教师也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我在教学了《年月日》这一单元后,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并自己制作今年的年历,在年历上标上重要的日子,如节日、生日、家庭重要纪念日等,在课中互相交流、沟通。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年月日》这一部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还对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父母、珍惜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五、立足实际,培养能力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我们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活动环节,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开展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六、中肯评价,创新作业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的思维水平、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交流沟通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及时做出有针对性激励性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快乐学习。
另外,教师还可以大胆创新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课前作业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实践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课后作业可以作为课内实践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受到更多的数学熏陶,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终生受益。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落实的过程有着很大的探究空间,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综合实践课的开发和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地积淀活动的经验,进而铺设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