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能力导向下的小学计算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李明斌

【机构】 广西北流市石窝镇黄田小学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本文从计算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化,“能力导向”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能力导向”下的计算能力培养、课堂有效教学问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计算能力;观念;培养;策略
【正文】 
  小学数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能力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发展创新思维,通过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一、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正确是前提,它是指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法则计算,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都正确无误。合理是指计算过程比较简明,方法较为简便。灵活是指要能根据题目的要求选者恰当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在计算这个基本功方面做到正确、合理、灵活,我们是这样做的: 
  1.正确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计算时首先要讲清算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例如学习除法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知道各部分代表的含义,算理清楚了学生很容易就会掌握计算方法。 
  2.要加强口算训练,使笔算和口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每节课新课之前进行几分钟的训练,让学生熟能生巧。 
  3.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练习。练习是巩固知识,达到计算熟练的必要手段。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恰到好处的安排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4.充分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到计算中,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便。学习了运算定律后,要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能够自觉应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5.重视计算过程的检查,以准确获取反馈信息。在检查计算题时,不能简单的只看答案的对错,要看学生的计算过程,看有没有独到之处,看问题出在哪里,以便及时推广和指正。 
  二、课堂教学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化   
  重视“双基”是教育体系的传统,“知识就是力量”是教育者坚守的信念,长期以来,学生被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一言堂成为课堂的基本形式,教师将过多过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互动的学习过程导致基础知识扎实,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分低能”学生,教学目标表现为“知识目标导向”,学生在最短时间接受更多的知识成为教育者的追求,“学会”成为知识体系的目标。美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认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自主学习的兴趣、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关注“能力体系”,知识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促进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手段。“能力导向”下的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关注“策略性知识”教学,关注思维的训练和发展,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互动和探究,“会学”成为能力体系的最终目标。改变“知识为基础”的传统观念,推行“能力为基础”的新理念,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尺度,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形成高效课堂,培养身心健康、勇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三、“能力导向”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1.以兴趣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趣味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点借助有趣的例子、比喻、故事等讲授,利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理寓教于乐,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与类比的思想等。小学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通过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情境,用奇妙的问题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追求新知识的渴望,例如“正负数”的教学,教师以学生零花钱的收入和支出引出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挖掘出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内在驱动力,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实际生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营造探究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提出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是激励学生大胆探究的有效途径,面对繁杂的社会环境,涉世不深的小学生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朋友,通过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习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释疑,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领悟的目的。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是激励学生大胆探究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较,具有合作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的特点,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适时合理的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价值判断。   
  3、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数学与各门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应用,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都有具体的反映,生活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服务生活是学科知识的最终作用,许多数学知识有着浓厚生活趣味,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新课的导入,数学例题的设计要从从学生熟悉生活出发,分析与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数学知识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的运用是提供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从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实物入手,引入数学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数学教师树立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既要重视教学结论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教学策略的运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实现高效率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在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不断追求,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方雷来,小学数学教学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培养浅析,考试周刊,2012年02期   
  [2]周芬,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09期   
  [3]张广祥,《数学中的问题探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