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饶玉洁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实行“满堂灌”居多。伴随着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们也意识到教学模式变更的重要性。新课改的浪潮中,针对自身教学,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呢?我针这些情况进行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小组合作
【正文】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生物知识储备量的问题
  (1)初高中知识衔接不当。在本地区,较多初中学校在初三不设置生物课程,即便在初一初二阶段设置了生物课,大多数教师也是流于形式。学生在进入了高中后,遇到要参与高考的生物学科,难免生疏和懈怠。虽然有极多的高中生物教师认为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从内容和重要程度上都不可比拟,但是在高考中的确经常用到一些初中的背景知识。列举如下:
  a.种子的发育及成熟(必修一:糖类代谢)
  b.种子的结构及其种子的萌发(必修二:受精作用)
  c.果实的发育及成熟(必修三:植物激素;必修二:染色体变异)
  d.根尖的结构及矿质元素的吸收(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
  e.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部分)
  在高考分析会等大型会议中,较多教师也十分认同这些知识属于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 通常是初中学过的,虽然在高中没有学习,但是这些基础知识在高考中涉及到不属于超纲。
  (2)化学等学科在生物中的应用较多,学生在没有学习足够的化学知识时,在生物学科上存在障碍。近年来本校变更教学安排,从之前的高二开设生物改为高一开设生物。高中生物不仅要和初中生物教学相连贯,还要实现生物教材和其他科目教材之间的合理搭配。
  例如:高一必修一教材中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基本组成单位”涉及到的有机化学的知识,一般在高二才能学到,学生在不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学习这些知识十分困难。教材结构安排和编排体系没有考虑到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对此,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相比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传统课堂的挑战,努力变更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显得更为艰巨。
  2.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不重操作,实验课不展开[1]。
  生物实验课是高中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学校碍于课时和硬件设施,较少开展实验课,更有甚者,教师认为实验与否跟高考能否拿高分关系不大,所以不上实验课。教师在加强理论教学提升考试分数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对微观的细胞,对生物的构造其实十分模糊,尤其需要实验课来帮助他们理解。
  (2)教学模式老化,课堂仍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学生虽然也有自主练习的过程,但是对知识的学习仍旧缺乏独立的思考。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教师们就尝试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但是效果却不容乐观。极多数的教师秉持着不放心原则,不辞辛苦的“满堂灌”。
  二、合作能帮助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1.初高中知识衔接不当的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归纳出在高中阶段需要用到的初中知识,然后在讲课时加以渗透和补充。课程设置上的问题,教师要旁征博引,跟化学老师合作,探讨在蛋白质这一节课中需要用到的化学知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讲解。也就是说合作不仅仅局限与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更要加强合作。
  2.教师在教学中的理念要及时更新,深入理解并实施《新课程标准》第三点:“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针对了现今生物课堂仍旧以接受式学习的情况,力求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探究的过程离不开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吸纳更多领域的想法,融合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其各方面的技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3.实验课无法开展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一些微观的结构时出现问题,即便实验课不能开展,我们也可以采用别的方式比如自制教具,动画播放,图片展示等方法帮助理解。比如在讲解细胞核的结构时,可以展开小组合作,制作细胞核的物理模型;在讲解减数分裂时可以借助动画和自制教具让小组摆出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结语: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强调相互促进共同进步。[3]小组成员要有异质性,各负其责,[4]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明确目标,明确的计划,积极耐心尊重的态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和优秀的品质。教师要明确既定的学习模式,做好详细的指导,注意做好评价以及合理变换合作时间,使得所有学生都能从合作学习中不论从知识、技能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曜东,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改探骊
  [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3]庞国维,合作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
  [4] 聂燕舞, “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