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引领家长开展幼儿家庭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 秦艳玲

【机构】 广西桂林市七星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等,幼儿凭借丰富多变的色彩、图画和声音,相应的语言文字及成人的语言讲述,来完成对书面语言文本的解读。对他们而言,阅读不仅是视觉活动,也是听觉活动,在家庭中体现为父母与其的亲子互动,即亲子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因此,家长要切实把握好这个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时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 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幼儿园课改的不断深入,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⑴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让孩子讲故事、背古诗、念儿歌;⑵认为早期阅读主要是识字和书写,孩子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越多,代表孩子的阅读能力越强;⑶由于工作忙家务多等多种原因,早期阅读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时断时续。
  那么,如何转变家长的观念,使之更好的认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呢?
  ㈠ 善用专栏
  充分利用“家园联系栏”、“家长天地”等,开辟“早期阅读教育专栏”。如“专家引领”定期登载“什么是早期阅读”、“为什么家庭也要开展早期阅读”等相关文章,让家了解幼儿阅读的特点、开展亲子阅读的意义;“好书推荐”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达到拓宽视野资源共享;“给您支招”提出亲子阅读指导策略,提高家长的亲子阅读指导能力;“交流分享”鼓励家长介绍自己的亲子阅读经验,分享亲子阅读的快乐……通过引导家长关注不同的版块内容,逐渐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走出误区,学习科学的指导方法,积极开展家庭早期阅读活动。
  ㈡ 巧借会议
  定期开展早期阅读主题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年龄班幼儿阅读的特点、教育内容及本学期阅读工作重点和需要家长协助的地方,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阅读水平及能力,帮助家长制定早期阅读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会议中组织家长探讨、交流亲子阅读的困惑和经验,与家长商讨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策略并进行总结,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起到促进的作用。
  ㈢ 勤办讲座
  结合家长开展早期阅读的实际情况,定期邀请专家、同行来园免费为家长讲座,如“早期阅读中的问题及开展家庭阅读的措施”、“家园合作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等,通过学习使家长明确认识,了解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如:孩子坐在爸爸、妈妈中间读书,让孩子感受读书的幸福;引导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爸爸、妈妈手指着字,读书给孩子们听,讲故事时,边讲边提问;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书籍,家长再给孩子讲故事;对于孩子熟悉的故事,可让孩子自己讲述等,为家庭早期阅读的实施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引。
  ㈣ 公开观摩
  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园内阅读观摩活动。活动前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一方面扩大声势和影响,使家长充分重视,另一方面让家长对观摩活动的目标、过程、需要配合的环节等有详细的了解;活动中向家长展示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阅读活动:包括如何指导孩子进行图画阅读、多次阅读、扩展活动等,并精心编排亲子互动环节引领家长走进课堂,亲身体验早期阅读氛围;活动后及时与家长交流,了解家长对活动的评价。通过观摩活动,既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在园的阅读活动情况,又让家长学到指导阅读的科学方法,从而有效的带动家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㈠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对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家长可以选择一个采光较好的房间或角落,留出足够的空间,设计高度适宜的书架或书柜,摆放小桌子、小椅子、柔软的靠枕和布偶、盆栽等,为幼儿创设出一个安静、优美、明亮、温馨的阅读空间,幼儿在此可以任意选择书籍阅读,轻松的阅读氛围有助于激发阅读的兴趣。同时,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共同参与设计,将设置阅读空间的活动变成亲密的亲子互动活动,既增添生活情趣,又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自主设计的乐趣。
  在家里,可以在凡是幼儿能接触到的,视线能看到的玩具、物品、图画上均标上汉字,让幼儿在一个图文并茂的环境中生活,体验文字的实际意义,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汉字。例如:在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日常用品上配上适当的图片和文字,主要目的在于充实环境中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语言文字和知识。
  另外,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培养有很大影响。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不可忽视,幼儿是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和发展的,家长如果坚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最好是固定的时间)看书,和孩子共同阅读,身教胜于言教,以书为媒介,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愈加浓厚。
  ㈡适宜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是早期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市场上的图书虽然琳琅满目品种众多,但有的并不适合幼儿阅读,需要精心挑选。不同年龄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因此,提供的书籍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并体现层次性。
  为小班幼儿选择的阅读材料,宜以浅显易懂、易记易唱的童话、儿歌为主,插图构图简单、字少画面大、色彩鲜艳,内容和情节简单以单页单幅的读物为佳。如《去幼儿园》、《上床睡觉》、《饼干圆圆》等。
  为中班幼儿选择的阅读材料,可选择民间故事、散文、寓言和一些描写日常生活、自然界事物以及有关人物的文本为主,如《我要大公鸡》、《三只兔子》、《驴子吃梨子》、《变色蜗牛》等。
  为大班幼儿选择的阅读材料,可选择一些富有想象力、有关探险或带有悬念性质的阅读内容,如《小猪变形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乘流星回家》等。
  同时,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自己动手参与图书制作的游戏,用画纸、笔、蜡笔、各种几何图形、以及一些破烂的图书中剪出来的各种人物、动物等,家长指导孩子自由选择、拼图、粘贴、添画,共同制作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把它装订好,画上封面,写上页码,这样的图书因为是幼儿和家长亲手制作的,孩子会倍加珍惜。
  另外,家长应关注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班级开展的教学活动,和孩子共同收集相关的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以满足幼儿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资料,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㈢正确阅读方法的学习
  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指导
  3~4岁幼儿——以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为主,常用的方法有反复阅读法、提问法、角色扮演法等。由于3~4岁的幼儿阅读经验不足,因此家长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可边讲边让孩子看画面,通过孩子亲身观察直接感受画面与家长讲之间的联系来获得有关的阅读信息,这样也给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示范,并重视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如正确地拿书、翻书,轻拿轻放,有始有终等。 
  4~5岁幼儿——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常用的方法有猜想法、推理法、观察法等。由于4~5岁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喜欢夸张和幻想的故事,因此家长可通过提问、讨论激发幼儿不断思考,鼓励幼儿在阅读中进行猜想和预测,然后家长再阅读文字,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以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5~6岁幼儿——以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孩子阅读画面符号的基本能力,加强幼儿对词的理解,如图中的背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一些特殊的符号(如感叹号、省略号、问号)等为主。由于5~6岁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家长应引导幼儿把握阅读的相关关键信息,识别读本的基本顺序,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以让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⒉对不同阅读材料的指导
  图画为主的阅读材料:指导家长主要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使不同年龄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阅读材料多于4幅图时,要引导幼儿按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仔细观察。
  儿歌的阅读:必须先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意思。大班末期的幼儿对识字感兴趣,家长可结合识字,投放一些有拼音的儿歌,满足幼儿自己看图、识字并轻声念儿歌的愿望。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应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注意语言要亲切,音量要适中,富有感染力,要提出阅读中的重点,适当提出问题帮助孩子理解难点。
  ㈣良好阅读行为的规范
  ⒈发挥标志作用
  家长应和教师统一要求,做到家园教育同步。家长与老师沟通好后在家里也贴上安静看书、不损坏书、正确看书等标记。图书架与图书上都贴上相对应的标签,让幼儿通过观察标签,知道图书在哪里拿,每当看书的时候,提醒幼儿拿了一本看完之后放好再拿另一本,看完后放回原处,也可以设计一些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的提醒送图书宝宝回家,以多种方式提醒幼儿每天都能保持图书摆放整齐。
  ⒉教给正确方法
  在阅读活动中,家长要引导幼儿看封面信息,帮助幼儿了解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面,封面上有书名。阅读每一页时,告诉幼儿每页有页码,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角色表情、姿态,帮助幼儿理解画面间的关系,克服幼儿随意翻阅的不良习惯,逐步习得读书的方式、阅读的策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并爱护图书,不抢书,发现有破损的图书就及时送到“图书医院”和家长共同将其修补好。
  ⒊提高阅读技能。
  孩子的年龄不同,所需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及要求也不相同。如在小班时,重点教会孩子如何正确拿书,知道书有封面、封底、页码,看书要有一定的顺序,爱惜书,愿意与书宝宝做游戏等;中班时,重点教会孩子观察的方法,提高孩子细节观察能力,培养孩子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面的主要内容,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大班时,重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前书写能力,让孩子大胆运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自己创编故事,制作图书,让孩子的口头语言逐步向书面语言过渡,为入小学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指导家长开展早期阅读,可以使家长更加感性的认识家庭亲子教育,使孩子们逐渐爱上阅读,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与信心。
  三、开展家园互动的活动
  ㈠“故事月”活动
  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自信心。每位幼儿可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好一个故事后在班级内进行讲述。借助“故事月活动记录表”和影像手段将幼儿的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包括幼儿在家的准备过程,幼儿在园讲故事的表现,同伴、家长和老师对他的评价及期望,家长的反馈等,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学习和准备的全过程,既有助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意。
  ㈡“阅读真有趣”活动
  专门用来展示孩子在园或在家的阅读情况,让孩子、家长共同来阅读。不同年龄段所展示的内容不同,如小班:展示孩子在园阅读或在家阅读的照片,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中班:展示孩子阅读活动中说的好词、好句等,让孩子学习运用好词、好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班:展示孩子自己创编的故事或儿歌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前书写能力。
  ㈢“家庭阅读竞赛”活动
  在家里,定期进行家庭阅读经验交流活动、讲故事比赛等,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希望、喜欢并选择的故事书、热情和信心等,使家长自身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㈣ “小小舞台”活动
  孩子希望自己的才能本领得到展示、获得认可,家长可在家设立一个小舞台,利用饭前及睡前等休闲时间,让孩子上台讲述自己阅读过的儿歌、故事及笑话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同时家长可以把阅读读本中的故事编排成一个个的小话剧,家庭成员各自选择故事中的角色,和幼儿共同协商制作表演道具,让孩子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内容,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促进幼儿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㈤“图书借阅日”活动
  每周五为“图书借阅日”,幼儿和家长可到老师处办理登记借阅手续:即在借阅册上登记借阅的时间、自己的名字及所借的书籍名称,然后将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回家和家长共同阅读,幼儿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丰富了阅读的内容,而且责任感及任务意识也得到良好的培养,能按要求保护好他人的图书、按时归还等。
  ㈥“逛书店”活动
  家长定期带领幼儿逛书店,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固定下来。通过带孩子进书店、向幼儿介绍书店的结构功能、共同翻阅和选购孩子喜欢的图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智慧,不仅增长了见识,父母孩子共成长,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越加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结语:
  亲子阅读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除了可以让幼儿增强语言能力及独立思考外,更能达成感情交流、经验传承与全家休闲娱乐之效果。如何有效推动“家庭亲子阅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亲子共读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不管是各读各的书,还是共看一本书,都会让孩子体会到“我和爸妈正在共同做一件很重要的事”,久而久之,孩子自会把读书当成重要事看待,而乐在其中,更可以透过阅读,亲子的感情因共同回忆而更加密切,亲子关系在良好的沟通中得以加深,家庭亲情历久睨新,“爱与被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