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当好一名小学教师

【作者】 次仁片多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沓沓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做好一名教师呢? 
  一、有无尽的激情 
  常常听见一些老师倾诉自己的苦恼:刚走上讲台时,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嬉戏;喜欢在夕阳西下时,品味即将逝去的一天;喜欢在学期末的最后一课,向孩子们致谢,同时享受他们的笑容与感激。那时往往沉醉其间,体验教育的快乐,享受着春风化雨的收获。可几年之后,却没了当初的激情――华发早生,锐气消磨。 
  薛瑞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语,令我怦然心动,“现在的我,明白教育仅靠激情和爱是不够的;可是我珍惜激情――因为,如果没有这种纯粹到有点冒傻气的激情,教师不可能有定力潜心修炼,为自己的教学教育行为注入理性和艺术成分。在我眼里,教师只有两种――就是提到‘教育’眼睛就发亮、心胸就发热的一种和‘除此以外’的。我想,成就一个教师的因素有很多,但这‘发亮’和‘发热’,绝对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 
  1994年的4月,通过招考,我成了一名教师。那时的我对于教学一无所知,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说过什么,学生审视着我,有好奇、有期待。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开始沉浸在书本中,几乎每个夜晚我都与书为伴,一门心思都花在备课上,和文本亲密对话,翻来覆去地思考怎样上好明天的课。或许是我对教学有悟性,我很快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体会到了为人师的乐趣。每当备课灵感来的一刹那,想到一个好点子,我觉得比什么都开心。每天早晨起床,我都会提醒自己:新的一天开始了,我要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激情四溢的老师眼里只有教育,为教育而歌,为教育而泣。他们有献身教育的炽热情怀,有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抱负,有不知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是拥有幸福感的老师,是产生快乐的老师,也会将这种快乐,这种幸福带给台下的学生。 
  二、有更多的宽容 
  我读过成都磨子桥小学刁荣普老师的教育故事《一件淡绿色的旗袍》。小翔是一个被每个任课教师或同年级教师重点提及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不良,从一年级开始就拿别人的东西,但所有老师却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到底拿了没有,所拿的东西又用到哪里去了。怀疑的阴影伴随了这个孩子多年。刁老师接班后的国庆节,学校大扫除,校长生气地告诉刁老师:小翔拿了学校食堂的拖布。当刁老师叫上小翔,一同证实了拖布不是食堂的而是小翔自己从家里拿来的时候,刁老师察觉到了小翔的孤单,她微笑着摸摸小翔的头:“小翔,我们回家吧!今天老师送你回家。”面对误会了儿子而暴怒的爸爸,刁老师说:“小翔非常聪明能干,我非常喜欢他,今天,我就是专门来告诉你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刁老师一步步走进了小翔的心中,小翔越来越依赖刁老师了。一天,小翔将刁老师带到了操场边的一棵大树下,刨出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是一些铅笔、橡皮、钢笔。小翔把它交给了刁老师:“老师,这些都是我以前拿别人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小小塑料袋重若千斤,孩子竟一人背负了几年,现在,他以这种方式卸下。刁老师蹲下身,眼睛平视着小翔:“小翔,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是一个诚实勇敢的孩子。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拿别人的东西了,好吗?让我们轻松快乐地面对以后的生活。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最坚强、最勇敢、最诚实、最快乐的男子汉。”多年以后,小翔带着妻子、儿子来到了刁老师的家,送给了刁老师一箱专门从广州进的衣服。当年沉默寡瘦的小翔已经长成一个豪爽壮实的男子汉了。刁老师只收下了一件淡绿色的旗袍,留下了温暖的回忆…… 
  我一直感动于这个故事,泪流满面。文中流露着一位女教师真实的教育情感,真诚的教育品质,真挚的教育行为,充满真爱的教育心灵,给予学生心灵上无尽的慰藉,给予学生行为转变的巨大动力,给予孩子生活中最温暖、最真实的信心。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对待学生,要学会宽容,学会赏识,学会等待。 
  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拥抱孩子,就给了孩子一片蓝天;给孩子一个微笑,就给了孩子美好人生的开始。 
  三、要不断地学习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系统地接受教育理念熏陶是非常重要的。”他提议教育工作者都来系统地读一些教育名著。 
  作为教师,与一般专家不一样,需要的知识并非拘囿于某一个方面,而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几乎无所不包。从我的切身体会上讲,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繁杂的工作中,学习是有困难的,教师要学会“享受”学习。教师成为“学习者”是时代的一个基本期待,因为如果教师不读书,只教书,他几乎不可能成为好教师。 
  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引导”的结果。但长期以来,教师的学习与教书是分离的。对教师来说,学习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案例形式,它首先呈现的还是原理、知识、规则等原有理论体系的内容,然后用案例来展示、说明,帮助理解其复杂性与应用的灵活性,具有很强适用性的一种方式。其二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习多学科或跨学科的多种知识,但仅此还不够,还要研究和产生新的知识或见解以及行动方案。在新教育实验中后一种方式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灵活多样。为了解决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读书来调整自己的人生信念、教育观念,进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要善于思考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是个思想者。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写作造就“名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失败了,遭受挫折了,又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会这样?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发现一些本质的问题。这些东西如果不记下来,很快就还给记忆了。 
  教师由于长期埋头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安于现状,对时时发生在自己身上、周围的教育教学问题习以为常。今天的教育,需要教师带着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在广泛的听课过程中去思考别人课堂中的亮点,主动发现存在于自己教学行为中的问题,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再把学到的好东西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结合学习和实践,将教育中活生生的故事原生态地记录下来――书写文字的同时,收获专业发展,收获教育智慧,体味教育的幸福。 
  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