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作业的批改方法
【作者】 陈乾海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六里坪镇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作业一定要全批全改吗?不一定!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因学科、因人、因效果而定方法。形式是统一在效果之中的,我们要提倡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前题下的博采众长,多法交错并用,不拘一格的作业批改方式。
全批全改、部分批改、抽查批改、典型批改、面批面改、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是教师最常用的几种作业批改方式。顾此失彼、厚此薄彼都是要不得的。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使用这些方法?这又不是没有“规矩”可循的。
1、全批全改。全批全改,不是不要,但也不是全要。一般情况下,起始年级的头几次作业必须全批全改,且要详批详改,并做好共个性问题的记录,目的是要尽快了解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最好是三两周)全批全改一次,目的是看学生学习的发展变化状况,以查缺补漏;每次抽查的作业要全批全改,目的是要以点带面;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历次测试要全批全改,且需详批详改、详细记录,明确共个性问题,以查缺补漏,调整教学策略。
2、部分批改、抽查批改与典型批改。部分批改,是每次或每隔一段时间,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业进行详批详改,目的在于发现问题,阻塞漏洞;抽查批改,是有针对性地抽查,主要是督促那些平时不认真完成作业,存在侥幸心理的得过且过的同学;典型批改,是好、中、差各选取一部分来进行详批详改,目的是以个别推及一般。这三种方式都是部分的详批详改,都有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只是各自的目的意义不同而已,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情和学情来确定采取那种方式,三者间要相互交错使用,才能相得益彰。
作业只是部分进行了批改,那其他同学的作业就不批改了吗?不是!而是以部分为例子,在明确标准之后的在老师监督指导下的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互批互改”或“自批自改”。
3、面批面改。面批面改可分为个别和全部两种形式。个别性的面批面改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课下。是具有辅导性质的个别谈话,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多方位教育。全部性的面批面改,是教师在课堂独立作业的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作业答案给出对与错的明确评判,并及时指出学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方法和知识的指导与帮助的方法。面批面改是使学生产生颇受关注、给予希冀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有效手段。
4、学生互批互改。学生互批互改作业,是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具有实效性的作业批改的新途径,应大力提倡。它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互批互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主观上提高对自己作业质量的认识。
互批互改有多种形式:学习对子或同桌之间的互批互改;学习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互批互批;组与组之间的互批互改;班与班之间的互批互改等。
互批互改一般程序是:明确双方批改对象→确立批改范围→公布批改标准及方法→提示批改注意事项→开始批改→教师巡视指导校正→公布结果→总结。其中关键的环节是制定详细且实用的批改标准及方法。这不仅关乎批改的质量,更主要的是关乎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以语文之作文批改为例,在确定了批改对象和批改范围之后,就要明确批改标准及方法:其一是通用标准,即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其二是不同体裁、不同题目文章的不同评分标准;其三是修改符号的标准;其四是核总分、写评语的标准;其五是推举优秀作品的标准。掌握了这些标准和方法,不仅可以批改别人的作文,关键还在于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写这类作文,一举两得。
5、自批自改。自我批改,不仅可以减轻教师作业批改负担,关键还在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批改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批改,也可以是学生的独立活动。一般是在习题难度不大,作业量又较大的情况下,由教师给出批改标准和方法后的学生自批。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在自习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完全独立的自我批改,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回顾和检查,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留作业就要批、就要改”,作业批改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动”起来为前提;都要以“学会、会学”为前提。因此,只要学生自己能动手做的事情,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调动他们、训练他们去做,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任何一种批改作业方法的“一贯”使用,都会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行动逐渐趋于“僵化”,甚至使人兴趣索然,心生厌烦。质量又何以保证?
全批全改、部分批改、抽查批改、典型批改、面批面改、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是教师最常用的几种作业批改方式。顾此失彼、厚此薄彼都是要不得的。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使用这些方法?这又不是没有“规矩”可循的。
1、全批全改。全批全改,不是不要,但也不是全要。一般情况下,起始年级的头几次作业必须全批全改,且要详批详改,并做好共个性问题的记录,目的是要尽快了解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最好是三两周)全批全改一次,目的是看学生学习的发展变化状况,以查缺补漏;每次抽查的作业要全批全改,目的是要以点带面;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历次测试要全批全改,且需详批详改、详细记录,明确共个性问题,以查缺补漏,调整教学策略。
2、部分批改、抽查批改与典型批改。部分批改,是每次或每隔一段时间,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业进行详批详改,目的在于发现问题,阻塞漏洞;抽查批改,是有针对性地抽查,主要是督促那些平时不认真完成作业,存在侥幸心理的得过且过的同学;典型批改,是好、中、差各选取一部分来进行详批详改,目的是以个别推及一般。这三种方式都是部分的详批详改,都有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只是各自的目的意义不同而已,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情和学情来确定采取那种方式,三者间要相互交错使用,才能相得益彰。
作业只是部分进行了批改,那其他同学的作业就不批改了吗?不是!而是以部分为例子,在明确标准之后的在老师监督指导下的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互批互改”或“自批自改”。
3、面批面改。面批面改可分为个别和全部两种形式。个别性的面批面改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课下。是具有辅导性质的个别谈话,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多方位教育。全部性的面批面改,是教师在课堂独立作业的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作业答案给出对与错的明确评判,并及时指出学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方法和知识的指导与帮助的方法。面批面改是使学生产生颇受关注、给予希冀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有效手段。
4、学生互批互改。学生互批互改作业,是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具有实效性的作业批改的新途径,应大力提倡。它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互批互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主观上提高对自己作业质量的认识。
互批互改有多种形式:学习对子或同桌之间的互批互改;学习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互批互批;组与组之间的互批互改;班与班之间的互批互改等。
互批互改一般程序是:明确双方批改对象→确立批改范围→公布批改标准及方法→提示批改注意事项→开始批改→教师巡视指导校正→公布结果→总结。其中关键的环节是制定详细且实用的批改标准及方法。这不仅关乎批改的质量,更主要的是关乎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以语文之作文批改为例,在确定了批改对象和批改范围之后,就要明确批改标准及方法:其一是通用标准,即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其二是不同体裁、不同题目文章的不同评分标准;其三是修改符号的标准;其四是核总分、写评语的标准;其五是推举优秀作品的标准。掌握了这些标准和方法,不仅可以批改别人的作文,关键还在于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写这类作文,一举两得。
5、自批自改。自我批改,不仅可以减轻教师作业批改负担,关键还在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批改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批改,也可以是学生的独立活动。一般是在习题难度不大,作业量又较大的情况下,由教师给出批改标准和方法后的学生自批。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在自习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完全独立的自我批改,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回顾和检查,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留作业就要批、就要改”,作业批改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动”起来为前提;都要以“学会、会学”为前提。因此,只要学生自己能动手做的事情,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调动他们、训练他们去做,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任何一种批改作业方法的“一贯”使用,都会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行动逐渐趋于“僵化”,甚至使人兴趣索然,心生厌烦。质量又何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