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探讨
【作者】 张银蝉
【机构】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查庄矿学校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语文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更要注重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既要锐意创新,又要保证科学有效,布置作业时力求少而精,让学生既“减负”又“增效”。每次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教学目标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选出合适的作业,把“自主”设计在作业中、把“生活”设计在作业中、把“兴趣”设计在作业中。针对传统的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的几种问题,我将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的类型分为:教学类作业、积累类作业、专题类作业、综合探究类作业、热点类作业几个方面。【关键词】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类型;发展独特个性
【正文】
在教学中,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都可以通过作业或多或少的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对初中语文作业的教学类作业、平时积累类作业、单元专题类作业、学期综合探究类作业、社会热点调查类作业的设计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一) 教学类作业设计
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教师针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等有关内容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比如,在讲完《中国石拱桥》这一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去找一些有关古代建筑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瑰丽的文化遗产,从而升起对祖国的自豪感。在教完《背影》后,我除了要求学生体会其中的父子深情之外,还要求学生回家后在给父母泡一杯茶,然后观察父母的反映,把它作为一个作文片段写下来。果然学生中不乏优秀之作。学生们都谈到了自己平时忽略了父母之爱,更加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所以更能体会《背影》一文中的父子深情。
(二) 积累类作业设计
学习语文需要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教师要设计出周记的内容,如: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改写课文、编故事等等。教师还须作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有关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
(三)专题类作业设计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性化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编篆一些习题诗,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美化作业的内容,使学生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因而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记得有一次教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首诗后,我就布置学生用一星期的时间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诗,并且按照古代科举制度的级别分出“状元”、“榜眼”、“探花”。学生们异常积极,就连平时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都跃跃欲试。语文可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相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时空条件,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本人先请学生课前作一些调查: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哪些自然景物及动物的变化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呢?科学家们是如何准确预报天气的?收集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与现实作对照,看看灵不灵。学生在这一调查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还了解了一些气象知识,都感到收益匪浅。期间,他们还设计了调查表,最后共同合作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在这次探究学习中,学生就是将语文学习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地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综合类作业设计
个性化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作业设计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关系的探究》《水浒传人物“绰号”探究》等,目的在于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作业。我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后,要求学生做以下三个作业:1、回去请家长讲述一个中国被侵略的故事。2、写出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3、学生们在课上交流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们经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
(五) 热点类作业设计
个性化作业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载体。个性化问题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学生们怎样过假期生活”、”我家的家风”、“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等社会热点调查类的探究作业设计,不一定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关注生活。这种查阅性的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期间,他们还设计了调查表,最后共同合作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胡士敏《作业设计要科学》
[3]张兰英《.新课程之下的作业创新》
在教学中,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都可以通过作业或多或少的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对初中语文作业的教学类作业、平时积累类作业、单元专题类作业、学期综合探究类作业、社会热点调查类作业的设计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一) 教学类作业设计
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教师针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等有关内容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比如,在讲完《中国石拱桥》这一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去找一些有关古代建筑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瑰丽的文化遗产,从而升起对祖国的自豪感。在教完《背影》后,我除了要求学生体会其中的父子深情之外,还要求学生回家后在给父母泡一杯茶,然后观察父母的反映,把它作为一个作文片段写下来。果然学生中不乏优秀之作。学生们都谈到了自己平时忽略了父母之爱,更加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所以更能体会《背影》一文中的父子深情。
(二) 积累类作业设计
学习语文需要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教师要设计出周记的内容,如: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改写课文、编故事等等。教师还须作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有关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
(三)专题类作业设计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性化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编篆一些习题诗,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美化作业的内容,使学生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因而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记得有一次教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首诗后,我就布置学生用一星期的时间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诗,并且按照古代科举制度的级别分出“状元”、“榜眼”、“探花”。学生们异常积极,就连平时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都跃跃欲试。语文可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相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时空条件,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本人先请学生课前作一些调查: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哪些自然景物及动物的变化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呢?科学家们是如何准确预报天气的?收集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与现实作对照,看看灵不灵。学生在这一调查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还了解了一些气象知识,都感到收益匪浅。期间,他们还设计了调查表,最后共同合作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在这次探究学习中,学生就是将语文学习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地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综合类作业设计
个性化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作业设计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关系的探究》《水浒传人物“绰号”探究》等,目的在于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作业。我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后,要求学生做以下三个作业:1、回去请家长讲述一个中国被侵略的故事。2、写出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3、学生们在课上交流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们经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
(五) 热点类作业设计
个性化作业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载体。个性化问题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学生们怎样过假期生活”、”我家的家风”、“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等社会热点调查类的探究作业设计,不一定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关注生活。这种查阅性的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期间,他们还设计了调查表,最后共同合作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胡士敏《作业设计要科学》
[3]张兰英《.新课程之下的作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