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 邹景琴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城北初级中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创造性思维
【正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
  2、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相互关心、相互信任,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人才的成功在于有极强的创新意识,教育的成功在于培养创新的人才。当今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要符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养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质疑的态度和批判精神,做到:积极、自主、学会、会学。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达到这一要求。
  3、有利于培养适合 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选取合适的内容和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合作性、层次性、可评估性。如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测定等。选取合适的内容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活动前要对小组在活动时提出具体要求,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做好记录,这样就使学习小组在活动中始终在教师的掌握和调控中,突出了实效性。
  2、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科学、合理
  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所以老师可根据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中需挑选一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又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学习“浮力”概念时,我的做法是:首先提供下列器材:水、煤油、小纸船、木块、石块、铁块、弹簧测力计、细线,由各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展开充分讨论。当学生把小纸船、木块投入水中时,观察到它们浮在水面上,原因毫无争议:因为受到水的浮力。当学生把石块、铁块投入水中,观察到它们下沉,这时问题就来了:沉在水底下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学生各抒已见,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认为不受,因为物体并未“浮起来”。 有的认为受,没有上浮原因在于:浮力小于重力。有的甚至用“称重法”测出了石块(或铁块)的浮力。当学生把物体投入煤油中,问题又出现了:是否浸在任意液体中的物体均受到浮力呢?一个学生的认识弥补了另一个学生的不足。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对这个概念进一步抽象提升,学生对它的理解就不再困难。
  或当教师把一些事实材料分发给小组后,小组的每个成员会从不同侧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他们会发现共同的东西,并把它们概括提炼,并以文字形式描述出来。这时的概念、原理可能不是很准确,当通过组间交流、教师总结补充后,学生会形成一个真正理解了的、属于自己的物理概念或原理。这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告诉式”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生有一种这个概念(原理)就是自己“发现”的成就感,概括抽象这一重要物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4、制定有效的学习任务
  学习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问题意识的训练。如学习欧姆定律时,有些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电压为0时电阻的阻值究竟是0还是不变呢?这的确是个有价值的问题啊!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可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的理解。所以,讨论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任务,这类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但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会更切合探究的需求。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才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应明确做法程序和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