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也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郭 雪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小高小学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大胆质疑、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等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正文】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前提,是进行沟通和情感表达的工具。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蒙课程,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如何为学生提供更适宜其成长的土壤,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果,势在必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提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火花及时给予肯定、赞赏。其次,变单向型课堂教学形式为多向型形式。也就是说,上课不应只是教师讲或问、学生听或答的单向直线往复,而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进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学中要做到鼓励激情,培养学生的超常规思维。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小站》一课时,老师可根据“小站的设备简陋”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五年以后的小站又将是什么情景?”这时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是根据自己见过的火车站来设想,这时,教师表扬了他们的敢于创新,让他们逐个到前面来说,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接着教师又提出:“现在小站的设备先进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又将如何?”同学们有了前面的学习气氛,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然后教师总结了他们的发言:一种是以前的小站,但热情的服务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另一种是设备先进了却不与旅客见面,不再动手修假山、造喷泉了。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一下这两种做法的优劣。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许多同学见解独特,富有创意。
2.训练发散思维,挖掘创造潜能。
发散思维要求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答案。没有思维的发散,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方法、新观点。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种思维在阅读中表现为:借助于联想,从具体的阅读内容出发,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由此及彼,联系与之相关的解释性、证明性、比较性材料,多角度地创设阅读理解的背景,在对照中分析、鉴别,求同求异,从而将阅读后的感悟和理解推向一个更广阔的领域,推进到一个更深刻的层次,建立多维式的思维框架,重视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认为讨论、提问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与教学任务不相关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有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的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于是教师布置一个作业:叫学生用三天的时间查找有关的资料,自己找答案。三天以后许多同学找来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了一张录像片。通过看录像片再讨论,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更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训练发散思维还可以通过想象,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这个空间想到另一个空间,使狭小的变扩大,使简单的变复杂,使平面的变立体……
3.训练逆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为此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要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而进行深入地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大凡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
4.巧用文章的“空白”,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课文的结尾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宽广的空间去遐想。这些艺术的空白为学生的想象、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稍加启发、引导,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引进思维的王国。善于利用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让想象成为创新的翅膀,假以时日,学生的形象思维定会得到很大提高。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做法,何乐而不为。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引起学生心理变化,情景教学要求老师主动关心学生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兴趣爱好、学习特点,通过建立师生感情,让学生体验到“亲其师,信其道”。情景教学方法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在创造情景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教学的优化,从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智力,让情景教学模式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
[1]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35
[2]陈月琴.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9-160
[3]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前提,是进行沟通和情感表达的工具。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蒙课程,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如何为学生提供更适宜其成长的土壤,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果,势在必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提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火花及时给予肯定、赞赏。其次,变单向型课堂教学形式为多向型形式。也就是说,上课不应只是教师讲或问、学生听或答的单向直线往复,而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进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学中要做到鼓励激情,培养学生的超常规思维。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小站》一课时,老师可根据“小站的设备简陋”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五年以后的小站又将是什么情景?”这时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是根据自己见过的火车站来设想,这时,教师表扬了他们的敢于创新,让他们逐个到前面来说,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接着教师又提出:“现在小站的设备先进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又将如何?”同学们有了前面的学习气氛,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然后教师总结了他们的发言:一种是以前的小站,但热情的服务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另一种是设备先进了却不与旅客见面,不再动手修假山、造喷泉了。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一下这两种做法的优劣。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许多同学见解独特,富有创意。
2.训练发散思维,挖掘创造潜能。
发散思维要求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答案。没有思维的发散,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方法、新观点。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种思维在阅读中表现为:借助于联想,从具体的阅读内容出发,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由此及彼,联系与之相关的解释性、证明性、比较性材料,多角度地创设阅读理解的背景,在对照中分析、鉴别,求同求异,从而将阅读后的感悟和理解推向一个更广阔的领域,推进到一个更深刻的层次,建立多维式的思维框架,重视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认为讨论、提问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与教学任务不相关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有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的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于是教师布置一个作业:叫学生用三天的时间查找有关的资料,自己找答案。三天以后许多同学找来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了一张录像片。通过看录像片再讨论,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更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训练发散思维还可以通过想象,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这个空间想到另一个空间,使狭小的变扩大,使简单的变复杂,使平面的变立体……
3.训练逆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为此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要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而进行深入地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大凡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
4.巧用文章的“空白”,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课文的结尾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宽广的空间去遐想。这些艺术的空白为学生的想象、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稍加启发、引导,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引进思维的王国。善于利用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让想象成为创新的翅膀,假以时日,学生的形象思维定会得到很大提高。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做法,何乐而不为。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引起学生心理变化,情景教学要求老师主动关心学生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兴趣爱好、学习特点,通过建立师生感情,让学生体验到“亲其师,信其道”。情景教学方法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在创造情景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教学的优化,从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智力,让情景教学模式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
[1]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35
[2]陈月琴.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9-160
[3]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