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语言艺术

【作者】 高 洲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教学语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特殊情况所决定,体育课的教学语言自有其特殊性,本文根据近年来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从体育教学语言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艺术;教学语言;体育教学
【正文】 
   教学语言艺术是体育教师所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教学语言是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媒介,是保证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教师准确,清晰传递体育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艺术,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与文献综述对体育教学语言作以下探讨。
  一、体育教学语言的教学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各门学科的教学语言都应具有教学性。体育教学语言的教学性就更为突出和明显。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实践结合得极为紧密。体育课不但要“说”,而且要“练”。“说”是“练”的前提。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讲授,即“精讲”,只有“精讲”才能保证“多练”、“练好”。因此,体育教师要重视“讲”,也就是说要重视教学语言的教学性。体育教学语言的教学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点。
  1、准确
  体育教学语言的准确主要指传递知识信息符合科学性。这就是说,阐述理论知识,讲解动作要领都必须正确无误,通俗易懂。例:讲授篮球单手肩上传球的分解动作要领为“转体、挥臂、甩腕、拨指”。这里的四个动词准确地描述了动作的发力过程。由它他所带的四个宾语又准确地表明了动作的部位。这样的讲解,学生既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意念,又准确地掌握了动作要领。
  为了达到教学语言的准确,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讲解动作要领。如利用离心力的知识讲解弯道跑的向心侧身跑;利用抛物线450最远的道理讲解跳运时的起跳角度;利用力学的势能动能的转换及转动惯量知识讲解单杠骑撑回环动作要领。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语言的准确性,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准确地运用教学语言,首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教学对象的素质情况,备课时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安排,然后才能深入浅出地、准确无误地讲解。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这是体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学语言的教学性的主要体现。
  2、精炼
  教学语言的精炼主要指教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去实践,教师讲解必须精炼,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炼的语言,这体现了教师干炼,明快的教风。这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思维力、反应力。为达到精炼教师可以采用“浓缩”语言进行讲授。如:把铅球投掷技术的发力过程归纳为“蹬、转、送、挺、推、拨”七个字;把篮球行进间的投篮动作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这类高度概括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教学语言的精炼性。
  3、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语言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它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讲前、后滚翻动作时,说:“身体要团成圆形,象个皮球似的滚动”;讲跳运的踏跳动作要快时,说:“就象赤脚踩在滚烫的铁板上的反应一样”这些语言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段,显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对于复杂的动作要领,还可以采用顺口溜之类的语言讲解。如讲鱼跃前滚翻时,可提炼为“两脚蹬地身腾空,好似鲤鱼跃龙门”。这样,就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反映较好。 重视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教学语言教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熟悉教材外,还要善于观察生活,扑捉平凡而又贴切的为例,根据动作要领加以溶合,设计,才能使抽象复杂的道理,要领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动作表象,诱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育教学中有声语言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语言除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有共性之处,当然自有其特殊性。据我们的体会,它有如下特殊性:
   1、指令性
  体育教学大部分在操场进行,学生多处于活动之中,既要讲又要练,组织教学过程中队伍的调动,练习中的动与静,快与慢的变换时,主要运用“口令”。这种语言几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它具有组织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焕发精神,指导练习等多种功能,同时还体现了体育课积极向上的课程特点,教师英姿勃发的精神面貌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指令性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声音宏亮、短促有力,而且是不作任何解释、补充的。它如金石掷地之声,有令行禁止效,铿锵响亮、戛然而上。如:“立正”、“注意”、“快”、“立停”……等,口令发布要精神十足,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按口令办事”的学习习惯。运用这种语言组织全部教学是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中说话“婆婆妈妈” “琐琐碎碎”,口令缺乏威严感,甚至到处去追拉学生,会使全部教学过程“散了架”,也就谈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了。
   体育教师运用指令性语言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强,雷励风行,坚强果断,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才能有良好的教学秩序。
   2、调节性
  体育教学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学生的思维,动作也是比较活跃的。体育教学语言不可不重视调节性。
   学生在初学某一难新动作时往往感到困难,甚至有畏惧感;学到一定程度,刚刚入门往往就“来了情绪”,不能自控。这就需要教师的调节,运用语言的调节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学生练习动作成功时要适当表扬;失败时要热情鼓励;焦躁时要耐心启长;兴奋时要提醒注意安全。
  当学生看着那高高的跳箱“发忧”时,教师轻松自如做一次动作示范,亲切的说一句“不要怕”,会起到鼓励作用,当学生跑到跳箱踏板前,教师有力的一声“跑”,会起到催动作用;当学生跳过跳箱时,教师赞许一声“好”,会起到 表白的作用。如果教师注意运用这类鼓励性语言,就会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实践证明,对于一些动作,尤其是高难动作,教师的鼓励是有重要作用的。当然,这种鼓励语言运用要恰到好处。否则,将会起到反作用。
   在重视运动鼓励语言的同时还要重视运用抑制语言。抑制语言的作用是“降温”,“冷却”。学习新动作时,学生在看完教师的优美动作示范后,其跃跃欲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鼓励的,特别在刚刚入门时,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争先,本能的急躁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调节运动量和情绪以免过度疲劳发生事故。如:在练习中,对协调性差的学生提醒“想一想练”;对鲁莽动作立即指出“危险”,发出停止练习信号。这就需要教师全神贯注,因才施教,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使用抑制性语言。这种语言运用要果断,快速而亲切。鼓励与抑制是矛盾的两个侧面。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使二者统一,达到体育教学语言调节要求。这不仅能安全有效地进行教学,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师生友谊。
   3、感染性
  体育教学语言的感染性主要包括音调与节奏的调整。教学语言在传递知识信息的同时还传达感情信息。要传达这两种信息,教师的语言不可不重视音调与节奏变换的运用。严格地说:语言的音调与节奏并非语言本身,它们属于有声的非言语交际范畴,也称为副语言。它在教学语言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手段。
   从整体说,教学语言的音调应该是和谐、动听的。在讲授时应该注意高低强弱,重点难点处要加重语气以引起注意,一般叙述要舒缓平实。这样才能分别轻重。人们说“文似观山不喜平”。教学语言也是“不喜平”的。平辅直叙的语言好象一杯白水,毫无刺激作用。教学语言切忌平淡,体育教学由于环境开阔,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语言的感染性就更加重要了。注意节奏指的是调整语言的快慢继续。教师口惹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说”,往往使学生耳膜疲劳,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影响教学效果。讲授中的适当停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上文所提到的指令性、调节性的语言均有音调、节奏的调整因素在内。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句便可说明问题。“各就位、预备——跑”!这一声口令中所体现的音调和节奏不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吗?
  体育教学语言中不同的音调、节奏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细分析起来,可以有示意强调、关切、赞许、善意的批评、严格的要求等诸种感情。所以,善于调整语言的音调、节奏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
  以上所述指令性、调节性、感染性可以说是体育教学语言的主要特性。它们之间的互有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体育教学有声语言的特殊性。
  三、体育教学中的伴随语言
  伴随语言也称为身势语言,主要是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体势等等,它是借助非有声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一般说,伴随语言是无声的,它只是有声语言的伴随者。它不但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概念,而且得到美的享受,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首先,各种技术动作的示范要准确、熟练、轻松自如、优美动人。通过这种示范,使学生的钦佩、赞美之情油然而生,产生一种“我也要做一做”的跃跃欲试的心情,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是最好的引起动机的手段,此时学生的感知、意向过程是:欣尝——羡慕——向往——实践。所以、准确生动的讲解与优美、熟练的动作示范完美的结合,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这也体现了伴随语言的重要作用。
   其次,体育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整体形象也是伴随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万万不可忽视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仪表、举止、精神面貌等可统称之为教态,它的重要性,人们是经常议论的,也是我们众多的“小观察家”——学生特别注意的,体育教师的教态尤为重要,既是传授知识的识育,又是做人的师表。“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潜在感染往往胜过有声的教育作用。
   伴随语言的运用弥补了有声语言的不足,它们之间完满的配合,是体育教学语言的一大特点。
   总之,体育是一门科学。体育教学语言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有声语言与伴随语言的配合等等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熟悉体育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还要学习有关科学知识,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阜华,著.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45——121.
  [2]陈传锋,主编.微格教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48——145.
  [3]毛振明,著.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4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