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 余春宇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黑石头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育人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教书应该是为育人服务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下面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让学生为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而自豪,如,在学生的第一堂化学课上介绍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这些内容的加入一方面拉近学生与本学科的距离,同时也让学生再次感受民族的伟大,学习“铁的冶炼”时可说明我国早在春秋战国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冶铁炼钢技术,使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也会促进科技的发展,火药还可以与燃烧或碳性质的有关内容相联系,造纸与氢氧化钠的用途相联系,印刷与碳的单质相联系,这一切的成就无不闪烁着我们祖先智慧的光芒。
  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成就也很巨大,解放后,我们有了自己的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结束了煤油、火柴、烧碱都要从外国进口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现在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等,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被国际源自委员会采用,还有两弹一星、神州飞船、探月工程、人类基因图谱工程等在许多方面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可以在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择机穿插,将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了解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的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变化的,一个人也是可以变化的,粒子可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物质的纯与不纯是相对的,人的各方面好与坏、对与错也是相对的,物质的运动都有趋向稳定的趋势,所以金属原子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学变化中易等到电子,形成了稳定的离子才可以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许多人也是在追求稳定和谐的生活与人生,通过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溶液与浓度等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通过化学变化中物质或其他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的探究,逐步使学生建立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者上弱者下”,人只有自强不息,才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才有更多的机会,化学研究的目的最终就是认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任何的物质都可以为人类所用,从不活泼的稀有气体到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即使是剧毒的砒霜、一氧化碳等也可以为人类广泛使用,引导学生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用化学结构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化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因素。化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CH。、CC1。等美妙的对称立体结构,无不体现着对称美是最完美的图形,再如原子、足球烯的球形对称结构,它的完美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一一集体主义精神和统一和谐精神。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有序地,和谐地、按协调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启迪学生:个人就像CH。上一个个原子,学生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就好比一个CH4,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
  四、用教材内容开展探究性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世界各国已纷纷建立有权威性的国家环境保护机构,制订环境保护和进行庞大的治害。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向了法制化。在众多的环境污染因素中,由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在化学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与环境污染的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尽管我国幅员辽阔、复杂、物产丰富,但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长期对环境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废气、废水、废渣等三废的排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保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硫酸》、《硫酸的制法》和《硝酸的工业制法》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如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大气中有害气体不断增多,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环境的现状,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网上查阅资料,在课上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关心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
  总之,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使得化学课“活”起来,学生也“活”起来,教学起来事半功倍,可以说是“以智寓德、以德促智”双赢。“德育之花”必能在化学“百花园”中盛开,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