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摭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 刘元杰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和改进实实验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但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学生的自主作用发挥不够,即使是学生实验,学生也是按课本操作,对实验的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功能的利用不够。为此,物理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改进实验教学,尽可能改进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探索方案,自己完成实验,并以课外兴趣实验为补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研究问题的志趣和能力,使他们爱动手、会动手,善于手脑并用地学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物理观察;小实验;分类归纳;实验教学
【正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周围的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广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并且有条件做的许多重要实验,因嫌麻烦而被人为取消,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实验”,造成学生“听实验、背实验”。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造就大量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学生。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创新是能力的灵魂,我国在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身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呢?
  一、改革传统教学思路,大胆开拓创新,进行设计性探索实验。
  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大多为教材中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器材、方法,按照规定的详细步骤去操作,观察一下数据,得出事先已确定的结论,验证一下已知的规律。此种实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规律和方法巩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但是这种实验事先给出的框架往往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基础、学校设备及条件,选定部分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如此就能使学生从实验中真正领略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欣,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学生便会更主动愉快地追求知识,更自觉、迫切地去提高自己的名项技能。这种实验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作实验,以及对学生的评介作用。当然,由于此类实验既需一般的实验技能与素质,又需要独立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能要经历多次失败,故往往实验难度较大,所用时间较长,具有复杂性。因而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如实验室变封闭式,不限实验时间,允许成败后重新再做,准备多种实验工具和器材及参考书让学生选择,必要时给以一定的提示与启发,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更多的机会与条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达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演示实验、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除了重视做好每一个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我还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在强化实验手段上,做了一些尝试。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解和深化知识,迪思路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如浮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力的平衡条件等等,生动直观,言简意赅。事实证明,具体形象要比语言文字更易记住,视觉刺激远胜于听觉刺激。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良好的实验素养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三、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的知识应用更加灵活。
  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必要的实验类型、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我将各中实验归类为“基本仪器的使用;定性实验;证性实验;索性实验”四大类,指导好各类实验的特点和通用的实验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要能记住基本仪器、仪表和量具的构造、用途和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和读数方法。“测定性实验”往往是通过测定某些物理量再借助某些物理规律,间接地得到待测的物理量。“验证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两种科学方法,即由理论到实验和由观察、实验到理论的方法,通常是先测定与规律有关的物理量,然后看一看这些物理量的关系是否符合所要证实的规律。“探索性实验”又称研究性实验,则是对学生进行用实验归纳法研究未知物理规律的训练。对实验进行分类指导,有利于使学生摸索到做各类实验的基本规律,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四、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结合课本里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一些简单器材和自制仪器独立完成。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学生学完“浮力”知识后学会制作潜水艇模型,学完“光的反射定律”后制作简易潜望镜,学完“安全用电”后学会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等等。教学表明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很有效的。
  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加强和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地科学素质,才能名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J]. 学周刊,2016,(14):114-115.
  [2]石汉兰.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 初中物理教育,2015,(Z3):35-36.
  [3]封喜桃. 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思考[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