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

【作者】 张雅鑫

【机构】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师生互动”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师生互动的空间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两者应该是平等的。唯有人格平等,才能调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才能有互动的流畅。平等不仅仅是人格的平等,还包括在课堂上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师生之间谁也不能控制谁,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这样在双方共同的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发生的互动,是积极的、主动的,并且是充分有效的互动。
  其次,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体参与,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强调学习的开放性、不确定性,注重师生之间化的特点学生之间的互动;具有更温情、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如特级教师支玉恒教《登山》一课时,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脸上始终洋溢着真挚的笑容,和蔼、亲切。第一句话就问:“同学们,今天第一次和你们见面,你们想跟我说点什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拉近了。在学生心中,支老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先生了,而是一位平等的朋友。课堂教学就在这样平等、欢快的气氛中开始了。又如有位教师在讲《草船借箭》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应将标题中的“借”字改为“偷”字或“骗”字。教师首先称赞了这个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接着让学生比较“借”“偷”“骗”三个词哪个用得最好,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在争论中,学生豁然开朗——还是“借”?字用得好。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反而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全神贯注;二是看学生的情绪,是否情绪饱满、热情参与、敢于争辩;三是看学生的意志力,当碰到难题时能否继续认真思考,另辟蹊径,寻找出路。教师在课堂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且要和学生一起开展学习。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挖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任务,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全班辩论赛,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主动参与学习和开展探究活动。此外,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展开和升华也非常重要。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思考、概括、评价、小结等,都应该有一定的时间保证,进而确保活动的空间——宽松、愉快、民主、和谐。
  四、注重引导、适时点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课堂质疑。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学生敢提、会提问题正是智慧火花的闪现。但是如何激疑、科学设问才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