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作者】 王 惠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羊尾镇中心小学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无论做什么样的题,无论解题思路如何,结果都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计算错误;算理;计算正确率;策略
【正文】 

  一、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1)算理不明,基本口算不熟练;
  (2)心不在焉,书写潦草;
  (3)思维定势干扰,注意不稳定;
  (4)缺乏检查、验算的习惯;
  (5)情感比较脆弱
  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常会题目看错、抄错;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乘法口诀算错、两个数相加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这是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表现,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看清数字,列好竖式,弄清楚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最后要点上小数点。
  2、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3、认真检查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4、及时订正的习惯。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将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例,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学生间可以相互交流。如:小数乘法的计算应注意: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计算顺序对不对;③计算法则有无混淆;④小数点的处理是否正确;⑤是不是近似值,要不要用≈?经常这样做,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很好地避免和减少错误的产生。
  5、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二)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杨振宁先生有言: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智能的最集中体现。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兴奋、最活跃的状态,数学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纯的做计算题,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在平日练习中,我们经常进行计算题竞赛,有时还穿插一些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这种紧张有序的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三)加强训练
  1、坚持口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但口算贵在坚持。教学中,我在每节数学课前抽出5分钟训练口算,口算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也可以穿插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视算、听算和口算训练,开始时不要求快,但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训练一个阶段后,开展口算“夺冠竞赛”、“对抗赛”、“接力赛“等形式的训练。这种紧张而有序的训练,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日积月累,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2、重视估算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提高正确率。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很多题目都能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所以在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运算定律和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含义。其次,指导学生在计算时,要认真审题,分析题中计算符号和数字的特征,分析是否能进行简便计算,能简算的一定要简算,并指导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依据。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并合理、灵活地运用,化繁为简,提高计算正确率。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昊.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J].新教育,2010,(12)
  [2]黄雅轩.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3,(9)
  [3]陆书环《略论数学运算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策略》
  [4]吴庆麟《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