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万达文化旅游城对都江堰市经济发展带动研究
【作者】 杨秀丽 杨丝禄 高浩彤
【机构】
【摘要】万达文化旅游城作为万达集团耗资550亿在都江堰兴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旅游项目,其建设运营势必对都江堰的整体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通过对经济模型的运用及理论分析,我们发现并研究得出都江堰万达项目对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次的不同经济主体所产生的差异化影响。从这些影响中可以看出,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对都江堰市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带动效用。在充分分析这些效用后,我们结合一定的经济模型及理论基础,研究得出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对都江堰市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带动效用,并据此针对政府、城镇居民、投资者、产业主体及相关部门等多方主体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万达文化旅游城;都江堰;经济发展;带动效用
【正文】
一、项目背景
2013年8月22日,四川省出台了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打造全国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宏大目标,明确要求大成都旅游经济区要继续保持首位发展态势,同时支持鼓励各类旅游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而未来的都江堰市则要成为“支撑省内、辐射周边、连接海内”的四川旅游中心。
都江堰市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球迄今为止年代最为久远、唯一留存下来并仍在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大型水利工程,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都江堰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已经明确了“一城两区1”的发展格局,并以此作为总体架构推动都江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推动都江堰国际旅游名城建设之路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自2014年3月起,四川省和成都市、都江堰市三级政府就开始与万达集团进行对接,积极促进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落地。2015年4月3日,万达集团斥资550亿将总占地5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的万达文化旅游城落户都江堰,使之成为万达集团继武汉、长白山、西双版纳等地区后在全国兴建的第10个大型文旅项目。2015年9月23日,万达展示中心“芙蓉花”惊艳呈现;国庆期间,万达举办的“芙蓉音乐节暨展示中心样板区开放仪式”参观游客突破10万人次,其中参加游乐项目体验的达9.2万人次,截至目前已达100万人次。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聚集了大量人气,无疑成为成都市一个全新的旅游景点。
二、研究意义
投资、消费、进出口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此次万达斥资550亿让万达文化旅游项目落户都江堰,不仅可以刺激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带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出投资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效应。
都江堰市作为一个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城市(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自然栖息地),以旅游业立足,是“国际旅游名城”建设目标。但另一方面,它也只是一个总人口规模仅80万的县级市,基础设施不甚齐全。相比城市自身发展建设而言,外来大规模投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大程度地加速城市发展建设,促进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升级——由万达项目引致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给都江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带来巨大正面效应,既有利于补齐都江堰市旅游要素供给短板,改善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完善城市配套措施,又有利于刺激游览刚性需求外的消费增长,提高经营效率和联动效应,带动整个产业协调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提升城市格局、加快国际化步伐,充分发挥其国际型旅游城市的巨大潜力。
我们通过对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深入研究,依凭经济模型和理论分析等,证实社会大规模投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区域内的消费、投资、生产、税收、市政建设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并带来效益,而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相关产业及政策的适应和配合。而针对该项目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和转变进行评估和考量,能够对可能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效用进行分析,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三、文献综述
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一直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是旅游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Mathieson和Whll(1983)率先提出了侧重于测算旅游投资、生产、收入、就业等方面对经济的影响的旅游乘数效应。严伟(2009)强调了旅游业在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效应。钟伟(2013)认为,旅游业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内部结构与传导机制具有作用,且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呈现U形作用的非线性关系。此外,李秋雨等三人(2016)也通过计量模型验证了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程度与区域经济基础成正相关关系。
从旅游业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来讲,也有大量研究。余慧颖、徐蕾(2010)建立回归模型发现通过资金的有效利用能够为旅游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戴学锋(2013)凭借效益分析发现旅游业广告效应明显、外部收益巨大、政府加大旅游业投资等导致投资旅游业的经济回报率并不高。而对于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方法林和苏炜(2014)则认为对旅游业的投资虽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投资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会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所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凸出。
对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荆艳峰(2011)研究表明,因旅游产业的辐射功能、社会经济绩效、发展潜力等让旅游业成为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李瑶亭(2013)通过构建城市旅游产业GIU分析框架得出旅游经济增长对城市经济增长和非旅游部门产出增长都有正向带动效应的结论。近年来,“绿色旅游”理念盛行,赵金金(2016)把环境因素纳入旅游业生产率研究体系,认为主要推动旅游业增长的是资本投入,而旅游业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生产效率低下。
一般来说,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目的地GDP增长率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但对当地CPI、收入分配等又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刘长生(2011)由一般均衡理论发现“双遗”旅游区存在“双向均衡”的社会福利效应——即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会影响居民的个体福利,对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起到双向推动作用。王晓乐(2015)研究表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正向与反向作用并存,推动技术进步与树立正确观念有利于促进协调发展。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们能够通过不同研究路线、不同侧重点来研究大型旅游项目的进入对城市发展的多方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一些特殊地域——比如地处偏远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不甚健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小型城市,显得更为明显。都江堰作一个地处西南、城市规模较小的为以迈向国际为目标的知名旅游区,研究其外来大型旅游业项目投资给当地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其经济带动效用独具意义。
四、经济模型及理论分析
(一)宏观经济层面
1.项目地区分配效益
投资项目的价值如果用项目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价值总和来衡量,那么,该项目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就等于该成员愿意为这个项目支付的量。反过来说,项目对地区、社会、科教文卫各方面都会产生效益。在这里主要针对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地区分配效益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确定项目的受惠地区——即以都江堰为中心的都江堰市及周边地区;其次是计算旅游城所引起的受惠地区的现金的流入量和流出量;最后再确定各地区的权数分配。因此,我们得到项目地区分配效应的计算公式:
其中,Dj=■
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r——社会贴现率;
Dj——地区分配权数;
■——全国人均收入水平;
Gj——j地区人均收入水平。
根据理性经纪人假设,显然,万达的巨额投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对受惠地区来说(CI-CO)> 0,即会产生正收益,所以经过贴现后乘以地区分配权数可以知道,项目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越大,加总后的项目地区分配效应也就越大。
2.投资乘数与就业效益
我们都知道,随着投资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收入的增长,从而刺激消费的提升。与此同时,投资增加引起的不单单是收入的简单增长,而是成倍数增长——也就是投资乘数效应。
依据凯恩斯的理论,我们可以将投资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ΔY——收入增加量;
ΔI——投资增加量;
IS——边际储蓄倾向;
IC——边际消费倾向;
或——投资乘数。
从以上公式能够发现,投资乘数取决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方向变化,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方向变化。按照乘数理论,投资的增加可以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而另一方面,投资的增加也会对就业带来成倍的增长。
我们通过衡量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给受惠地区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以之除以550亿的项目总投资就能得到总就业效益()。
3.投资消费的级联作用与加速原理
我们熟知那个描述坏情绪链式传导的“踢猫效应”。与之对应,投资与消费经过资金的流动,也可以通过这种“传染”来加强。当然,它是正面的。就如那个形象的小故事——一个旅客到小镇投宿,拿出100元给店主看房,上楼时,店主用它偿还了亏欠屠户的肉费,屠户还清了猪户的猪钱,猪农结清了农户的饲料款,饲料商给付了招妓的费用,妓女赶过去还上了拖欠店主的房钱。这时,旅客对房间不满意,拿回了店主手里的100块。到头来虽然100块还是100块,却让所有参与者都获得收益。
由此可以推知,国民经济是个有机整体,如果一方增加投资,必然会破坏原本的均衡,带动其他竞争者做出应对,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同理,一方进行消费,也将通过级联作用引起连锁带动,最终体现为GDP的增加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来展现收入或者消费的变化同投资变化之间关系的理论就是加速原理。它强调(预期)需求的作用而非投入价格或利率,认为人们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其对产出量需求的变化会引起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进而会引致投资。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I=V1Y
I:引致投资,即与经济周期变动密切相关的净投资;
V:加速系数,或资本—产出系数,
IY:收入增量。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加速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预期收入变化幅度对投资幅度变化的影响;收入增量即IY可正可负,会给加速原理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即可能出现加速增加或加速减少。而从万达文化旅游城前期影响及预期来看,该项目具有巨大的正收入增量,也就会带来正向引致投资,推动投资增长和经济繁荣发展。
(二)中观经济层面
1.SCP范式分析
依据哈弗学派产业组织结构的SCP范式分析,我们可以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方面研究产业组织结构。从市场结构(S)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业资产专用性强,目前属于垄断竞争市场,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广告密度大,但与一般垄断竞争市场不同的是进入和退出壁垒都较高。万达投资项目形成的规模效应有助于形成自身特色,引领行业更好地发展;从市场行为(C)角度来看,旅游业竞争激烈却普遍存在门票定价偏高的情况,市场协调层面存在主导方领导定价模式,而旅游公司随市场波动又存在以各种方式形成的晴雨表式领导定价的状况。通过大企业的合理定价和正确引导有利于积极健康向好的行业发展状况的形成和持续;而从市场绩效(P)角度来看,万达投资550亿建设都江堰万达文化旅游城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可以通过求解贝恩指数(Bain index)来衡量。
2.产业波及理论
产业与产业间不是相互孤立隔绝的,而是通过其产品与劳务关系、生产技术关系、价格关系、劳动就业关系以及投资与需求关系等互为依托联结起来的。以都江堰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来说,该项目能够引起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轻工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相继发展。而产业波及的效果会因产业关联度、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等的不同而相异。重点对感应度系数(Si)进行说明,则为:
其中,
Si——产业部门受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的感应度系数;
Aij——中的第i行第j列的系数。
如用运用文字,则可以表述为:
若感应度系数大于1或者小于1,即可说明其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三)微观经济层面
1.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即外部性,是由于某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为决策而致使他人受损或获益而产生的。当以“审美和享受”为中心尤其是融入“文化内涵”的旅游逐渐成为国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用以及对相关部门发展的带动效用就日益明显并成为创造GDP的重要一环。
都江堰作为以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立足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交互性极强,其景点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和文化的传播发展也与外界各方各面有密切关联,能够为农业、服务业、建筑业、保险业提供巨大的市场,同时带动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餐饮业、文娱业等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存在较强的溢出效应。
2.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影响
我们知道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会随工资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反之亦然。当工资或就业岗位的供给或者需求发生变化时,其实际情况会沿图像进行变化。而当工资与劳动量的供给与需求水平达到供给线与需求线相交后的均衡点——均衡工资W下的均衡就业量时,就会实现工资与就业量的相对稳定。
如今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建设,涉及主题游乐场、大型商业城、万达影视城等各类文化旅游项目,无论在实体建设、服务业还是各方各面,都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就业量线向上移动,均衡点上移,带来工资水平的上升即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
五、效用分析
(一)对微观主体
1.消费者
这里的消费者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被旅游景区吸引而来的游客以及当地常住居民。
我国景区按等级由高至低依次划分为AAAAA、AAAA、AAA、AA、A五级,其票价与景区层次、区位密不可分,当然,也少不了政府和物价局的监管和定价。综合各种因素,景点票价会在景区供给与游客欲望的博弈中形成均衡价格P0。
对游客而言,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落地使得都江堰文化景点的数量和质量得以提升,换言之,景点供给能力增加,并且万达巨额投资取得的规模效应会使得边际成本下降,从而让供求线向右移动,均衡价格下移至P1,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游客的票价压力。与此同时,更专业、更先进的旅游服务,会给游客的出行带来更丰富、更愉悦的感官体验,让旅游经历与期望值更相符甚至超出旅游预期。
而对于常住居民,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对于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都江堰逐步从国内旅游名城迈向世界旅游名城,其公共设施建设、配套交通体系等都逐步兴建,加之城市升级带来的居住环境、教育资源、文化服务等方面的提升,都会让地方居民成为商业投资与产业升级的“搭便车者”,能够获得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共享发展成果。
3.投资者
都江堰作为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自然双遗产——四川大熊猫自然栖息地的“双遗”城市,拥有非常旺盛的旅游市场。以2015年为例,都江堰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214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2.75亿元、景区综合收入突破4.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4%、22.85%、15%。在都江堰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通过更好的配置资源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进行运营,会让都江堰的旅游效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加快都江堰进军全球的步伐。
万达斥资550亿兴建文化旅游城,预计带动都江堰市常住人口增长超过10万人,更能够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吸引点和配套服务载体,预计每年吸引游客3000万人,能够有效提高人流量,集聚人气和商气,加快投资回收、缩短投资回收期、提升投资回报率。
而城市旅游和商业也会相辅相成,互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市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改善游客的出行体验,经济效益的增长带动投资回报率的提升,而投资收益反过来也会进行扩大再投资。如此循环往复。投资方通过促进经济繁荣来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经济发展也会反哺投资者,形成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局面。
4.经营者
都江堰的经济发展以依托旅游业而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为主。2015年,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5.38亿元,同比增长10%。而从整个构成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01.84亿元,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49.71亿元,同比增长10.4%。可以得出,三大产业结构比为8.6:37:54.4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2%、41.8%、54%,而其中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就高达16.1%。可见服务业在都江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万达集团的文化旅游城项目预计带动都江堰市增加超过10万的常住人口,预计吸引游客每年3000万人次,高峰期日游客有望超10万。巨大的人流量所导入的人气、商气都会使得潜在客户的增加和成交量的大幅增长,提高商业的综合收入。而万达引进的音乐节、美食节、冰雪馆、9D惊悚乐园、7D电影院体验等,也会拉动相关配套服务的丰富,带动创造城市商业新理念、新思路。
(二)对中观主体
1.旅游业
旅游业是都江堰的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2015年都江堰地区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41.8%、54%,而单看旅游业的贡献率就高达16.1%——都江堰全年接待游客214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2.75亿元、景区综合收入突破4.42亿元。而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是都江堰融入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引进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对于弥补我市旅游产业结构性缺陷、提升旅游发展层次、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有利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引进能够为游客提供多方面项目载体,一方面能够帮助都江堰市补齐其在旅游要素供给方面存在的短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旅游刚性需求之外其他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提升旅游产业档次。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其建成投运能够有效填补都江堰市体验式娱乐型项目的空白,为现有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形成竞争推动和经验借鉴。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旅游综合效益。项目建成营运不仅能够通过丰富旅游目的地产品,更能通过有效延长游客驻留居停时间切实拉动游客消费,推动都江堰市逐步实现由单一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城市的蜕变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2.相关产业
旅游业是都江堰的主打产业,其发展繁荣对地方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兴盛具有很大影响。大规模项目投资能够对城市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乃至其发展格局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向前向后关联效应、扩散效应及供给与需求效应。
万达项目的落地实施能够带动餐饮业、商贸业(纪念品销售等)、酒店业、文化产业、娱乐业、保险业、会展业、金融业等产业的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文化旅游项目的运行开展,需要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在各生产要素方面的配合;旅游业也将自己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消费。换言之,旅游业作为需求方向后联结后相关联产业部门,作为供给方向前联结前向关联产业部门,也就体现出了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依存和带动关系。
而文化产业作为与此次文化旅游城项目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不仅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还可以让旅游业成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力载体,为文化产业创造新增长点。
3.交通运输业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为了配合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建设,2016年3月5日,都江堰启动了滨江新区项目建设:成都市围绕滨江新区发展初步构架了“三轨、两高、三改造2”配套交通建设框架,都江堰市滨江新区也通过配套了交通项目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交通体系从而缩短与成都市主城区、航空港的空间距离。
都江堰坐拥成都区位及交通优势,而万达项目的运营必将为都江堰夯实“旅游枢纽”地位、充分显示其“川西旅游集散地”的核心功能——未来,10分钟一班的成灌快铁将实现公交化运营,而成都地铁正在规划的19号线市域快铁则可以从双流机场直达项目区。在此基础上,通过都江堰的两条高铁一条途径成都市向成德绵延伸,另一条高铁途经双流机场往乐山、雅安方向延伸,将助力都江堰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枢纽城市。这些都将为都江堰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便捷,促进都江堰交通运输业向更便捷更高效发展。
(三)对宏观主体
1.收入与就业
万达项目落户都江堰,预计带动都江堰市常住人口增长超过10万人,预计每年吸引游客3000万人次,这将在餐饮业、商贸业、酒店业、娱乐业、保险业、建筑业、金融业等各大领域将形成众多的劳务需求缺口;该项目建设运营后,将为城市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就业岗位约30000人,不仅给都江堰人的就业带来极大的便利,也能够有效降低本地人才及劳动力的流出水平,吸引外来人才,优化人口结构,提升居民素质。
从投资乘数—加速理论可以得出,投资乘数取决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方向变化,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方向变化,与此同时,投资的增加能够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投资的增加又能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那么从宏观来看,投资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商品、劳务、就业和资源,从而拉动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了边际储蓄倾向,也就会获得大于1的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在1以上的正向增长和投资量的增加,会带来收入量的增加,获得提升的收入水平进而带动消费进一步增长,而从收入增量可以得出加速系数,也就可以得到引致投资。投资、就业、消费、收入,增加就业、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引致投资……如此则会形成一个呈螺旋上升态势的良性循环。
2.财政与税收
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居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环境。众所周知,很多西方国家高福利政策的维持就是得益于其可观的财政收入。旅游业等服务业作为一个具有高投资回报率的新兴行业,相对而言,其投资见效快、盈利持续性强,成为投资界的一大新星。而由于旅游业具有边缘产业的特性,其自身发展能够带动众多相关领域产业的发展。所以,旅游业协同关联产业共同发展,能够从游客、相关产业、旅游公司、投资方等多方面产生税收。
与此同时,旅游业具有强大的外部性效应,市场却也会出现失灵。以税收和政策为代表的合理、恰当的财政政策能够在提高财政收入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公共产品公平有效配置,还能够增强市场有效性,通过竞争性、排他性以及政府管制来避免过度消耗资源或恶性竞争的状况,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得地方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维持景区环境、相关企业及游客之间和谐稳定的的关系。
3.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
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定义了在一个既定时期里一个国家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从收入法角度来看,其总值的变动来自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三大组成部分(不考虑净出口NX),也即恒等式Y≡C+I+G。显然,万达550亿投资会带来I的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和政府购买的增加分别贡献C、G值,使得地区生产总值能够显著提高。
万达文化旅游城作为万达集团的巨型投资项目,必然要求当地具有配套基础设施,这势必会使整个城市在基建、路桥、文体设施等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上得到短时间的大幅度提升,让更多人能够“搭便车”来共享城市基础设施,获得社会福利的满足和提升。可见万达项目可以在满足并提升城市居民福利的基础上有效拉动经济稳步增长、促进经济持久繁荣。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对政府而言,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是一个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契机,不仅可以获得项目收益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税收的增加,还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保证城市招商引资与招投标、就业与收入、投资与消费等,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繁荣,加强现代化建设。因此,地方政府要提前规划、早做准备、积极应对,针对城市发展需求和外来投资需要科学及时地出台的扶持措施,吸引外来投资,充分利用项目发展需要来低成本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同时,政府要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在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加强对投资方、建设方、服务方、中间方等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维持和谐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维护各方互惠共赢,助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城镇居民作为城市发展主体,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方面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该城市的水平。万达项目作为一个以走向国际为目标的文化旅游项目,在加速当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基础上也必将会在文化教育资源、水平与质量上面引进众多的现今观念与资源。因此,当地居民在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也要让自己适应于城市的发展——于内,居民自己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整体素质水平,以一方之主的姿态不失礼仪地迎接八方来客,展现出“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内在修养;于外,政府及企业应提供更多更好的氛围和机会帮助城乡居民提高自身修养与眼界,推动地区整体素质的提升,形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社会。
投资者们首先是一个“利己”的群体,而吸引他们的无非项目的发展潜力与获益机会,力求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谋求效益的最大化。都江堰作为少数拥有“双遗”的城市之一,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自然、人文景观,日益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的旅游名城,无疑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但要想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就要为其提供更为自由便利的投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措施,加强国内国际旅游合作,大力开发拓展国际旅游项目,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措施,将都江堰推出四川,推向世界。
都江堰各产业发展很不均衡,但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及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为其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优渥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对餐饮业、商贸业(纪念品销售等)、酒店业、娱乐业、保险业、会展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的带动作用,更好地聚集人气、财气、商气,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相关方面也应该紧紧抓住此次发展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城市发展和产业格局的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
旅游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物价水平(CPI)过高。某种程度而言,它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和旅游区广泛存在的现象。但过高的物价水平使得当地居民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相比之下让居民正常的消费需求给自己及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城市建设与社会稳定。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物价水平的掌控,防止价格畸高对劳动力供需、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价格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Hazari, B.R. and A-NG. An analysis of tourists’ consumption of non-traded goods and services on the welfare of the domestic consume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993,2,1,43-58
[2]Abelson, P. Evaluating major events and avoiding the mercantilist
fallacy[A].Economic Papers, 2011.30(1),48-59
[3] Rudiger Dornbusch. Macroeconomics(The Tenth Edition)[D].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Press, 2010(10): 22-42; 325-341
[4] Mathieson A, G Wall,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ism
pacts. London and NewYork: Longman, 1982:35-92
[5]殷存毅,姜山.外来投资与城市化发展——对东莞和昆山城市化的实证研究[N].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6]王如东,诸大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旅游投资对城市经济贡献的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9(11)
[7]钟伟.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8]张中华.投资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46-353
[9]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戴学锋,巫宁.中国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J].旅游学刊,2006(2)
[11]袁俊,刘建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5)
[12]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3]政府行为内部性与外部性分析的理论范式[J].财经问题研究,2008(3)
[14]刘长生.一般均衡视角的旅游产业福利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四个世界双遗产旅游地的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科学,2011(4)
[15]王钦安,陈青松.旅游依赖型目的地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关联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7)
[16]杨缅昆.国民福利:核算理论和方法[J]统计研究.2006(5):18-22
[17]李秋雨,朱麟奇,刘继生.中国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4)
[18]赵金金.环境约束下中国旅游业生产率的变动差异及影响机制[J]山西大学学报2016(8)
[19]余慧颖,徐蕾.云南旅游经济增长与投资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20]戴学锋.旅游业低回报高投资之谜探析[J].财贸经济,2013(10)
[21]王晓乐.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商,2015(11)
[22]荆艳峰.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模式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1(7)
注释:
[1] “一城两区”的发展格局,即构建以“都江堰主城”、“大青城沿山旅游区”、“平坝都市现代农业区”为组团的城乡发展格局
[2] “三轨”即成灌快铁公交化运营、接驳成灌快铁的都江堰现代有轨电车、连接新机场-天府新区-双流机场-温江区至都江堰的市域快线轨道;“两高”即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连接成温邛高速公路并经第二绕城高速和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三绕)至都江堰市段的快速公路;“三改造”即G317都江堰玉堂段改线、都汶高速玉堂收费站扩容改造、成都“三绕”玉堂南端都汶高速转换立交改造。
作者简介:杨秀丽,成都市技师学院都江堰分院,高级讲师(四川省都江堰市 611830);杨丝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三级理财规划师(湖北省武汉市 430073);高浩彤,成都市技师学院都江堰分院,高级网络工程师(四川省都江堰市 611830)。
一、项目背景
2013年8月22日,四川省出台了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打造全国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宏大目标,明确要求大成都旅游经济区要继续保持首位发展态势,同时支持鼓励各类旅游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而未来的都江堰市则要成为“支撑省内、辐射周边、连接海内”的四川旅游中心。
都江堰市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球迄今为止年代最为久远、唯一留存下来并仍在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大型水利工程,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都江堰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已经明确了“一城两区1”的发展格局,并以此作为总体架构推动都江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推动都江堰国际旅游名城建设之路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自2014年3月起,四川省和成都市、都江堰市三级政府就开始与万达集团进行对接,积极促进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落地。2015年4月3日,万达集团斥资550亿将总占地5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的万达文化旅游城落户都江堰,使之成为万达集团继武汉、长白山、西双版纳等地区后在全国兴建的第10个大型文旅项目。2015年9月23日,万达展示中心“芙蓉花”惊艳呈现;国庆期间,万达举办的“芙蓉音乐节暨展示中心样板区开放仪式”参观游客突破10万人次,其中参加游乐项目体验的达9.2万人次,截至目前已达100万人次。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聚集了大量人气,无疑成为成都市一个全新的旅游景点。
二、研究意义
投资、消费、进出口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此次万达斥资550亿让万达文化旅游项目落户都江堰,不仅可以刺激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带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出投资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效应。
都江堰市作为一个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城市(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自然栖息地),以旅游业立足,是“国际旅游名城”建设目标。但另一方面,它也只是一个总人口规模仅80万的县级市,基础设施不甚齐全。相比城市自身发展建设而言,外来大规模投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大程度地加速城市发展建设,促进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升级——由万达项目引致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给都江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带来巨大正面效应,既有利于补齐都江堰市旅游要素供给短板,改善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完善城市配套措施,又有利于刺激游览刚性需求外的消费增长,提高经营效率和联动效应,带动整个产业协调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提升城市格局、加快国际化步伐,充分发挥其国际型旅游城市的巨大潜力。
我们通过对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深入研究,依凭经济模型和理论分析等,证实社会大规模投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区域内的消费、投资、生产、税收、市政建设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并带来效益,而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相关产业及政策的适应和配合。而针对该项目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和转变进行评估和考量,能够对可能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效用进行分析,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三、文献综述
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一直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是旅游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Mathieson和Whll(1983)率先提出了侧重于测算旅游投资、生产、收入、就业等方面对经济的影响的旅游乘数效应。严伟(2009)强调了旅游业在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效应。钟伟(2013)认为,旅游业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内部结构与传导机制具有作用,且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呈现U形作用的非线性关系。此外,李秋雨等三人(2016)也通过计量模型验证了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程度与区域经济基础成正相关关系。
从旅游业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来讲,也有大量研究。余慧颖、徐蕾(2010)建立回归模型发现通过资金的有效利用能够为旅游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戴学锋(2013)凭借效益分析发现旅游业广告效应明显、外部收益巨大、政府加大旅游业投资等导致投资旅游业的经济回报率并不高。而对于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方法林和苏炜(2014)则认为对旅游业的投资虽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投资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会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所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凸出。
对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荆艳峰(2011)研究表明,因旅游产业的辐射功能、社会经济绩效、发展潜力等让旅游业成为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李瑶亭(2013)通过构建城市旅游产业GIU分析框架得出旅游经济增长对城市经济增长和非旅游部门产出增长都有正向带动效应的结论。近年来,“绿色旅游”理念盛行,赵金金(2016)把环境因素纳入旅游业生产率研究体系,认为主要推动旅游业增长的是资本投入,而旅游业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生产效率低下。
一般来说,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目的地GDP增长率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但对当地CPI、收入分配等又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刘长生(2011)由一般均衡理论发现“双遗”旅游区存在“双向均衡”的社会福利效应——即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会影响居民的个体福利,对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起到双向推动作用。王晓乐(2015)研究表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正向与反向作用并存,推动技术进步与树立正确观念有利于促进协调发展。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们能够通过不同研究路线、不同侧重点来研究大型旅游项目的进入对城市发展的多方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一些特殊地域——比如地处偏远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不甚健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小型城市,显得更为明显。都江堰作一个地处西南、城市规模较小的为以迈向国际为目标的知名旅游区,研究其外来大型旅游业项目投资给当地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其经济带动效用独具意义。
四、经济模型及理论分析
(一)宏观经济层面
1.项目地区分配效益
投资项目的价值如果用项目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价值总和来衡量,那么,该项目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就等于该成员愿意为这个项目支付的量。反过来说,项目对地区、社会、科教文卫各方面都会产生效益。在这里主要针对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地区分配效益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确定项目的受惠地区——即以都江堰为中心的都江堰市及周边地区;其次是计算旅游城所引起的受惠地区的现金的流入量和流出量;最后再确定各地区的权数分配。因此,我们得到项目地区分配效应的计算公式:
其中,Dj=■
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r——社会贴现率;
Dj——地区分配权数;
■——全国人均收入水平;
Gj——j地区人均收入水平。
根据理性经纪人假设,显然,万达的巨额投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对受惠地区来说(CI-CO)> 0,即会产生正收益,所以经过贴现后乘以地区分配权数可以知道,项目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越大,加总后的项目地区分配效应也就越大。
2.投资乘数与就业效益
我们都知道,随着投资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收入的增长,从而刺激消费的提升。与此同时,投资增加引起的不单单是收入的简单增长,而是成倍数增长——也就是投资乘数效应。
依据凯恩斯的理论,我们可以将投资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ΔY——收入增加量;
ΔI——投资增加量;
IS——边际储蓄倾向;
IC——边际消费倾向;
或——投资乘数。
从以上公式能够发现,投资乘数取决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方向变化,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方向变化。按照乘数理论,投资的增加可以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而另一方面,投资的增加也会对就业带来成倍的增长。
我们通过衡量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给受惠地区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以之除以550亿的项目总投资就能得到总就业效益()。
3.投资消费的级联作用与加速原理
我们熟知那个描述坏情绪链式传导的“踢猫效应”。与之对应,投资与消费经过资金的流动,也可以通过这种“传染”来加强。当然,它是正面的。就如那个形象的小故事——一个旅客到小镇投宿,拿出100元给店主看房,上楼时,店主用它偿还了亏欠屠户的肉费,屠户还清了猪户的猪钱,猪农结清了农户的饲料款,饲料商给付了招妓的费用,妓女赶过去还上了拖欠店主的房钱。这时,旅客对房间不满意,拿回了店主手里的100块。到头来虽然100块还是100块,却让所有参与者都获得收益。
由此可以推知,国民经济是个有机整体,如果一方增加投资,必然会破坏原本的均衡,带动其他竞争者做出应对,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同理,一方进行消费,也将通过级联作用引起连锁带动,最终体现为GDP的增加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来展现收入或者消费的变化同投资变化之间关系的理论就是加速原理。它强调(预期)需求的作用而非投入价格或利率,认为人们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其对产出量需求的变化会引起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进而会引致投资。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I=V1Y
I:引致投资,即与经济周期变动密切相关的净投资;
V:加速系数,或资本—产出系数,
IY:收入增量。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加速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预期收入变化幅度对投资幅度变化的影响;收入增量即IY可正可负,会给加速原理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即可能出现加速增加或加速减少。而从万达文化旅游城前期影响及预期来看,该项目具有巨大的正收入增量,也就会带来正向引致投资,推动投资增长和经济繁荣发展。
(二)中观经济层面
1.SCP范式分析
依据哈弗学派产业组织结构的SCP范式分析,我们可以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方面研究产业组织结构。从市场结构(S)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业资产专用性强,目前属于垄断竞争市场,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广告密度大,但与一般垄断竞争市场不同的是进入和退出壁垒都较高。万达投资项目形成的规模效应有助于形成自身特色,引领行业更好地发展;从市场行为(C)角度来看,旅游业竞争激烈却普遍存在门票定价偏高的情况,市场协调层面存在主导方领导定价模式,而旅游公司随市场波动又存在以各种方式形成的晴雨表式领导定价的状况。通过大企业的合理定价和正确引导有利于积极健康向好的行业发展状况的形成和持续;而从市场绩效(P)角度来看,万达投资550亿建设都江堰万达文化旅游城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可以通过求解贝恩指数(Bain index)来衡量。
2.产业波及理论
产业与产业间不是相互孤立隔绝的,而是通过其产品与劳务关系、生产技术关系、价格关系、劳动就业关系以及投资与需求关系等互为依托联结起来的。以都江堰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来说,该项目能够引起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轻工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相继发展。而产业波及的效果会因产业关联度、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等的不同而相异。重点对感应度系数(Si)进行说明,则为:
其中,
Si——产业部门受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的感应度系数;
Aij——中的第i行第j列的系数。
如用运用文字,则可以表述为:
若感应度系数大于1或者小于1,即可说明其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三)微观经济层面
1.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即外部性,是由于某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为决策而致使他人受损或获益而产生的。当以“审美和享受”为中心尤其是融入“文化内涵”的旅游逐渐成为国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用以及对相关部门发展的带动效用就日益明显并成为创造GDP的重要一环。
都江堰作为以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立足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交互性极强,其景点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和文化的传播发展也与外界各方各面有密切关联,能够为农业、服务业、建筑业、保险业提供巨大的市场,同时带动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餐饮业、文娱业等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存在较强的溢出效应。
2.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影响
我们知道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会随工资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反之亦然。当工资或就业岗位的供给或者需求发生变化时,其实际情况会沿图像进行变化。而当工资与劳动量的供给与需求水平达到供给线与需求线相交后的均衡点——均衡工资W下的均衡就业量时,就会实现工资与就业量的相对稳定。
如今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建设,涉及主题游乐场、大型商业城、万达影视城等各类文化旅游项目,无论在实体建设、服务业还是各方各面,都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就业量线向上移动,均衡点上移,带来工资水平的上升即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
五、效用分析
(一)对微观主体
1.消费者
这里的消费者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被旅游景区吸引而来的游客以及当地常住居民。
我国景区按等级由高至低依次划分为AAAAA、AAAA、AAA、AA、A五级,其票价与景区层次、区位密不可分,当然,也少不了政府和物价局的监管和定价。综合各种因素,景点票价会在景区供给与游客欲望的博弈中形成均衡价格P0。
对游客而言,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落地使得都江堰文化景点的数量和质量得以提升,换言之,景点供给能力增加,并且万达巨额投资取得的规模效应会使得边际成本下降,从而让供求线向右移动,均衡价格下移至P1,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游客的票价压力。与此同时,更专业、更先进的旅游服务,会给游客的出行带来更丰富、更愉悦的感官体验,让旅游经历与期望值更相符甚至超出旅游预期。
而对于常住居民,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对于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都江堰逐步从国内旅游名城迈向世界旅游名城,其公共设施建设、配套交通体系等都逐步兴建,加之城市升级带来的居住环境、教育资源、文化服务等方面的提升,都会让地方居民成为商业投资与产业升级的“搭便车者”,能够获得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共享发展成果。
3.投资者
都江堰作为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自然双遗产——四川大熊猫自然栖息地的“双遗”城市,拥有非常旺盛的旅游市场。以2015年为例,都江堰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214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2.75亿元、景区综合收入突破4.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4%、22.85%、15%。在都江堰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通过更好的配置资源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进行运营,会让都江堰的旅游效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加快都江堰进军全球的步伐。
万达斥资550亿兴建文化旅游城,预计带动都江堰市常住人口增长超过10万人,更能够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吸引点和配套服务载体,预计每年吸引游客3000万人,能够有效提高人流量,集聚人气和商气,加快投资回收、缩短投资回收期、提升投资回报率。
而城市旅游和商业也会相辅相成,互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市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改善游客的出行体验,经济效益的增长带动投资回报率的提升,而投资收益反过来也会进行扩大再投资。如此循环往复。投资方通过促进经济繁荣来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经济发展也会反哺投资者,形成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局面。
4.经营者
都江堰的经济发展以依托旅游业而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为主。2015年,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5.38亿元,同比增长10%。而从整个构成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01.84亿元,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49.71亿元,同比增长10.4%。可以得出,三大产业结构比为8.6:37:54.4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2%、41.8%、54%,而其中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就高达16.1%。可见服务业在都江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万达集团的文化旅游城项目预计带动都江堰市增加超过10万的常住人口,预计吸引游客每年3000万人次,高峰期日游客有望超10万。巨大的人流量所导入的人气、商气都会使得潜在客户的增加和成交量的大幅增长,提高商业的综合收入。而万达引进的音乐节、美食节、冰雪馆、9D惊悚乐园、7D电影院体验等,也会拉动相关配套服务的丰富,带动创造城市商业新理念、新思路。
(二)对中观主体
1.旅游业
旅游业是都江堰的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2015年都江堰地区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41.8%、54%,而单看旅游业的贡献率就高达16.1%——都江堰全年接待游客214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2.75亿元、景区综合收入突破4.42亿元。而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是都江堰融入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引进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对于弥补我市旅游产业结构性缺陷、提升旅游发展层次、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有利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引进能够为游客提供多方面项目载体,一方面能够帮助都江堰市补齐其在旅游要素供给方面存在的短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旅游刚性需求之外其他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提升旅游产业档次。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其建成投运能够有效填补都江堰市体验式娱乐型项目的空白,为现有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形成竞争推动和经验借鉴。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旅游综合效益。项目建成营运不仅能够通过丰富旅游目的地产品,更能通过有效延长游客驻留居停时间切实拉动游客消费,推动都江堰市逐步实现由单一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城市的蜕变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2.相关产业
旅游业是都江堰的主打产业,其发展繁荣对地方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兴盛具有很大影响。大规模项目投资能够对城市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乃至其发展格局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向前向后关联效应、扩散效应及供给与需求效应。
万达项目的落地实施能够带动餐饮业、商贸业(纪念品销售等)、酒店业、文化产业、娱乐业、保险业、会展业、金融业等产业的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文化旅游项目的运行开展,需要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在各生产要素方面的配合;旅游业也将自己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消费。换言之,旅游业作为需求方向后联结后相关联产业部门,作为供给方向前联结前向关联产业部门,也就体现出了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依存和带动关系。
而文化产业作为与此次文化旅游城项目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不仅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还可以让旅游业成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力载体,为文化产业创造新增长点。
3.交通运输业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为了配合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的建设,2016年3月5日,都江堰启动了滨江新区项目建设:成都市围绕滨江新区发展初步构架了“三轨、两高、三改造2”配套交通建设框架,都江堰市滨江新区也通过配套了交通项目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交通体系从而缩短与成都市主城区、航空港的空间距离。
都江堰坐拥成都区位及交通优势,而万达项目的运营必将为都江堰夯实“旅游枢纽”地位、充分显示其“川西旅游集散地”的核心功能——未来,10分钟一班的成灌快铁将实现公交化运营,而成都地铁正在规划的19号线市域快铁则可以从双流机场直达项目区。在此基础上,通过都江堰的两条高铁一条途径成都市向成德绵延伸,另一条高铁途经双流机场往乐山、雅安方向延伸,将助力都江堰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枢纽城市。这些都将为都江堰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便捷,促进都江堰交通运输业向更便捷更高效发展。
(三)对宏观主体
1.收入与就业
万达项目落户都江堰,预计带动都江堰市常住人口增长超过10万人,预计每年吸引游客3000万人次,这将在餐饮业、商贸业、酒店业、娱乐业、保险业、建筑业、金融业等各大领域将形成众多的劳务需求缺口;该项目建设运营后,将为城市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就业岗位约30000人,不仅给都江堰人的就业带来极大的便利,也能够有效降低本地人才及劳动力的流出水平,吸引外来人才,优化人口结构,提升居民素质。
从投资乘数—加速理论可以得出,投资乘数取决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方向变化,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方向变化,与此同时,投资的增加能够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投资的增加又能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那么从宏观来看,投资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商品、劳务、就业和资源,从而拉动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了边际储蓄倾向,也就会获得大于1的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在1以上的正向增长和投资量的增加,会带来收入量的增加,获得提升的收入水平进而带动消费进一步增长,而从收入增量可以得出加速系数,也就可以得到引致投资。投资、就业、消费、收入,增加就业、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引致投资……如此则会形成一个呈螺旋上升态势的良性循环。
2.财政与税收
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居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环境。众所周知,很多西方国家高福利政策的维持就是得益于其可观的财政收入。旅游业等服务业作为一个具有高投资回报率的新兴行业,相对而言,其投资见效快、盈利持续性强,成为投资界的一大新星。而由于旅游业具有边缘产业的特性,其自身发展能够带动众多相关领域产业的发展。所以,旅游业协同关联产业共同发展,能够从游客、相关产业、旅游公司、投资方等多方面产生税收。
与此同时,旅游业具有强大的外部性效应,市场却也会出现失灵。以税收和政策为代表的合理、恰当的财政政策能够在提高财政收入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公共产品公平有效配置,还能够增强市场有效性,通过竞争性、排他性以及政府管制来避免过度消耗资源或恶性竞争的状况,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得地方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维持景区环境、相关企业及游客之间和谐稳定的的关系。
3.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
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定义了在一个既定时期里一个国家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从收入法角度来看,其总值的变动来自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三大组成部分(不考虑净出口NX),也即恒等式Y≡C+I+G。显然,万达550亿投资会带来I的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和政府购买的增加分别贡献C、G值,使得地区生产总值能够显著提高。
万达文化旅游城作为万达集团的巨型投资项目,必然要求当地具有配套基础设施,这势必会使整个城市在基建、路桥、文体设施等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上得到短时间的大幅度提升,让更多人能够“搭便车”来共享城市基础设施,获得社会福利的满足和提升。可见万达项目可以在满足并提升城市居民福利的基础上有效拉动经济稳步增长、促进经济持久繁荣。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对政府而言,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是一个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契机,不仅可以获得项目收益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税收的增加,还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保证城市招商引资与招投标、就业与收入、投资与消费等,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繁荣,加强现代化建设。因此,地方政府要提前规划、早做准备、积极应对,针对城市发展需求和外来投资需要科学及时地出台的扶持措施,吸引外来投资,充分利用项目发展需要来低成本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同时,政府要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在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加强对投资方、建设方、服务方、中间方等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维持和谐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维护各方互惠共赢,助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城镇居民作为城市发展主体,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方面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该城市的水平。万达项目作为一个以走向国际为目标的文化旅游项目,在加速当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基础上也必将会在文化教育资源、水平与质量上面引进众多的现今观念与资源。因此,当地居民在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也要让自己适应于城市的发展——于内,居民自己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整体素质水平,以一方之主的姿态不失礼仪地迎接八方来客,展现出“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内在修养;于外,政府及企业应提供更多更好的氛围和机会帮助城乡居民提高自身修养与眼界,推动地区整体素质的提升,形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社会。
投资者们首先是一个“利己”的群体,而吸引他们的无非项目的发展潜力与获益机会,力求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谋求效益的最大化。都江堰作为少数拥有“双遗”的城市之一,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自然、人文景观,日益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的旅游名城,无疑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但要想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就要为其提供更为自由便利的投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措施,加强国内国际旅游合作,大力开发拓展国际旅游项目,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措施,将都江堰推出四川,推向世界。
都江堰各产业发展很不均衡,但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及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为其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优渥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对餐饮业、商贸业(纪念品销售等)、酒店业、娱乐业、保险业、会展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的带动作用,更好地聚集人气、财气、商气,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相关方面也应该紧紧抓住此次发展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城市发展和产业格局的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
旅游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物价水平(CPI)过高。某种程度而言,它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和旅游区广泛存在的现象。但过高的物价水平使得当地居民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相比之下让居民正常的消费需求给自己及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城市建设与社会稳定。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物价水平的掌控,防止价格畸高对劳动力供需、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价格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Hazari, B.R. and A-NG. An analysis of tourists’ consumption of non-traded goods and services on the welfare of the domestic consume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993,2,1,43-58
[2]Abelson, P. Evaluating major events and avoiding the mercantilist
fallacy[A].Economic Papers, 2011.30(1),48-59
[3] Rudiger Dornbusch. Macroeconomics(The Tenth Edition)[D].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Press, 2010(10): 22-42; 325-341
[4] Mathieson A, G Wall,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ism
pacts. London and NewYork: Longman, 1982:35-92
[5]殷存毅,姜山.外来投资与城市化发展——对东莞和昆山城市化的实证研究[N].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6]王如东,诸大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旅游投资对城市经济贡献的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9(11)
[7]钟伟.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8]张中华.投资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46-353
[9]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戴学锋,巫宁.中国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J].旅游学刊,2006(2)
[11]袁俊,刘建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5)
[12]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3]政府行为内部性与外部性分析的理论范式[J].财经问题研究,2008(3)
[14]刘长生.一般均衡视角的旅游产业福利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四个世界双遗产旅游地的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科学,2011(4)
[15]王钦安,陈青松.旅游依赖型目的地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关联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7)
[16]杨缅昆.国民福利:核算理论和方法[J]统计研究.2006(5):18-22
[17]李秋雨,朱麟奇,刘继生.中国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4)
[18]赵金金.环境约束下中国旅游业生产率的变动差异及影响机制[J]山西大学学报2016(8)
[19]余慧颖,徐蕾.云南旅游经济增长与投资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20]戴学锋.旅游业低回报高投资之谜探析[J].财贸经济,2013(10)
[21]王晓乐.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商,2015(11)
[22]荆艳峰.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模式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1(7)
注释:
[1] “一城两区”的发展格局,即构建以“都江堰主城”、“大青城沿山旅游区”、“平坝都市现代农业区”为组团的城乡发展格局
[2] “三轨”即成灌快铁公交化运营、接驳成灌快铁的都江堰现代有轨电车、连接新机场-天府新区-双流机场-温江区至都江堰的市域快线轨道;“两高”即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连接成温邛高速公路并经第二绕城高速和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三绕)至都江堰市段的快速公路;“三改造”即G317都江堰玉堂段改线、都汶高速玉堂收费站扩容改造、成都“三绕”玉堂南端都汶高速转换立交改造。
作者简介:杨秀丽,成都市技师学院都江堰分院,高级讲师(四川省都江堰市 611830);杨丝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三级理财规划师(湖北省武汉市 430073);高浩彤,成都市技师学院都江堰分院,高级网络工程师(四川省都江堰市 61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