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在我校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作者】 杨发强
【机构】 甘肃省临夏县田家炳中学(原临夏县土桥中学)
【摘要】本文把我校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列举,并把针对问题采取的有关措施做以总结,为我校的衔接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建议,同时,也希望对其他学校的衔接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关键词】衔接教学;教学问题;建议
【正文】
我校是临夏州临夏县的一所乡镇中学,近年来由于周边县市招生政策的改变,我校的生源越来越差,数学的教学质量也有逐年下滑的现象,为此,我校在2010年对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展了衔接教学,但这几年的衔接教学效果很不明显。为了摸清原因,从2014年开始,对新入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学组教师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教研交流。总结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归纳如下:
1、 衔接教学的开展存在盲目性。
我校的衔接教学的方式就是购买一套衔接教材,然后在规定时间内上完。这种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及学生需要的知识点,把别的学校的东西强加给我们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与预期目标相差很远。
2、 课堂的内容过多、过杂,影响学生的掌握。
由于高一阶段要完成数学必修1——4的教学任务,又要加上衔接教材,时间相对紧张。所以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点相对多,学生难以接受。而我校采用衔接教材的许多内容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帮助并不大,这些知识占用了大量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3、 衔接教学的效果没有评估,难以及时发现问题。
我校对入学学生没有做入学基础水平测试,衔接教学完成后没有阶段性检测,无法做到教学效果的掌握,进而忽视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年年如此,教学的模式相似,效果相似。
4、 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都应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然后练习巩固的传统授课方式,与初中教学类似,加上有些知识初中学习过,难以提起学生兴趣,教学效果不好显而易见。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2014年的省级课题《初高中衔接教学在民族地区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我们课堂组展开了教学研讨,结合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措施,并在我校进行了教学实验,经过教学效果测试,平均分提高了10分多。
现将有关措施介绍如下并向学校建议如下:
1、 新生入学后进行水平测试,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然后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教师的上课经验,确定学生初中欠缺的且和高中数学教学息息相关的知识。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从三个方面对衔接教材进行了整合:(1)函数为主线,主要包括一元一次函数和一元二次函数的内容,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用函数图像加深两种函数的有关性质。如直线所处象限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解的个数(结合根的判别式)等;(2)因式分解与解方程为主线,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因式分解解方程(重点为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3)几何证明为主线,主要包括三角形有关性质,初中所学的相关定理及证明方法。
2、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课改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也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引,小组合作,方法比较的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兴趣。如在解方程时,部分学生采用习惯的公式法,让部分学生学习十字相乘法,比较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然后小组讨论十字相乘法的应用方法,共同尝试十字相乘法。效果明显比传统方法好。
3、 课堂效果评价与阶段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课题组在授课时要求授课教师为每堂课准备相应的课堂测试题,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的完成评价,查找问题,下堂课学习前解决;衔接教学结束后,组织全面测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本次衔接教学的效果评估,查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为下次教学准备教学素材。
4、学校抽取资金,组织我校数学教师,配合课题组的展开和研究,编写我校的衔接教学教材。根据课题组对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附近初中数学教师的访谈,进入我校的高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在短期(或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变化,衔接教学仍然得进行下去,而我们应用的教材不适合我校学生实际,影响我校衔接教学效果。如果,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编写的教材,可以为教师上课通过思路和方便,也契合学生实际,将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是临夏州临夏县的一所乡镇中学,近年来由于周边县市招生政策的改变,我校的生源越来越差,数学的教学质量也有逐年下滑的现象,为此,我校在2010年对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展了衔接教学,但这几年的衔接教学效果很不明显。为了摸清原因,从2014年开始,对新入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学组教师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教研交流。总结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归纳如下:
1、 衔接教学的开展存在盲目性。
我校的衔接教学的方式就是购买一套衔接教材,然后在规定时间内上完。这种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及学生需要的知识点,把别的学校的东西强加给我们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与预期目标相差很远。
2、 课堂的内容过多、过杂,影响学生的掌握。
由于高一阶段要完成数学必修1——4的教学任务,又要加上衔接教材,时间相对紧张。所以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点相对多,学生难以接受。而我校采用衔接教材的许多内容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帮助并不大,这些知识占用了大量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3、 衔接教学的效果没有评估,难以及时发现问题。
我校对入学学生没有做入学基础水平测试,衔接教学完成后没有阶段性检测,无法做到教学效果的掌握,进而忽视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年年如此,教学的模式相似,效果相似。
4、 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都应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然后练习巩固的传统授课方式,与初中教学类似,加上有些知识初中学习过,难以提起学生兴趣,教学效果不好显而易见。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2014年的省级课题《初高中衔接教学在民族地区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我们课堂组展开了教学研讨,结合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措施,并在我校进行了教学实验,经过教学效果测试,平均分提高了10分多。
现将有关措施介绍如下并向学校建议如下:
1、 新生入学后进行水平测试,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然后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教师的上课经验,确定学生初中欠缺的且和高中数学教学息息相关的知识。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从三个方面对衔接教材进行了整合:(1)函数为主线,主要包括一元一次函数和一元二次函数的内容,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用函数图像加深两种函数的有关性质。如直线所处象限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解的个数(结合根的判别式)等;(2)因式分解与解方程为主线,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因式分解解方程(重点为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3)几何证明为主线,主要包括三角形有关性质,初中所学的相关定理及证明方法。
2、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课改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也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引,小组合作,方法比较的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兴趣。如在解方程时,部分学生采用习惯的公式法,让部分学生学习十字相乘法,比较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然后小组讨论十字相乘法的应用方法,共同尝试十字相乘法。效果明显比传统方法好。
3、 课堂效果评价与阶段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课题组在授课时要求授课教师为每堂课准备相应的课堂测试题,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的完成评价,查找问题,下堂课学习前解决;衔接教学结束后,组织全面测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本次衔接教学的效果评估,查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为下次教学准备教学素材。
4、学校抽取资金,组织我校数学教师,配合课题组的展开和研究,编写我校的衔接教学教材。根据课题组对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附近初中数学教师的访谈,进入我校的高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在短期(或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变化,衔接教学仍然得进行下去,而我们应用的教材不适合我校学生实际,影响我校衔接教学效果。如果,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编写的教材,可以为教师上课通过思路和方便,也契合学生实际,将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