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高桂芹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北岩小学

【摘要】培养中学生学习能力,一是要注重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二是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学习活动;思维训练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要求大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追求旨归就是学会学习。为此根据我们学校开设的自主学习校本课程《学法课》,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阅读、听课思维、计划、管理、发展等方面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定期在班报、校报、宣传栏等方面探索交流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课内外延伸的习惯。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笔记习惯、交流研讨习惯、合作研究习惯、质疑问难习惯等。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正确方法,建立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小组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上好自修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教育学生合理安排自修时间,科学安排自修时间,完成学业,发展兴趣。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判断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反思自己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我确立自修课自己要研究的重点内容,科学的安排自修时间,给自己安排自修任务;掌握自修的方法,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课堂学习的阵地;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利用自修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突出自己的“一技之长”。
  二、课内外学习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强自我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北岩古火山口风景区、北岩珍稀苗木基地等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辟实践基地,开设特色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为切入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校内外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探究,自主进行研究,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二是自主进行小课题研究,提升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每学期我们都针对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社区实际,为学生提供五个“学生小课题”,(例如:荆山水库的开发和利用;北岩社区污染情况调查;喜看家乡新变化;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学生可以选取其中两个,也可以自己确立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这样,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发展了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更提升了自主管理的能力。
  三是自主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进行系列学习活动。一是自主利用、调配节假日时间,合理分配节假日时间,对已学课本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实习或者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二是利用节假日时间进行读书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指导阅读方法,安排阅读任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三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个性化的学习生活空间;以实践探究活动为载体,加大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教师要仔细研究,合理设计,正确引导,作好各项学习活动的布置、安排、指导、评价、总结工作。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中,提高学习生活能力和质量,为学生更快更好的全面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三、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喜欢思考,又善于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运用“设疑――质疑――解疑”的思维训练模式,不断对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好学,而且会学。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后的材料及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充分展示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注重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加强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挖掘有效信息和隐含条件的能力;通过对知识在空间上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从一个系统中辐射出许多子系统,帮助学生构筑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多元化思维能力;把若干问题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找出事物的异同,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疑释疑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步疑,引导学生善于探疑、释疑,激发学生求疑问难、攻克难关的斗志,学会解疑、释疑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学有天地,发展有空间。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引导学生质疑、释疑。给他们创设质疑的氛围,尽量让他们大胆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环境,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