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史教育的渗透新策略
【作者】 庄锡堂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东鲁学校
【摘要】科学史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将科学史教学渗透到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史能够使学生更好理解科学的本质与内涵,加强其对科学思维及研究方式的理解及运用,并有助于培养其批判科学思维及创新思维。【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史教育;渗透
【正文】
1.前言
当前,我国对科学史教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发展,相关研究者已经发掘出了越来越多开展科学史教学的价值。但是,由于我国开展科学史教学的时间较晚,再加上科学教学教师对科学史教学的内容与本质认知不够,致使目前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中渗透科学史教学还有一定的问题。科学知识的基本教学,特别是小学期间的科学史教学的发展道路仍然很漫长。
2.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科学史教学的意义
2.1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科学史展现出了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的内涵与本质。科学史反映了科学方法的发展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敢于质疑、细心求证的科学思维与精神的培养。科学史的教学将科学及人文教育合理的结合,能够锻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本领。
2.2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用科学史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相契合,而在科学教育期间,教师通过引用历史图片、科学故事、科学发明简介等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感知,并增强其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例如,学生理解概念时,教师运用科学史体现出概念发展的各种因素及继承关系,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对新知识的记忆,帮助其迅速掌握新概念;在进行学生科学探究期间,科学家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榜样。
3.将科学史教学渗透到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措施
3.1结合教材,找出科学史与教学的联系点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科学史知识蕴含着大量的科学精神、方法以及科学家的品德等,小学科学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并找出看上去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的科学史与教学间的联系点,合理地给学生讲解两者的关系,认真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水平。比如,在讲解小学三年级“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中的“纸”这一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了解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通过简单讲解历史过程,让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为推动全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调动其兴趣且培养其民族意识;再如,小学科学教师在将讲到“法布尔观察昆虫”这个知识点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面对科学研究时认真、细致的态度,通过运用有关的科学家图片或者故事来辅助讲解,从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科学思维来观察与探究的习惯[1]。
3.2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合理整合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科学史知识合理删除或增加教学的内容。比如,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探索宇宙”中包含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伽利略观察并发现宇宙的介绍,还有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等知识。其中科学史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讲解时要仔细分析并规划其中的内容,并避免将全部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先依据教材中包含的科学史内容,根据时间的顺序在每个特殊时期讲解一些具体的故事及史实;并对其中的插图与资料图进行适当的补充,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个时期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还有其中的关联性与发展性。就是说,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并仔细设计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具张力及空间,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类坚持不懈为太空理想而努力的精神,感受到人们为促进科学发展而付出的劳动与艰辛,进而创建一个生动的科学课堂。
3.3运用探究教学,让学生体会与真正开展科学研究时相似的过程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即伴随着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让其体会与真正开展科学研究时相似的过程与技能,感受探究科学的趣味,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及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小学生体会科学过程,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据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可以根据一个历史事件、科学环境等,创建课堂情境,提出问题,简略模拟历史中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在探索科学期间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比如,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部分的教学中,介绍了“地心说”、“日心说”、地球引力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先引用“天圆地方说”、“盖天说”、“浑天说”等观点来指导学生大胆进行假设与猜想,从这些不正确的观点中探索出正确的科学精神,这时,教师又可以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例子,即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并不接受这个观点。依据这个例子,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向学生讲解地球引力,推翻不正确的猜想。所以,教师在讲解地球引力时,不应只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学生基本理解了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其扮演古人的角色,来描绘出古人对地球引力的假设与猜想,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及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扮演角色期间,学生亲身体会了大胆假设与科学探究的关系,从而形成了敢于假设的科学精神,不知不觉间就使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3.4运用多种资源、多种形式渗透科学史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史知识一种辅助性的知识,其不能占用过多的教材版块与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就要合理开发多种资源来解决该问题。第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史图书,教师可以将科学史根据时间、国家等内容进行改变,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能力,自己编写出带有插图的图书,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第二,适当播放一些有关科学探究及科学家故事的动画、电影等,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宣传科学知识,或在教室中专门设计“科学史小故事”、“重要科学集锦”等内容的学习角,每个学生都要负责更新其中的科学信息。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科技馆,让学生了解更全面的科学史[2]。
4.结束语
科学史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大量资源,在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养成喜爱科学、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合理运用科学史,不过,也要有一定的适度原则,要做到不过分突出科学史的教学而忽略了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屠燎原.科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种方式[J].新课程(小学),2016,(05):63.
[2]何丽娜.浅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科学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5):12.
1.前言
当前,我国对科学史教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发展,相关研究者已经发掘出了越来越多开展科学史教学的价值。但是,由于我国开展科学史教学的时间较晚,再加上科学教学教师对科学史教学的内容与本质认知不够,致使目前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中渗透科学史教学还有一定的问题。科学知识的基本教学,特别是小学期间的科学史教学的发展道路仍然很漫长。
2.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科学史教学的意义
2.1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科学史展现出了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的内涵与本质。科学史反映了科学方法的发展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敢于质疑、细心求证的科学思维与精神的培养。科学史的教学将科学及人文教育合理的结合,能够锻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本领。
2.2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用科学史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相契合,而在科学教育期间,教师通过引用历史图片、科学故事、科学发明简介等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感知,并增强其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例如,学生理解概念时,教师运用科学史体现出概念发展的各种因素及继承关系,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对新知识的记忆,帮助其迅速掌握新概念;在进行学生科学探究期间,科学家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榜样。
3.将科学史教学渗透到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措施
3.1结合教材,找出科学史与教学的联系点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科学史知识蕴含着大量的科学精神、方法以及科学家的品德等,小学科学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并找出看上去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的科学史与教学间的联系点,合理地给学生讲解两者的关系,认真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水平。比如,在讲解小学三年级“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中的“纸”这一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了解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通过简单讲解历史过程,让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为推动全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调动其兴趣且培养其民族意识;再如,小学科学教师在将讲到“法布尔观察昆虫”这个知识点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面对科学研究时认真、细致的态度,通过运用有关的科学家图片或者故事来辅助讲解,从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科学思维来观察与探究的习惯[1]。
3.2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合理整合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科学史知识合理删除或增加教学的内容。比如,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探索宇宙”中包含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伽利略观察并发现宇宙的介绍,还有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等知识。其中科学史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讲解时要仔细分析并规划其中的内容,并避免将全部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先依据教材中包含的科学史内容,根据时间的顺序在每个特殊时期讲解一些具体的故事及史实;并对其中的插图与资料图进行适当的补充,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个时期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还有其中的关联性与发展性。就是说,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并仔细设计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具张力及空间,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类坚持不懈为太空理想而努力的精神,感受到人们为促进科学发展而付出的劳动与艰辛,进而创建一个生动的科学课堂。
3.3运用探究教学,让学生体会与真正开展科学研究时相似的过程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即伴随着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让其体会与真正开展科学研究时相似的过程与技能,感受探究科学的趣味,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及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小学生体会科学过程,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据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可以根据一个历史事件、科学环境等,创建课堂情境,提出问题,简略模拟历史中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在探索科学期间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比如,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部分的教学中,介绍了“地心说”、“日心说”、地球引力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先引用“天圆地方说”、“盖天说”、“浑天说”等观点来指导学生大胆进行假设与猜想,从这些不正确的观点中探索出正确的科学精神,这时,教师又可以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例子,即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并不接受这个观点。依据这个例子,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向学生讲解地球引力,推翻不正确的猜想。所以,教师在讲解地球引力时,不应只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学生基本理解了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其扮演古人的角色,来描绘出古人对地球引力的假设与猜想,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及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扮演角色期间,学生亲身体会了大胆假设与科学探究的关系,从而形成了敢于假设的科学精神,不知不觉间就使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3.4运用多种资源、多种形式渗透科学史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史知识一种辅助性的知识,其不能占用过多的教材版块与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就要合理开发多种资源来解决该问题。第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史图书,教师可以将科学史根据时间、国家等内容进行改变,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能力,自己编写出带有插图的图书,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第二,适当播放一些有关科学探究及科学家故事的动画、电影等,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宣传科学知识,或在教室中专门设计“科学史小故事”、“重要科学集锦”等内容的学习角,每个学生都要负责更新其中的科学信息。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科技馆,让学生了解更全面的科学史[2]。
4.结束语
科学史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大量资源,在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养成喜爱科学、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合理运用科学史,不过,也要有一定的适度原则,要做到不过分突出科学史的教学而忽略了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屠燎原.科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种方式[J].新课程(小学),2016,(05):63.
[2]何丽娜.浅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科学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