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作者】 张建华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能力是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将来的继续学习。因此,在历来的语文教育与改革实践中,阅读教学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往往很难达成,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这不能不为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
【正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母语教育最初的起步阶段,它将直接关系到识字、写作、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我在对自身多年的教学经历进行总结的同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希望能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发展。
一、让学生爱上阅读
让学生爱上阅读是进行阅读教育的不懈动力,随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习惯,让学生了解阅读的乐趣并且爱上阅读便越发的重要。新的课程标准对这一点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相应的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即让学生喜欢阅读,并对阅读中所了解的任何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在阅读的同时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理解。
第一,阅读要求所表达的是阅读的过程中应该能感受快乐,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刚从无拘无束的玩耍、游戏状态,进入严肃而规矩的学校生活,孩子的乐趣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而阅读恰在此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无穷乐趣。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同时也是学生得到快乐的时候。阅读不但能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同时也给予其一个挥洒自由与快乐的机会。最重要一点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也会由此而展开。
第二,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到的材料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地投入其中,对其内容依依不舍,急于和每一个人分享。而如果学生在面对教材的时候,毫无兴趣,没有阅读下去的动力,那么也就无法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应该一味地带领学生,直接讲授课程内容,而是应该先让学生去读,让他自己先去体会其中的意味,否则总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学生会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的情绪。而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然后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但能发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快乐。因此,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决定着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有效的学生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一环节很重要外,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阅读的东西,学生不理解,教师不讲解,学生会越来越迷惑,久而久之,学生原本对阅读产生地一点兴趣,也会因为疑惑得不到解答,而被磨灭。
如,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该生在一年级时因为家庭的培养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校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经常有遇到不会的问题去请教老师的情况,而这位同仁最初还能细心解答,但逐渐因为与学生的思想差距过大,讲解麻烦,而推脱,言该生所问之事年纪稍长后自会明白。且在课上一味地让学生阅读而不加讲解,课后还会布置背诵的作业,久而久之,该生因问题得不到解答,而不再进行阅读,其他学生也因为不能理解而背诵缓慢。自我接此班时,每遇有学生想问便尽力解答,该班学生的阅读背诵能力则有了显著的提高。
由此可见,帮助学生进行对阅读对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长期保持下去。
三、帮助学生找到符合其心理特点的阅读内容
长时间以来,教科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是学生对于阅读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而新的课程标准却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即小学生要阅读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和寓言以及浅近的古诗,使学生对美好的情景产生向往,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和事拥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尽量选用贴近学生心理年龄的读物作为阅读内容,并保证所选取的读物是积极、健康、向上,有哲理而充满想象力的,这样从一开始就预防了,内容枯燥学生连看的想法都没有的状况的发生。学生的不排斥,有效阅读就迈出了第一步。而在学生对阅读内容开始产生了兴趣时,由于读物的浅显易懂,学生本身就可以独立的找到其中的道理,那么学生对于阅读将会更感兴趣。当学生愿意将阅读心得与他人进行分享时,身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让他明确地知道,他的想法是对的,继续阅读会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从内心里真正的想要阅读。
四、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阅读一词,看固然重要,但是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正是学生刚脱离家和玩着学的初期,刚进入学习生活的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大多是内向的、不愿与人交流的,即使是外向的学生也会因为面对相对陌生的人而产生恐惧,所以此时,只是让小学生去看去理解是不够的。让学生大胆的张开嘴去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人,能够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们应据此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6期
[2]张小筱:苏春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5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母语教育最初的起步阶段,它将直接关系到识字、写作、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我在对自身多年的教学经历进行总结的同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希望能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发展。
一、让学生爱上阅读
让学生爱上阅读是进行阅读教育的不懈动力,随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习惯,让学生了解阅读的乐趣并且爱上阅读便越发的重要。新的课程标准对这一点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相应的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即让学生喜欢阅读,并对阅读中所了解的任何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在阅读的同时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理解。
第一,阅读要求所表达的是阅读的过程中应该能感受快乐,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刚从无拘无束的玩耍、游戏状态,进入严肃而规矩的学校生活,孩子的乐趣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而阅读恰在此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无穷乐趣。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同时也是学生得到快乐的时候。阅读不但能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同时也给予其一个挥洒自由与快乐的机会。最重要一点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也会由此而展开。
第二,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到的材料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地投入其中,对其内容依依不舍,急于和每一个人分享。而如果学生在面对教材的时候,毫无兴趣,没有阅读下去的动力,那么也就无法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应该一味地带领学生,直接讲授课程内容,而是应该先让学生去读,让他自己先去体会其中的意味,否则总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学生会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的情绪。而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然后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但能发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快乐。因此,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决定着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有效的学生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一环节很重要外,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阅读的东西,学生不理解,教师不讲解,学生会越来越迷惑,久而久之,学生原本对阅读产生地一点兴趣,也会因为疑惑得不到解答,而被磨灭。
如,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该生在一年级时因为家庭的培养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校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经常有遇到不会的问题去请教老师的情况,而这位同仁最初还能细心解答,但逐渐因为与学生的思想差距过大,讲解麻烦,而推脱,言该生所问之事年纪稍长后自会明白。且在课上一味地让学生阅读而不加讲解,课后还会布置背诵的作业,久而久之,该生因问题得不到解答,而不再进行阅读,其他学生也因为不能理解而背诵缓慢。自我接此班时,每遇有学生想问便尽力解答,该班学生的阅读背诵能力则有了显著的提高。
由此可见,帮助学生进行对阅读对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长期保持下去。
三、帮助学生找到符合其心理特点的阅读内容
长时间以来,教科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是学生对于阅读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而新的课程标准却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即小学生要阅读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和寓言以及浅近的古诗,使学生对美好的情景产生向往,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和事拥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尽量选用贴近学生心理年龄的读物作为阅读内容,并保证所选取的读物是积极、健康、向上,有哲理而充满想象力的,这样从一开始就预防了,内容枯燥学生连看的想法都没有的状况的发生。学生的不排斥,有效阅读就迈出了第一步。而在学生对阅读内容开始产生了兴趣时,由于读物的浅显易懂,学生本身就可以独立的找到其中的道理,那么学生对于阅读将会更感兴趣。当学生愿意将阅读心得与他人进行分享时,身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让他明确地知道,他的想法是对的,继续阅读会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从内心里真正的想要阅读。
四、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阅读一词,看固然重要,但是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正是学生刚脱离家和玩着学的初期,刚进入学习生活的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大多是内向的、不愿与人交流的,即使是外向的学生也会因为面对相对陌生的人而产生恐惧,所以此时,只是让小学生去看去理解是不够的。让学生大胆的张开嘴去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人,能够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们应据此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6期
[2]张小筱:苏春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