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化学重知识学习 促能力发展探究

【作者】 潘吉康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民族中学

【摘要】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智力,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重知识;促能力
【正文】 

  在化学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智力,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那么,怎样做到重知识学习,促能力发展呢?
  一、重知识和能力关系 促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化学知识通过能力的训练可以转化为能力,能力又可以丰富化学知识,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飞跃。若用这样的知识再去指导实践(再次能力训练)又会产生第二次飞跃——使知识变为更可靠更有用的新知识。比如,学了《金属和金属材料》一章后,出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就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 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二、重学习目标的落实 促学生明确知识、技能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推动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制订学习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达到什么要求?(2)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3)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4)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5)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学习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中、高考“接轨”,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三、重学习过程的设计求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学习过程要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教师要精心搞好四个设计。
  1、学习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2、学习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
  3、练习作业设计。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4、教师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融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艺术性,文字少而精,或图文并茂,让学生一看到板书就爱不释手。
  四、重教学方法选择 让学生喜爱化学、学好化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重检测或竞赛,促学生技能的形成
  学完一个模块后,就要进行检测或举行竞赛,通过检测或竞赛,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检测或竞赛题型的设计,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用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计算题、图文题、简答题、实验操作题均可,只要能达到检测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就行。
  综上所述,重知识学习,促能力发展和品德的养成,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作为化学教师,只有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新时期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