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聆听花开的声音——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趣味性教学的实施

【作者】 梁华静

【机构】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东埔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循序渐进的合唱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添趣味性内容,提高自身教学魅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班级合唱;趣味性;循序渐进;选曲;教学魅力
【正文】 

  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少年儿童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还能使他们得到感情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高尚的艺术情操。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不能象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采用灌输式,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趣味性,让学生在精神愉悦的状态下感受美,接受美,表现美,如何改进合唱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循序渐进的合唱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添趣味性元素,提高自身教学魅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一、激发兴趣,快乐投入    
  合唱教学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创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常言道“爱屋及乌”,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必须真心地体贴、关爱每一位学生。合理地安排各种演唱形式,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进行一些观摩和学习活动。如观看专业童声合唱团的录像、光盘或对录音进行欣赏学习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合唱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使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师生共创一个民主平等和充满信任的和谐气氛,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并在教师那里找到温暖和鼓舞。
  二、增添趣味,循序渐进
  (一)让呼吸动起来
  歌唱离不开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支持力,任何歌曲的演唱一旦离开了气息的支撑都将失去色彩。我在课堂上用一些生动而形象的肢体动作进行训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用双手插住腰部、做90度的弯腰吸气(感受腰部的膨胀感),屏住呼吸,然后站直,慢慢地呼气,比比谁的气最长!呼气时提醒学生小腹的肌肉有控制地向内收缩,感觉犹如抬重的东西时那样的感觉(也可用吹蜡烛、轻吹尘土等方式体会)。有时也可让两位同学相互叉腰来感受来体验呼吸的感觉,达到横隔膜气息的练习等。这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利于技能的掌握。这种训练容易使整个人放松,从而懂得怎样的呼吸才是最佳的呼吸状态。又如,让学生体会“狗喘气”、闻花香、吃惊等方式,来训练吸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掌握得快。通过正确、有趣的呼吸训练来培养学生歌唱时应具有的持久性与控制力。
  (二)从节奏引入合作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班级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我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组分别用简单的拍手、跺脚等完成节奏型,再逐一配合起来,先从一对一的个别能力强的同学配合,再到组对组之间配合,让大家能更形象的感受到整体合作所带来的乐趣,知道每一个人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
  (三)从聆听到和谐
  一切合唱训练的技能均离不开耳朵的倾听。合唱又是培养良好听觉能力的最好媒介。而我在平时的训练中,经常给孩子们增加形式多样的听音练习,如从单音程——和声音程——变化音——单声部旋律——多声部歌曲等,让孩子们通过总、分、总的形式相互倾听,丰富了听音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演唱的注意力。并在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指出他人声部的优缺点,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在训练歌曲时让孩子们始终形成在演唱自己旋律声部的同时要听到他人声部的习惯,以此来提高合唱的演唱能力。坚持不断的训练,有利于加强耳朵的听辩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倾听,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控制合唱时的音准、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以及声部间的旋律配合等,相互间的协调、并使他们学会谦让,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声音表现的和谐性和均衡感。并用心去感受音乐,从而真正理解合唱里面“没有我而只有我们”的这个道理。
  三、激趣发声,和谐统一
  合唱是多声部的声乐艺术,对声音的要求很高,讲究整体声音的和谐、统一均衡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在班级的合唱训练中,让学生感受“轻声”“高位置”的演唱方式,轻声唱可以摆脱发声器官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不仅有利于找到声音的高位置,使声音更集中,更加连贯流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发生练习,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歌唱的状态,例如保持气息的支撑、提眉、微笑等的状态来统一声音的位置,并运用比喻、想象、模仿等的方法来训练暗淡、柔和、或是通透、明亮的音色,以便让学生很自然的达到真假声的混合,以及各声部间的音色均衡等。另外在训练初期,多给孩子们演唱一些运用轻声的作品,或者演唱一些风趣幽默的作品,来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训练《花蛤蟆》歌曲中,让学生模仿蛤蟆的叫声,用耳朵听辩并体验由远到进、由弱到强,以及各声部间的对话等并用以夸张的演唱方法,来统一音色,丰富色彩,增强兴趣,达到了歌曲应有的效果,长期坚持这样训练,会使合唱的色彩更加和谐统一。
  四、精选曲目,增添意趣
  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卖报歌》、《铃儿响叮当》等,而中高年级则相应难度增加,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校园多美好》等。在选择合唱艺术作品时也应慎重,低年级学生的合唱作品的音域不宜过宽,一般以学生的自然音域为限,曲调较平稳,并要具有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中、高年级在选择作品时,可视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风格各异,艺术水准比较高的合唱出作品。这样既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修养。
  五、加强素养,提高魅力
  教师的演唱、演奏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提高个人魅力。首先自身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在具备较高的演唱水平和高超的指挥能力,让学生觉得老师的知识是如此的渊博,并由心底里佩服老师、敬仰老师,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外,学生的自信心是从自己的学习效果获得的,教师的专业水准如果能够尽快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演唱水平越来越高,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也会对教师产生由衷地钦佩。教师还要有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愉悦的心情。合唱训练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训练时间一长会影响到学生会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如果多搜集一些有趣味性的音乐小知识、小典故、幽默音乐漫画等并适当地插入训练中,并掌握一些幽默的风格、技巧来吸引学生,就可以改善学习氛围,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枯燥的专业知识。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可能毁掉一切”。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合唱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心的目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