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朗读
【作者】 任 霞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七小学
【摘要】本文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忽视朗读的这一现象,从课堂朗读、课后作业朗读出发,寻找朗读的问题所在,提出相应思考和对策。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尽量缩小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真正做到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要求。【关键词】朗读;对策;教学有效性
【正文】
英国语言学家帕特里奇(Patrich)说过:世界上没有人一生出来就会说话,只有在后天练习说话多了,才会有口语交往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朗读,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理解朗读
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手段,朗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思维、理解和记忆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创造,使之更加鲜活,更富有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朗读的地位,但朗读形式单一贫乏,“领读齐读”成为朗读的代名词。这便使朗读成为传统教学的标志,也因此出现现代教学模式中存在“注重形式,忽视朗读”的现象。其实朗读并不是单一的“领读齐读”,它也是现代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
二、重视朗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教学效果好,不但读的能力提高了,还会促进听、说、写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促使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1、朗读是听力的润滑剂
【现象】笔者在PEP小学英语教学中,强调朗读,要求学生完成所学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近期,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个单元的单词句子听写及相应的英语听力练习。由于班级完成朗读成效的不同,四个班中全部完成的班级优秀率为70%以上。但部分完成任务的班级,优秀率只能在50%左右。
大家都知道,如“Good?morning!”“What’s your name? “Goodbye.”“Nice to meet you.”?这些简单句子,?一听就知道在说什么,连没学过英语的人也能听明白,什么原因呢?因为朗读刺激记忆,使学习者自然习得,对所学知识变得特别熟悉,加入朗读这一“润滑剂”,更强化激励听力训练,促使听力能力的提高。
2、朗读是语感的清新剂
【现象】笔者在教学PEP小学英语五年级时,学生经常习惯把现在进行时“I am doing”句型中的be动词和-ing漏掉,无论怎么提醒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会忘记。可在完成单元的语篇朗读和背诵后,学生在接下去的单元语篇表演和口语测试中,就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现在进行时的句型已经成为固定语感生成。
语感是感性的产物,只能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去获得。而朗读正是提高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的人能够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朗读能够加速书面语的内化,“复活”书面语的生气,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和词汇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准确、清晰、快速地读好英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练习和心理准备。当朗读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便仿佛进入了英语所蕴含的思维和表达模式之中,英语听起来顺耳了,说起来流畅了。这正是朗读使学生形成了英语的语感。实践证明,经常朗读课文的同学明显感到自己说英语的语速加快,应变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3、朗读是写作的添加剂
【现象】在小学英语进行语篇教学时,会要求学生写一些简单的语句。有时,小学高段也会让学生根据话题写小作文。学生一听到作文作业,就会一个头两个大,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是根据中文意思瞎拼乱凑,出现很多中国式英语。这是一学生学了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的一篇小作文:My name is Mark. I usually get up at 6:00.I usually eat breakfast at 6:30. My breakfast have porridge, eggs and tofu. I usually go school at 6:50. On Saturday, I and my parents go shopping. (On)Sunday morning, I visit my grandparents. What about you?
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如果没有朗读,没有对各种文体的了解和熟悉,就很难掌握写作要领,也会由于疏忽,造成像上面的语句不通顺现象。所以多朗读英语范文(尤其是背诵)对写作是大有裨益的。在英语教学中,大量准确的朗读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词汇与句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想象力。促进前面提到的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更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有效朗读
朗读一般出现在课堂中和课后作业中,在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努力寻求提高英语朗读有效性的方法,促进英语的有效教学。
【案例】课堂中的朗读
现象:教师错解,遗忘朗读;学生误解,大声喊读;活动丰富,独立朗读。
在平时的观摩教学中,笔者都能欣赏到很多热闹有趣的课堂教学。但静下来仔细思考,朗读这一环节往往很容易被遗忘。出现一些学生还根本不会读的现象。要是你多留心,你还会发现学生在齐读时有明显的拖音现象。如:book,red等等,读的时候会在后面带出/З/的发音。而且在朗读过程中节奏感差,语速过慢,读不整齐。还有些学生在朗读时就动动嘴唇做做样子,企图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存在“假读”现象。
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认读单词以及相应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操练充分,但却把认字与读音完全隔离开来,没做到音形义结合,对学生课后的复习也造成了难度。朗读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注中被忽视。
策略:更新观念,形成有效课堂
1、教师课堂示范朗读
(1)教师示范,学生倾听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用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感染熏陶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让学生真正用心听显得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简单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教师示范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静听并注意观察教师口形的变化情况,为学生的朗读树立榜样。
(2)口语熏陶,学生模仿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可以让学生多听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的原版朗读录音磁带或观看相关视频,然后进行模仿练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教师或者录音的领读,一般都是具有感情的领读,语音语调正确优美,感情富有,会带给学生更大的感染力,进而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
(3)问题伴随,学生思考
有目的的学习是一种强有效的学习。所以在倾听朗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图听音不看文字,在播放录音前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听后再回答问题。这样目的性明确的学习,会更强化学生的记忆。
2、学生变换形式朗读
(1)全班齐读
全班齐读是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它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并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
(2)个别轮读
个别轮读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朗读缺点,并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提高朗读质量。
(3)情景朗读
情景朗读借助图片、简笔画、实物等教具,边呈现情景边领读,学生跟读,不看课文。这种朗读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激发语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加强记忆。
3、鼓励拓展提高朗读
(1)背诵并复述
背诵在英语学习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能背诵课文的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基本上是不错的。通过复述, 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思维的发展。可以通过小组或个人比赛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
(2)自编新语篇
在朗读一篇语篇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编新的语篇,这样既能巩固旧知识,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感和语速。
(3)表演并展示
根据小学生好动、善于表演的特点,可以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并展示,比如课文对话、课外英语小故事等等,都能使学生学习被认可,促进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应注重朗读教学,尽量缩小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提供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质量,促进有效教学,让朗读熠熠生辉,重现光芒。
参考文献:
[1]王金敏.“小学英语教学呼唤朗读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顾曰国.2005.11《英语教学法》[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国语言学家帕特里奇(Patrich)说过:世界上没有人一生出来就会说话,只有在后天练习说话多了,才会有口语交往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朗读,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理解朗读
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手段,朗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思维、理解和记忆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创造,使之更加鲜活,更富有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朗读的地位,但朗读形式单一贫乏,“领读齐读”成为朗读的代名词。这便使朗读成为传统教学的标志,也因此出现现代教学模式中存在“注重形式,忽视朗读”的现象。其实朗读并不是单一的“领读齐读”,它也是现代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
二、重视朗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教学效果好,不但读的能力提高了,还会促进听、说、写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促使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1、朗读是听力的润滑剂
【现象】笔者在PEP小学英语教学中,强调朗读,要求学生完成所学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近期,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个单元的单词句子听写及相应的英语听力练习。由于班级完成朗读成效的不同,四个班中全部完成的班级优秀率为70%以上。但部分完成任务的班级,优秀率只能在50%左右。
大家都知道,如“Good?morning!”“What’s your name? “Goodbye.”“Nice to meet you.”?这些简单句子,?一听就知道在说什么,连没学过英语的人也能听明白,什么原因呢?因为朗读刺激记忆,使学习者自然习得,对所学知识变得特别熟悉,加入朗读这一“润滑剂”,更强化激励听力训练,促使听力能力的提高。
2、朗读是语感的清新剂
【现象】笔者在教学PEP小学英语五年级时,学生经常习惯把现在进行时“I am doing”句型中的be动词和-ing漏掉,无论怎么提醒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会忘记。可在完成单元的语篇朗读和背诵后,学生在接下去的单元语篇表演和口语测试中,就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现在进行时的句型已经成为固定语感生成。
语感是感性的产物,只能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去获得。而朗读正是提高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的人能够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朗读能够加速书面语的内化,“复活”书面语的生气,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和词汇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准确、清晰、快速地读好英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练习和心理准备。当朗读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便仿佛进入了英语所蕴含的思维和表达模式之中,英语听起来顺耳了,说起来流畅了。这正是朗读使学生形成了英语的语感。实践证明,经常朗读课文的同学明显感到自己说英语的语速加快,应变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3、朗读是写作的添加剂
【现象】在小学英语进行语篇教学时,会要求学生写一些简单的语句。有时,小学高段也会让学生根据话题写小作文。学生一听到作文作业,就会一个头两个大,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是根据中文意思瞎拼乱凑,出现很多中国式英语。这是一学生学了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的一篇小作文:My name is Mark. I usually get up at 6:00.I usually eat breakfast at 6:30. My breakfast have porridge, eggs and tofu. I usually go school at 6:50. On Saturday, I and my parents go shopping. (On)Sunday morning, I visit my grandparents. What about you?
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如果没有朗读,没有对各种文体的了解和熟悉,就很难掌握写作要领,也会由于疏忽,造成像上面的语句不通顺现象。所以多朗读英语范文(尤其是背诵)对写作是大有裨益的。在英语教学中,大量准确的朗读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词汇与句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想象力。促进前面提到的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更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有效朗读
朗读一般出现在课堂中和课后作业中,在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努力寻求提高英语朗读有效性的方法,促进英语的有效教学。
【案例】课堂中的朗读
现象:教师错解,遗忘朗读;学生误解,大声喊读;活动丰富,独立朗读。
在平时的观摩教学中,笔者都能欣赏到很多热闹有趣的课堂教学。但静下来仔细思考,朗读这一环节往往很容易被遗忘。出现一些学生还根本不会读的现象。要是你多留心,你还会发现学生在齐读时有明显的拖音现象。如:book,red等等,读的时候会在后面带出/З/的发音。而且在朗读过程中节奏感差,语速过慢,读不整齐。还有些学生在朗读时就动动嘴唇做做样子,企图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存在“假读”现象。
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认读单词以及相应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操练充分,但却把认字与读音完全隔离开来,没做到音形义结合,对学生课后的复习也造成了难度。朗读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注中被忽视。
策略:更新观念,形成有效课堂
1、教师课堂示范朗读
(1)教师示范,学生倾听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用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感染熏陶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让学生真正用心听显得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简单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教师示范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静听并注意观察教师口形的变化情况,为学生的朗读树立榜样。
(2)口语熏陶,学生模仿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可以让学生多听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的原版朗读录音磁带或观看相关视频,然后进行模仿练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教师或者录音的领读,一般都是具有感情的领读,语音语调正确优美,感情富有,会带给学生更大的感染力,进而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
(3)问题伴随,学生思考
有目的的学习是一种强有效的学习。所以在倾听朗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图听音不看文字,在播放录音前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听后再回答问题。这样目的性明确的学习,会更强化学生的记忆。
2、学生变换形式朗读
(1)全班齐读
全班齐读是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它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并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
(2)个别轮读
个别轮读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朗读缺点,并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提高朗读质量。
(3)情景朗读
情景朗读借助图片、简笔画、实物等教具,边呈现情景边领读,学生跟读,不看课文。这种朗读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激发语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加强记忆。
3、鼓励拓展提高朗读
(1)背诵并复述
背诵在英语学习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能背诵课文的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基本上是不错的。通过复述, 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思维的发展。可以通过小组或个人比赛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
(2)自编新语篇
在朗读一篇语篇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编新的语篇,这样既能巩固旧知识,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感和语速。
(3)表演并展示
根据小学生好动、善于表演的特点,可以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并展示,比如课文对话、课外英语小故事等等,都能使学生学习被认可,促进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应注重朗读教学,尽量缩小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提供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质量,促进有效教学,让朗读熠熠生辉,重现光芒。
参考文献:
[1]王金敏.“小学英语教学呼唤朗读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顾曰国.2005.11《英语教学法》[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