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

【作者】 王秀玲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一中

【摘要】 教与学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以实现课堂整体实效性为价值目标,力求学生将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所以我们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高考而教,学生也不应该只是为了高考而学。主要结论:高中生物教学除能愉快学习为高考提分的同时,更能指导学生科学健康生活等。
【关键词】高考提分;愉快学习;指导健康生活
【正文】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素养的创新和实用人才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应对世纪的挑战,我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教与学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因此,笔者尝试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旨在开展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以实现课堂整体实效性为价值目标,力求学生由将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所以我们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高考而教,学生也不应该只是为了高考而学。学习生物除通过高考的同时,还应能指导学生科学健康生活等等。本文将自己构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教学体会与大家分享:
  1.  教学过程生活化——辅助生活化教学过程高效完成 的“生物角”
  学校主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学生在教室里上课、交往,度过在校的大部分时间。而班级和谐、美观、富有教育因素的硬环境,能让人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唤起学生对生物学热爱, 发挥学生自我的潜能。让“生物角”说话。 生物角是学生课余观察生物标本等教具及实验的场所,也是生物学课外活动的一个基地。
  2.1.让生物角“每一件物体”闪光
  (1)充实活动,成果展示  由于生物课演示的时间短,教具、材料少或小,生物角把演示的教具陈列出来,让学生课前课后充分观察,有利于提高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观察能力; 在教室里设立生物角,学生们自觉轮番担当养护,按期退换,使教室常绿常新。学生在不同季节观赏不同生命历程如蚕豆种子萌发过程,君子兰花开放过程,了解花、果实及种子等结构的形成过程,建立了感性知识,对书写花、果实及种子基因型就较为容易而又不易忘,丰富了课间生活。结合生物角的建立、鼓励学生制作教具模型并在生物角成果展示,老师即时表扬学生长处和优点,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情绪。
  (2)读书角   生物学百科书籍、科学生活健康小常识等在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提高好书使用频率,班级图书角充分发挥作用,让书香飘满班级中,是学生到达知识希望彼岸的有效途径。还可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等。生物墙  宣传生物学常识,健康保健,学习心得,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可通过出墙报形式普及。 
  2.2. 课外活动是生物角延伸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既要相互配合,又不能脱节,也不要重复。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生物学课程,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安排活动内容。(1)美化校园,可安排有兴趣班级在指定区域种一定数量花草树木,并落实种好管好的责任制,建立自己的花木苗圃,我们有月季苗圃,菊花苗圃,花卉疏菜无土栽培。 (2)保护有益动物活动如稻田青蛙,探究适宜蛙卵和蝌蚪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配合协助消灭当地危害较大的农业虫害。(3)增进健康,协助学校搞好学生视力调查和每年健康普查,以及普及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等。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构建和实施生活化生物课堂的前提。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和实施生活化高中生物课程:
  2.1设置好教学情景,教学的内容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使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如果把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原型作为教学情境出现,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将被激发,同时也让他们享受学以致用的愉悦心情。如学到微生物部分我介绍与本地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甜酒”和“葡萄酒”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在实验室中上一节成果展示课,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师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而且还感受到了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感受生物课魅力,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又如在在高中生物第一节课学习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时问“朽木不可雕也”的“朽木”是生物吗?放久的橘皮上会发霉,“霉”是生物吗?喜马拉雅山每年以一定速度长高,高山是生物吗?铁生锈,锈不断增多,铁锈是生物吗?。通过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学习状态从感兴趣、愿学到乐学、爱学、会学。让生物学课堂焕发出学科的无穷魅力,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或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对现行教材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接受能力。如学习了“光合作用”之后可将“呼吸作用”提前,这样有助于对植物代谢全面理解,如课本实验“酶的高效性”可增加“探索课本实验“酶的高效性”验证方法、又如先学遗传物质基础再学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
  2.3利用网络技术将微观操作宏观化,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课程补充  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成效,实现课程目标。如“个体发育”一节补充人从受精卵形成到胚胎到幼体最后分娩动画历程,学习相关知识同时懂得生命是奇迹,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利用DVD、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对有些无法亲眼目睹如从受精卵形成到胚胎到幼体分娩或本校无法亲自实践的实验过程如基因工程等通过DVD、网络选择下载视频,将微观操作宏观化,抽象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等的机会,这些东西与学生所学课程专题有关,但超出正规课程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3. 作业布置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另外还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如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我们组织了学生制作《小生态瓶》;学习了种群密度的调查后,学生利用周末调查《黔西一中草坪车前草种群密度调查》等。学习抗原抗体组织学生进行《血型鉴定》,了解自己血型、高三年级四种血型占的比值,还观察抗原抗体凝集反应现象等。
  4. 适时教学检测生活化             
  对教与学的检测,除了以传统考查和考试形式外,还增添定期开展如小品、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形式来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查缺补漏,突破难点。考题近期学习内容有关,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用生活的真实材料命题,如以小品形式展示艾滋病毒侵入人体免疫过程, 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及表达能力。除小品外,还可以对一部分章节生物名词抢答赛如遗传变异有关生物名词;有时由各小组设计问题其他小组抢答等等。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毫不示弱,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况已经不需要。 教学检测生活化,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参与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成功需要、竞争需要。
  总之,笔者在构建和实施生活化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内容,形式,还是检测。立足“生活”,让生物问题生活化,又提升“生活”。让生活问题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答,体现学以致用,检测的生活化,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使愉快学习成为一生的幸福和追求;同时“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让师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 邹尚智.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北京:开明出版社  
  [2].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生物教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