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社会、注重应用——2016年高考浙江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及新高考展望
【作者】 俞园德
【机构】 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2016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对2016年高考试题的研讨正如火如荼。把握高考命题的脉搏,了解高考命题的趋势,走高考复习捷径,使来年高考有个好收成,目前成为众多高三师生和家长的迫切要求。毋庸置疑,2016年的高考承前启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不仅事关2016年的高考,更引领着课改和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值得认真研究.。
2016年浙江高考化学试题一方面秉承了多年来形成的一贯风格,试题原创性、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内容的选取始终围绕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但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及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不断求新、求变,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内容和理念,着重强调对化学学科思想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密切关注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发展相关的化学问题,重视应用,更加贴近考生实际;加强了图表图像分析部分,突出考查化学认知和科学探究能力。这种考查方式避免了题海训练,引导中学课堂教学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方向转变。
从整体上看,化学部分试题于平稳中呈现新课程特色,于平淡中突出学科能力考查。试卷追求的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题的内容和范围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具体试题呈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保持稳定 体现应用
试题遵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题型结构、设问方式等方面均与往年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考查内容涵盖高中化学学科的主干和核心知识,注重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述。同时也力求稳中有变、稳中有新,试题巧妙地将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医药和公共安全等热点问题融入情境素材,立足于用中学化学的知识、原理来分析和理解生活实际、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
如第13题用元素化合物知识解决工业废水和废气的综合处理问题,宣传了浙江省“五水共治”的环保理念;第11题用电化学知识理解金属-空气电池的结构和原理;第12题用电离平衡知识剖析碳酸饮料中防腐剂的相关问题;第28题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和解决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催化还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等问题。
如28题考查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6、27题考查了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
总之,2016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紧扣《考试说明》,试题导向明显,它要引导教师重视化学基础内容的教学,注重主干知识框架的构建。
二、注重基础 突出主干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要“学以致用”。2016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降低了难度,试题内容的选取始终围绕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但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及实际应用价值,试题强化了化学实验,不仅注重了基本仪器、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还突出了对实验安全、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许多试题以生产、生活和最新科研成果等为情境,如储热材料、环保型阻燃材料、光电转化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应用以及解决温室效应、能源问题的化学手段等,第13题还涉及应用化学方法解决“五水共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试题以能力立意,设问灵活多样,注重能力考查,重视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化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如第11题中离子交换膜的作用、第12题中碳酸饮料防腐剂抑菌能力的分析、26题中基于有机反应特点的信息迁移应用、27题中结合数据处理和物质性质特点对新材料组成进行分析推断、28题要求学生运用图表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表征等,凸现了对考生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化学试题里让学生根据工农业生产上真实存在的问题,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初衷。2016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能够立足课本,遵循考试说明,考查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也为2017年高考化学备考指明了方向,符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所以,化学双基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热点问题永远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
三、取材新颖 能力立意
试题突出考查了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检验了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部分试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工艺流程图、实验数据表和装置示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如第28题的实验数据表同时隐含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等信息,对考生获取、辨析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在考查内容的选择上几乎涵盖了高中化学所有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利用有限的试题实现了对高中化学重点内容的全面考查。试题的选项或设问力求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客观题部分选项选自教材,而部分选项是对教材知识的合理迁移与整合,体现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统揽全卷,再一次传递出一个信息:考生盲目的题海战术,已适应不了当前的高考卷。高中化学教学要回归教材,要重视思维的启迪,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克服“满堂灌、重训练”的现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上做功课。
四、梯度合理 层次分明
2016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卷,延续了浙江省多年的命题风格,保持了“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鲜明特色,试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了理性思维考查。试题情景熟悉,朴实灵活,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素养、思维品质与学习潜能,体现出较强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试卷保持各题型题目数量的稳定,各题型考查功能的稳定,试题表述简练精准。选择题、填空题强调概念的理解,知识点清晰不堆砌,解答题设问清楚有梯度。
如29题实验题侧重理性思维和定量处理,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阶梯推进、拾级而上,试题充分体现了分层选拔的功能。客观题难度有梯度,主观题的设问由浅入深,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有利于中学的分层施教和大学的分层选拔。
试题突出能力考查,关注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能力,有利于改变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措施,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型到综合应用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试题情景来自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关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从而进一步引导高中化学教学联系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总之,试题题型稳定,贴近中学教学,关注基础及主干知识,取材新颖、视角广,能力立意鲜明,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与社会价值。试题的考查方式将对中学化学教学与高校人才选拔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6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基本控制在《浙江省考试说明》范围内,着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2016年高考浙江的化学试题命题思路清晰,充分体现“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鲜明特点,对2017年的高考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它引导教师要重视化学基础内容的教学,注重主干知识框架的构建。为此,2017年的高考复习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究说明,挖掘课本
关注新课程三维目标,2016高考化学试题突出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凸显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试题的内容重点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实问题,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科学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基本科学素养。而考试说明是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源,它在宏观上指明了复习的方向。新高考实施后,考试内容作的很大的调整,而不少教师对教材早已删去的的内容依旧依依不舍。而2016年高考试题最大的特点是“回归课本”。 高考复习必须以教科书为本的方向。教师要静下心来研究教材和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范围,不随意进行补充和拓宽。必须还教学本来面目,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达到和谐统一。
因此,化学高考复习必须以考试说明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基础,以老师的讲解和点拨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力争形成对知识理解上的升华。结合课本梳理考纲中的知识点,对课本中的例题、插图、表格、资料卡片、课后习题等信息逐个突破,一一过关。把握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注重夯实基础,同时复习时能重视对信息的挖掘、迁移与灵活应用,切忌在学习上构筑空中楼阁。
二、把握重点,关注应用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却是完全必要的。我们除了要留心考纲中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如化学用语(如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等)、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表、离子浓度的大小、电化学、化学平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及其操作、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和技能。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时,学有余力的时候,应适当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热点,化学高考复习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新能源新材料、关注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继续重视实际背景问题,探索创新型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将大有裨益。
习题的选择要去粗取精,比如江苏、上海等地的考点不同于我们浙江的,我们可以选择其中几问,或对某几问改编。2016年浙江高考试题的命题足以提醒我们不能进行“讲授加做题”的单纯教学模式,必须避免过多过滥的使用题海战术。应创造更多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开辟更多的学习途径,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自主性。
三、重视实验,总结规律
实验题是化学考试的重头戏,2016年高考实验题的比重明显增大。而实验题也经常被我们认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分析近几年浙江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它不仅注重化学实验基础的考查,也更注重实验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同时要能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将其进行改进、转换和重组,对各种实验方案要能明确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倡导探究是实验试题的特征,在探究中引发思考,在思考中分析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考点结论化结论推理化。对化学学科的重要考点历年都要考查,只是命题设置的情境不同而已。比如对化学平衡的考查,包括化学平衡的特征、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等平衡计算等,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对这些考点深入复习,形成准确清晰的结论,还要知道结论的来源去路,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四、创设情境,适度开放
知识通过一定的素材和情境来展现,同时学科能力测试,也总是依赖于试题提供一定的学科问题情境;而考生是否具有应对这一问题情境的经验,将制约考生学科能力的表达。这就要求化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化学研究前沿问题等作为教学情境,在落实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化学科学方法、相关思维方法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积累相应的问题情境经验,更为丰富的问题情境经验,有助于提高考生认识和解决更为复杂学科问题的能力。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与应用进行情境设计
化学高考复习应发挥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作用。开放式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合理设置具有一定思维量的开放性、探索性的试题,包括设计条件开放性的试题或结论开放性试题或解法开放性的试题,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
例如2016年4月浙江选考化学28题,
问题(3)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有关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使碳酸钠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A.样品分解不完全
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
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
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殊途同归”。探究性问题的设计都应立足于中学化学,问题的素材源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又例如在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时,我用安徽省的高考试题做背景串联设计了如下问题: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72-转化为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3H2C2O4+8H+===2Cr3++6CO2↑+7H2O ΔH<0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在25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知识串联设计
(1)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①中0~t1时间段的Cr3+的反应速率[v(Cr3+)]是多少?H2C2O4的反应速率[v(H2C2O4)]是多少?_________
(2)升高温度,实验①中,Cr3+反应速率如何变化?_________
(3)实验①中加入铁明矾,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②、③中,实验③的反应速率较实验②大,其原因是什么?
(5)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①、②反应进行的哪一个快?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串设计不但能正确引导学生在高考复习时重视化学教材,用好化学教材,而且还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高中课程改革。
2016年浙江高考化学试题一方面秉承了多年来形成的一贯风格,试题原创性、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内容的选取始终围绕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但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及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不断求新、求变,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内容和理念,着重强调对化学学科思想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密切关注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发展相关的化学问题,重视应用,更加贴近考生实际;加强了图表图像分析部分,突出考查化学认知和科学探究能力。这种考查方式避免了题海训练,引导中学课堂教学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方向转变。
从整体上看,化学部分试题于平稳中呈现新课程特色,于平淡中突出学科能力考查。试卷追求的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题的内容和范围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具体试题呈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保持稳定 体现应用
试题遵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题型结构、设问方式等方面均与往年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考查内容涵盖高中化学学科的主干和核心知识,注重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述。同时也力求稳中有变、稳中有新,试题巧妙地将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医药和公共安全等热点问题融入情境素材,立足于用中学化学的知识、原理来分析和理解生活实际、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
如第13题用元素化合物知识解决工业废水和废气的综合处理问题,宣传了浙江省“五水共治”的环保理念;第11题用电化学知识理解金属-空气电池的结构和原理;第12题用电离平衡知识剖析碳酸饮料中防腐剂的相关问题;第28题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和解决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催化还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等问题。
如28题考查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6、27题考查了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
总之,2016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紧扣《考试说明》,试题导向明显,它要引导教师重视化学基础内容的教学,注重主干知识框架的构建。
二、注重基础 突出主干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要“学以致用”。2016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降低了难度,试题内容的选取始终围绕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但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及实际应用价值,试题强化了化学实验,不仅注重了基本仪器、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还突出了对实验安全、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许多试题以生产、生活和最新科研成果等为情境,如储热材料、环保型阻燃材料、光电转化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应用以及解决温室效应、能源问题的化学手段等,第13题还涉及应用化学方法解决“五水共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试题以能力立意,设问灵活多样,注重能力考查,重视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化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如第11题中离子交换膜的作用、第12题中碳酸饮料防腐剂抑菌能力的分析、26题中基于有机反应特点的信息迁移应用、27题中结合数据处理和物质性质特点对新材料组成进行分析推断、28题要求学生运用图表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表征等,凸现了对考生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化学试题里让学生根据工农业生产上真实存在的问题,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初衷。2016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能够立足课本,遵循考试说明,考查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也为2017年高考化学备考指明了方向,符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所以,化学双基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热点问题永远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
三、取材新颖 能力立意
试题突出考查了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检验了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部分试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工艺流程图、实验数据表和装置示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如第28题的实验数据表同时隐含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等信息,对考生获取、辨析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在考查内容的选择上几乎涵盖了高中化学所有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利用有限的试题实现了对高中化学重点内容的全面考查。试题的选项或设问力求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客观题部分选项选自教材,而部分选项是对教材知识的合理迁移与整合,体现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统揽全卷,再一次传递出一个信息:考生盲目的题海战术,已适应不了当前的高考卷。高中化学教学要回归教材,要重视思维的启迪,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克服“满堂灌、重训练”的现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上做功课。
四、梯度合理 层次分明
2016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卷,延续了浙江省多年的命题风格,保持了“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鲜明特色,试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了理性思维考查。试题情景熟悉,朴实灵活,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素养、思维品质与学习潜能,体现出较强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试卷保持各题型题目数量的稳定,各题型考查功能的稳定,试题表述简练精准。选择题、填空题强调概念的理解,知识点清晰不堆砌,解答题设问清楚有梯度。
如29题实验题侧重理性思维和定量处理,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阶梯推进、拾级而上,试题充分体现了分层选拔的功能。客观题难度有梯度,主观题的设问由浅入深,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有利于中学的分层施教和大学的分层选拔。
试题突出能力考查,关注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能力,有利于改变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措施,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型到综合应用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试题情景来自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关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从而进一步引导高中化学教学联系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总之,试题题型稳定,贴近中学教学,关注基础及主干知识,取材新颖、视角广,能力立意鲜明,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与社会价值。试题的考查方式将对中学化学教学与高校人才选拔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6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基本控制在《浙江省考试说明》范围内,着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2016年高考浙江的化学试题命题思路清晰,充分体现“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鲜明特点,对2017年的高考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它引导教师要重视化学基础内容的教学,注重主干知识框架的构建。为此,2017年的高考复习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究说明,挖掘课本
关注新课程三维目标,2016高考化学试题突出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凸显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试题的内容重点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实问题,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科学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基本科学素养。而考试说明是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源,它在宏观上指明了复习的方向。新高考实施后,考试内容作的很大的调整,而不少教师对教材早已删去的的内容依旧依依不舍。而2016年高考试题最大的特点是“回归课本”。 高考复习必须以教科书为本的方向。教师要静下心来研究教材和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范围,不随意进行补充和拓宽。必须还教学本来面目,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达到和谐统一。
因此,化学高考复习必须以考试说明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基础,以老师的讲解和点拨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力争形成对知识理解上的升华。结合课本梳理考纲中的知识点,对课本中的例题、插图、表格、资料卡片、课后习题等信息逐个突破,一一过关。把握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注重夯实基础,同时复习时能重视对信息的挖掘、迁移与灵活应用,切忌在学习上构筑空中楼阁。
二、把握重点,关注应用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却是完全必要的。我们除了要留心考纲中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如化学用语(如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等)、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表、离子浓度的大小、电化学、化学平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及其操作、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和技能。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时,学有余力的时候,应适当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热点,化学高考复习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新能源新材料、关注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继续重视实际背景问题,探索创新型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将大有裨益。
习题的选择要去粗取精,比如江苏、上海等地的考点不同于我们浙江的,我们可以选择其中几问,或对某几问改编。2016年浙江高考试题的命题足以提醒我们不能进行“讲授加做题”的单纯教学模式,必须避免过多过滥的使用题海战术。应创造更多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开辟更多的学习途径,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自主性。
三、重视实验,总结规律
实验题是化学考试的重头戏,2016年高考实验题的比重明显增大。而实验题也经常被我们认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分析近几年浙江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它不仅注重化学实验基础的考查,也更注重实验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同时要能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将其进行改进、转换和重组,对各种实验方案要能明确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倡导探究是实验试题的特征,在探究中引发思考,在思考中分析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考点结论化结论推理化。对化学学科的重要考点历年都要考查,只是命题设置的情境不同而已。比如对化学平衡的考查,包括化学平衡的特征、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等平衡计算等,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对这些考点深入复习,形成准确清晰的结论,还要知道结论的来源去路,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四、创设情境,适度开放
知识通过一定的素材和情境来展现,同时学科能力测试,也总是依赖于试题提供一定的学科问题情境;而考生是否具有应对这一问题情境的经验,将制约考生学科能力的表达。这就要求化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化学研究前沿问题等作为教学情境,在落实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化学科学方法、相关思维方法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积累相应的问题情境经验,更为丰富的问题情境经验,有助于提高考生认识和解决更为复杂学科问题的能力。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与应用进行情境设计
化学高考复习应发挥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作用。开放式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合理设置具有一定思维量的开放性、探索性的试题,包括设计条件开放性的试题或结论开放性试题或解法开放性的试题,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
例如2016年4月浙江选考化学28题,
问题(3)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有关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使碳酸钠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A.样品分解不完全
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
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
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殊途同归”。探究性问题的设计都应立足于中学化学,问题的素材源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又例如在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时,我用安徽省的高考试题做背景串联设计了如下问题: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72-转化为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3H2C2O4+8H+===2Cr3++6CO2↑+7H2O ΔH<0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在25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知识串联设计
(1)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①中0~t1时间段的Cr3+的反应速率[v(Cr3+)]是多少?H2C2O4的反应速率[v(H2C2O4)]是多少?_________
(2)升高温度,实验①中,Cr3+反应速率如何变化?_________
(3)实验①中加入铁明矾,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②、③中,实验③的反应速率较实验②大,其原因是什么?
(5)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①、②反应进行的哪一个快?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串设计不但能正确引导学生在高考复习时重视化学教材,用好化学教材,而且还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高中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