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科学发展观在学校管理应用的几点看法
【作者】 杨全清
【机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姚寨九年制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在坚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还必须包括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观念不仅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有重大指导意义,对教育发展同样也是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教育究竟如何发展,学校应该如何发展,这是教育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科学发展的引领人,更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推动各项建设工作。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此为指导,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教育体系内部的改革和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群众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系统内部的改革方面,要把推进教育民主化作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教育民主化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深化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教育事业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一项大事业。要在教育宏观管理、学校外部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三个层面推进深层次的民主化改革。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既要有大局意识,积极参与建议谋划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又要立足我们自身工作的实际,扎扎实实做些工作。当前,我们要严格按照这次学习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学习讨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只有关心群众、爱护群众,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逐步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引导广大师生齐心协力把学校办好。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一所学校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和谐使学校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学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办特色学校
有人说,未来教育的竞争,必将是特色的竞争和质量的竞争。没有特色的学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必定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学校所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比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要求的课程。然而,追求特色、打造品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学校的办学历史;加强学校发展的宏观思考与研究。从管理、德育、教学等方面积极开发特色资源,提出目标、任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保持全面、协调发展,关注教育生态保护,克服对教育资源掠夺式的“开采”,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积极开设富有地方特点和时代精神,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内容应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特点和需要,同时要体现开放性和前瞻性。要重视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重视学生作业、活动产品和相关业绩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对课程自身的评价。
五、在学校管理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二、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思想。三、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校风。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平衡不同层次教师的心态。必备的制度管理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推行情感管理。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在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六、加强学校管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创新。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校风
综上所述,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学校育人环境,着力拓展更加广阔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空间,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观念不仅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有重大指导意义,对教育发展同样也是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教育究竟如何发展,学校应该如何发展,这是教育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科学发展的引领人,更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推动各项建设工作。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此为指导,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教育体系内部的改革和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群众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系统内部的改革方面,要把推进教育民主化作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教育民主化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深化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教育事业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一项大事业。要在教育宏观管理、学校外部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三个层面推进深层次的民主化改革。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既要有大局意识,积极参与建议谋划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又要立足我们自身工作的实际,扎扎实实做些工作。当前,我们要严格按照这次学习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学习讨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只有关心群众、爱护群众,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逐步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引导广大师生齐心协力把学校办好。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一所学校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和谐使学校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学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办特色学校
有人说,未来教育的竞争,必将是特色的竞争和质量的竞争。没有特色的学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必定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学校所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比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要求的课程。然而,追求特色、打造品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学校的办学历史;加强学校发展的宏观思考与研究。从管理、德育、教学等方面积极开发特色资源,提出目标、任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保持全面、协调发展,关注教育生态保护,克服对教育资源掠夺式的“开采”,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积极开设富有地方特点和时代精神,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内容应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特点和需要,同时要体现开放性和前瞻性。要重视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重视学生作业、活动产品和相关业绩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对课程自身的评价。
五、在学校管理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二、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思想。三、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校风。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平衡不同层次教师的心态。必备的制度管理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推行情感管理。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在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六、加强学校管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创新。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校风
综上所述,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学校育人环境,着力拓展更加广阔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空间,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