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开拓思路,深化高中德育教育

【作者】 王 玉

【机构】 四川省冕宁县泸沽中学

【摘要】目前,高中德育工作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的较为粗浅,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基于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目前高中德育工作现状,探讨新时代下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深化;高中;德育教育
【正文】 
  十八大要求: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德育教育首当其冲。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德育教育的成效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
  一、当代高中生特点
  高中生处于少年期与青年期之间,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有
  一些交叉。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代高中生身上带有明显的网络时代色彩。
  1、高中生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表现为:思维敏锐,但片面,容易偏激;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奋,有极大的波动性;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2、高中生在活动中仍带有草率性。
  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和力量,常常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冒险举动,把冒险当勇敢。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还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考虑问题较肤浅、任性,不能顾全大局。 
  3、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处理具体问题,易感情用事,也会对潮流盲目跟从。有时会出现失控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
  4、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动机与行为,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但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 
  5、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遇到挫折会有种种消极情绪,消极对待。
  6、求知欲旺盛,外界的一事一物都会受到吸引。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表象的诱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的看法。
  二、高中德育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没有部颁的课程标准,没有适合高中特点的鲜活教学内容,没有完备的评价体系,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没有必要的德育教育资源,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为此,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以“堵”代教,通过各种纪律来硬性约束学生的行为,即不准做的要求多,但做好了的关注却很少。学生德育水平高低更没有与升哪类大学直接挂钩,事实上德育教育比智育教育,甚至体育教育都要“软”。
  1、德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高中学习生活决定着一个人对社会、他人、自我的认识和判断,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与之相对应的高中德育工作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家庭到社会,从学校到老师,关心更多的是学生的成绩,成绩在很多时候成为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家长和社会要看学校的升学率,学校要看老师的成绩,老师要学生出成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辛苦划桨,却缺乏精神的引领。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却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以后干什么。由此不难理解刘海洋为什么泼熊,药家鑫为什么弑妇。教育的终极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本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懂得如何幸福的生活。
  2、实施过程“线条”过粗,缺乏细致、深入,收效甚微。
  我们的学校并非没有德育教育,我们的老师也开展德育工作,但一般难以触及孩子的心灵,见不到实效。我们说要爱国,学生就爱吗?当国歌声响起,国旗升起时,有多少学生肃然而立,心怀崇敬之情?又有多少学生关心过国家大事,留意过祖国荣辱?不是学生不爱国,是不知道为什么要爱国。爱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搜集大量史实资料,通过文字、图片、影片等多媒体手段,贴近生活的视角,长时间的浸润,让学生明白祖国和他们息息相关,密切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要爱国。而此类德育工作的现状是:学校德育处布置任务,班主任班会课上几句话完成任务,能开一个完整的主题班会就算很不错了。德育处也缺少跟进督查反馈,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最终不过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草草了事,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
  3、德育方法以说教为主,缺乏体验。
  玫瑰的馨香从画里是闻不出来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胜境也只有身临其中才能顿悟。高中德育在大多学校,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仍停留在以说教为主的阶段,学生缺乏亲身体验,对事理感受不深,难以认同,老师即使磨破嘴皮子,也只是事倍功半。说教的苍白无力和当代高中生缺乏生活体验的现实,使高中德育教育举步维艰。
  4、德育停留在常规问题和底线教育上,层次偏低,重心靠下。
  学校德育工作主要由德育处和班主任实施。德育处的重心在底线教育,即重大违纪的处理,如打架、吸烟、炫恋、考试作弊等,往往是重处理而轻教育。班主任多受常规问题所累,如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看闲书、卫生打扫等,而且一般是问题出现后的批评教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对于影响人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却并未投入主要精力和足够时间,不能从学生的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很多学生高中三年结束仍没有明确的是非观,问题一犯再犯,屡教不改。
  三、高中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基于当代高中生的特点及目前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德育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高考改革为契机,推进素质教育,凸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考“指挥棒”长期以来阻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无疑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把握这一契机,制定德育教育相关的课程标准,设置德育课程,完善考评机制,推动从学校到家庭乃至社会的全民德育,培养新时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人才。
  2、学校健全德育教育机制,各部门明确职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员育人。学校设置德育课程,德育处制定德育规划,确定德育主题,提供相关资源,具体过程由班主任和相关专业老师负责实施,德育处要跟进督导考核。学校应要求普通任课老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平时上课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校、德育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四位一体,形成合力,实现质的突破。
  3、打造学习型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班级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应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要开拓视野,转变思想,用创新性的思维探索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学校要为班主任的不断学习搭建平台,构建三级学习模式,即第一级:校内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探讨,德育处对班主任的定期培训;第二级:本地区学校之间班主任开展交流学习;第三级:外派班主任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
  4、建立联动机制,开展体验式教育。当代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缺乏对自然和社会的亲身体验,对事物、道理的认识、理解并不深刻,面对家长、老师的说教,不易产生认同感,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德育工作要开创新方法,采取新途径,通过体验式教育破解难题,立德树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家长应建立联动机制,协调社会资源,针对性的组织学生亲近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体验,印证从书本、老师、家长那里学来的知识、道理,使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得以重塑升华。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一代关系着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青少年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广大高中德育工作者,让我们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