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几点尝试

【作者】 李 娜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科苑小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尤其重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习惯;勤于读书
【正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
  一、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尤其重要,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添加有力的措施,如在班级中通过举办“名人读书故事会”让学生感受到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也可以通过上“读书汇报课”,让学生感受到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还可以通过上“习作欣赏课”,让学生懂得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认识到了读书的好处,才会主动的读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的文体和阅读需要来选择阅读方法。如:小声读、默读、精读、浏览、研读,分组读等有目的的学习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等等,再训练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二、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言情武打小说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阅读,扫除阅读障碍
  学生在阅读中难免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
  四、阐述阅读意义,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向学生详细阐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义在于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重要的是在于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培养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小学生来讲,真正理解阅读的意义,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足以推动他产生强大的阅读欲望。学生的求知欲又是各不相同的。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又应当采用不同的具体措施。  
  有些学生好胜心强,就可以找一些他所不了解的难度较大的知识来考一考他,难倒他,同时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最后再悄悄地告诉他可以去阅读哪些书籍。这样一来,完全可以调动他的好胜心,并将这种好胜心转化为积极阅读的动力。有些学生比较好动,不爱读书,一看到汉字就头晕。就可以推荐一些漫画书、小人书之类的既有文字又有图画的“有趣”的书籍,让他们首先接近书籍,亲近书籍,再来阅读其他纯文字类书籍,慢慢地把他们对书籍敬而远之的心态调整过来。有些学生很内向,不爱读书,就爱看电视。面对这些学生,就应当和家长取得联系,赢得家长的支持。同时,在班级内部开展一些群体性读书活动,吸引这些学生加入到群体活动中来。    
  五、综合实践,大胆探究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办小报,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写读书笔记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找合作伙伴,大胆探究,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完成任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给孩子们“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空间,放飞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实有效、思维清晰、眼睛发亮、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起来、会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采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觉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除此之外,加强课外阅读也是引导学生创新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因为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余地和空间,更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开展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朗读、歇后语、绕口令比赛等活动。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的习惯。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李菊香;谈在课堂上的“机智”[J];教育与职业;2002年10期
  [2]王建华;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