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机智
【作者】 周 嵩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盘江中学
【摘要】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不仅要完成计划内的工作,还要随时做好解决突发事件的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关键词】教学机智;偶发事件;冷静;自然;灵活
【正文】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深有体会,老师离不开教学,离不开学生,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课堂教学充满着各种变化。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不仅要完成计划内的工作,还要随时做好解决突发事件的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那么,何谓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关于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 能够快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果断决策,采取灵活而有效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流畅高效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机智举几个例子,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课堂教学机智的应用要点:
(一)不要害怕课堂中的偶发情况
它的发生,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同在,偶发情况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也有利于正常教学的,即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依靠本身的素质和瞬时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强调顺着教案走。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开发性的课堂好比战场,瞬息万变。现代课堂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的现场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
(二)应用机智解决问题的三个原则
1、冷静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成功有40%的智力因素,60%的情感因素。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魄,一旦发生问题,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切忌头脑发热、感情处理,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思考对策,妥善地消除或控制意外事态的发生和发展。
案例描述:
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都有同一个现象,每当到对话操练的环节,积极主动举手起来操练的同学总是不多;有时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极个别,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他们便会借此机会讲话,不但影响自己,还影响他人。有一天上课的时候这种现象发生了,我本想马上叫停,但稍作思考过后,我把将要出口的话压了下去,让他暂时“痛快”一下吧。做练习的同学刚坐下,我便开始发话了:“刚才做对话表演的这两个同学,对话基本表演出来了,但还不是很流利。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平时练习少了。你们看班上的某某同学,随时随地都在练习说汉语,包括我们的英语课他也用来练习,所以他的口齿很伶俐,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你们应该向他“学习”,不但要敢开口,还要多开口,这样你们的英语也一定会说得非常流利。”听了这一番话后,刚才讲话的同学已经羞得无地自容,平时不太主动举手操练对话的同学也被好好地激励了一回。从那以后,上课讲话的同学少了,主动练习对话的同学多了。
2、诚恳自然性原则。在解决课堂意外,特别是学生行为失当时,教师切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应该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使学生自觉意识并改正错误。矫正失误时态度要从容,既不遮掩,又不宜直口相告,要针对失误的情况恰如其分地处理。
案例描述:
有一节课,在学生进行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的操练时,猛然间,我发现了一个绝好的真实的课堂教学资源——一个男生(李某)正在专心地看漫画书。当我走近时他马上意识到并把书推进了抽屉。我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请该男生的同桌(黄某)站起来。
Teacher:Hi, Huang. Is your partner listening to me?
Huang(朝旁边看了看,其他同学也笑了):No, he isn’t.
Teacher:What did he do just now?
Huang:He read a book.
Teacher:Did he read an English book?
Huang:No, he didn’t.
Teacher:Oh, I see. Thanks.
(我走到他旁边)Teacher:Hi, Li. Did you read a story book?
Li(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Yes.
Teacher: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book?
Li:It’s…
Teacher:Very exciting?
Li:… Yes.(他拿出书递给我)
Teacher:Oh! It’s really an interesting book.There are many nice pictures in it. I want to read it, too. But please read it after class. OK?
Li:OK. (说完我把书还给了他)
这段对话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可以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句型和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进行口语练习,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能力。
3、灵活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英语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
有一次,上课铃响过,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位学生正在擦黑板,还有不少学生仍在吵闹,没有一点要上课的迹象。我正要训斥学生,忽然想到这节课正好上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便借题发挥,幽默地说:“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教室里粉尘弥漫,话语满天。”学生默不作声,面面相觑。我若无其事地继续说:“What did he do just now?”学生随口答道:“He cleaned the blackboard!.”师生间继续问答:
T:“Is our classroom clean now?”
Ss:“No”
T:“Is it good for our health and study?”
Ss:“No.”
T:“Then, what should we do?”
Ss:“We should make our classroom clean and keep quiet.”
T:“Right! We should learn some class or school rules.Now let’s learn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然后就进入课文Pre-read 第一个问题“ What can we do in class?”让学生讨论后接着第二个问题“What can’t we do in class?”这样,乱糟糟的教室却成了我借题发挥导入新课的话题,既教育了学生,维护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学机智的产生和教师的课前准备紧密相连。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备课,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四)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教学机智是深深地植根于教师平时艰苦的多方面修养的沃土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全身心忘我投入,执着地追求,教育机智是不是教师灵机一动,急中生智,凭空产生的呢?不!不是。如同火镰只能是在燧石上击打出火花,而不能在其它石头上打击出火花一样,教学机智并不是在每个教师身上都会出现,它并不是灵机一动而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它产生的必备条件。教学机智是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深厚的教学理论修养、渊博的知识积累、敏捷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同偶然意外情况碰撞后,迸射出来的灿烂的智慧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教学活动是活生生的,常常会碰到一些“干扰”正常教学进程的偶发事件,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掌握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不让偶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巧妙、艺术地处理偶发事件,那么课堂将会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乐园。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愿我们每一名教师在处理教学偶发事件中逐步成长,接受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力争做到最好。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深有体会,老师离不开教学,离不开学生,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课堂教学充满着各种变化。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不仅要完成计划内的工作,还要随时做好解决突发事件的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那么,何谓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关于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 能够快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果断决策,采取灵活而有效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流畅高效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机智举几个例子,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课堂教学机智的应用要点:
(一)不要害怕课堂中的偶发情况
它的发生,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同在,偶发情况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也有利于正常教学的,即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依靠本身的素质和瞬时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强调顺着教案走。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开发性的课堂好比战场,瞬息万变。现代课堂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的现场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
(二)应用机智解决问题的三个原则
1、冷静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成功有40%的智力因素,60%的情感因素。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魄,一旦发生问题,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切忌头脑发热、感情处理,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思考对策,妥善地消除或控制意外事态的发生和发展。
案例描述:
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都有同一个现象,每当到对话操练的环节,积极主动举手起来操练的同学总是不多;有时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极个别,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他们便会借此机会讲话,不但影响自己,还影响他人。有一天上课的时候这种现象发生了,我本想马上叫停,但稍作思考过后,我把将要出口的话压了下去,让他暂时“痛快”一下吧。做练习的同学刚坐下,我便开始发话了:“刚才做对话表演的这两个同学,对话基本表演出来了,但还不是很流利。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平时练习少了。你们看班上的某某同学,随时随地都在练习说汉语,包括我们的英语课他也用来练习,所以他的口齿很伶俐,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你们应该向他“学习”,不但要敢开口,还要多开口,这样你们的英语也一定会说得非常流利。”听了这一番话后,刚才讲话的同学已经羞得无地自容,平时不太主动举手操练对话的同学也被好好地激励了一回。从那以后,上课讲话的同学少了,主动练习对话的同学多了。
2、诚恳自然性原则。在解决课堂意外,特别是学生行为失当时,教师切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应该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使学生自觉意识并改正错误。矫正失误时态度要从容,既不遮掩,又不宜直口相告,要针对失误的情况恰如其分地处理。
案例描述:
有一节课,在学生进行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的操练时,猛然间,我发现了一个绝好的真实的课堂教学资源——一个男生(李某)正在专心地看漫画书。当我走近时他马上意识到并把书推进了抽屉。我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请该男生的同桌(黄某)站起来。
Teacher:Hi, Huang. Is your partner listening to me?
Huang(朝旁边看了看,其他同学也笑了):No, he isn’t.
Teacher:What did he do just now?
Huang:He read a book.
Teacher:Did he read an English book?
Huang:No, he didn’t.
Teacher:Oh, I see. Thanks.
(我走到他旁边)Teacher:Hi, Li. Did you read a story book?
Li(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Yes.
Teacher: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book?
Li:It’s…
Teacher:Very exciting?
Li:… Yes.(他拿出书递给我)
Teacher:Oh! It’s really an interesting book.There are many nice pictures in it. I want to read it, too. But please read it after class. OK?
Li:OK. (说完我把书还给了他)
这段对话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可以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句型和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进行口语练习,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能力。
3、灵活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英语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
有一次,上课铃响过,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位学生正在擦黑板,还有不少学生仍在吵闹,没有一点要上课的迹象。我正要训斥学生,忽然想到这节课正好上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便借题发挥,幽默地说:“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教室里粉尘弥漫,话语满天。”学生默不作声,面面相觑。我若无其事地继续说:“What did he do just now?”学生随口答道:“He cleaned the blackboard!.”师生间继续问答:
T:“Is our classroom clean now?”
Ss:“No”
T:“Is it good for our health and study?”
Ss:“No.”
T:“Then, what should we do?”
Ss:“We should make our classroom clean and keep quiet.”
T:“Right! We should learn some class or school rules.Now let’s learn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然后就进入课文Pre-read 第一个问题“ What can we do in class?”让学生讨论后接着第二个问题“What can’t we do in class?”这样,乱糟糟的教室却成了我借题发挥导入新课的话题,既教育了学生,维护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学机智的产生和教师的课前准备紧密相连。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备课,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四)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教学机智是深深地植根于教师平时艰苦的多方面修养的沃土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全身心忘我投入,执着地追求,教育机智是不是教师灵机一动,急中生智,凭空产生的呢?不!不是。如同火镰只能是在燧石上击打出火花,而不能在其它石头上打击出火花一样,教学机智并不是在每个教师身上都会出现,它并不是灵机一动而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它产生的必备条件。教学机智是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深厚的教学理论修养、渊博的知识积累、敏捷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同偶然意外情况碰撞后,迸射出来的灿烂的智慧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教学活动是活生生的,常常会碰到一些“干扰”正常教学进程的偶发事件,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掌握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不让偶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巧妙、艺术地处理偶发事件,那么课堂将会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乐园。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愿我们每一名教师在处理教学偶发事件中逐步成长,接受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力争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