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兴趣之花绽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作者】 王春梅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直属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乏味的学科,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的教学成绩就很难提高。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围绕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课题,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激发
【正文】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发学生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一、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自然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相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因此,教师就需要有一颗博爱和宽大的心,去体贴和关心他们的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就更害怕。他们往往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这种强烈的自卑感,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努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学习。“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形象的树立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态度。“爱屋及乌”你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你,学生爱你就会爱上你所教的这门课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这门课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二、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小学生天真好奇,求知欲强,注意力又不稳定,易分散,并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吗。教学中我常把游戏、竞赛活动融入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巩固练习阶段,可设计“比一比谁是摘苹果的冠军”游戏。教师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颗“大苹果”树,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背面写着各种不同的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老师要明确“摘苹果”的要求: 
  1.苹果上的算式的得数要和篮子里的号数相同; 
  2.比一比看谁摘得又对又快又多,谁就被评为摘苹果冠军。这时,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想亲自去摘。老师选了小组代表参赛,按照要求,一会儿功夫,苹果就被摘光了。经检验后,最后选出了冠军,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创设这一游戏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形式,让学生一直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身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些小学生具有的独特的活跃好动的特点都被课堂教学束缚了,限制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下来,只会让学生对这样的数学课堂产生抵触的情绪,更加厌倦数学学习,动手实践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和研究的有效手段,动作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在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加深记忆,对知识的掌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常出现“求比谁的几倍多几”的问题,这是让小学生感觉到比较头疼的问题,单纯的语言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关系,所以说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自己搞清其中的关系,可以让两个学生一组,通过摆小花的方式进行,先摆出几个小花,然后在摆出它的几倍,然后再加上多的那几个,让学生彻底的掌握这样的关系是怎样得来的,通过实际的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题目的意义。
  四、优化作业设计,由枯燥变兴趣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通过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联系也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很多教师给学生出的练习题,很多都较为呆板,更多的是属于简单的重复,机械的掌握。对于这样的练习学生通常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遗忘。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设计有质、有效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样不仅照顾到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又比如说设计一些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比如说把练习题设计成课堂当中的抢答题,由于小学生好胜心都比较强,而且很渴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所以把练习体设计为课堂强大题,不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认真的学习。同时在抢答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如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说“你真棒,你真厉害,真聪明等”,而对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比如“下次肯定会更好,就差一点了等等”。这些简单的用语,用到学生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更是心理上的调整,这对于帮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不断探索的精神至关重要。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呆板、机械的练习方式,化无趣为有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好习惯。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过程要充分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以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多进行动手实践,在实践操作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创新,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做出正确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英.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2015(02)
  [2]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