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者】 牛建新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对策与思考
【正文】《中国创新教育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CTF-120842)被列为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重点课题,本文是它的子课题《小学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号CXG-1105492)课题研究成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对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很多农村老师都为之头痛、困惑,认为农村学生的视野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所写起来的文章题材单一、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及城市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其实,农村具有丰富的题材,都是我们教学的好素材。 
  一、写生活中的作文,写出农村独有的特色
  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素材基础,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切身去体验,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又可以积累素材。
  二、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承。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布置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三、走进生活,陶冶情操
  农村的学生所熟知的是农村的事物。如美丽的田园之景有:连绵的群山、葱绿的庄稼、广阔的田野、弯弯的河流、清澈的小溪……还有那种类繁多的动物:如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山间奔跑的飞禽走兽、水中嬉戏的鱼虾、家中的鸡狗牛猪……这一切就是我们农村学生的“源头活水”,皆可成为我们教学之题材,学生写作之素材。但现在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越来越少了,学校都籍借安全的原因,不敢或不肯多开展课外活动,“因溺而不泳,因噎而废食”了。但我们在做好安全工作的条件下,应当敢于放开手脚,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郊游、野炊,让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样,以活动导趣,又以活动诱写,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写,其乐无穷,受益不浅,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四、感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于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
  五、正确评价,挖掘学生习作的潜力
  作文的批改要认真,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应该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富于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改”包括增、删、调、换等,如学生文章中的错字,教师除勾出错字外,还应该把它改正过来,让学生将正确的字词书写在改在文章结尾,如学生正确书写了,教师下次批改时将以正确的评价。有时为增强实效,也可面批面改,和学生一起研究该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作文评讲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找出全班带共同性的问题,指点迷津。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
  总之,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联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创意,写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小学生也应该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读内容,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葛跃东:“对当前作文教学误区思考”《云南教育》2005年第9期.
  [2]乐萌:“作文教学要凸现三个基本走向”《云南教育》,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