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作者】 唐晓波

【机构】 湖南省祁阳县人民政府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国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地区广大群众受教育水平和受教育机会明显落后于城市。目前,农村教育严重滞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教育的条件与教育质量严重滞后于城市教育,二是农村教育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缩小这种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要坚持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不断增加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畅通社会筹资办学的渠道,确保学校运转经费得到足额保障,办学条件得到稳步改善,教师合理待遇得到全面落实。
  一是足额保障教育经费。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县财政要按政策规定足额预算教育各项经费,并优先拨付。要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教育部门工会经费、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经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经费等,每年按政策要求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对教育系统各单位向上级争取的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各级各部门不得截留、挪用;城市教育事业附加足额征收,不流失;教师工资足额预算。教师的政策性津补贴按公务员标准应补尽补,纳入工资卡中统一发放到人。对教职工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会经费和住房公积金等应由财政负担的部分,纳入财政预算,全额由县财政解决。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按照“三结合、三集中”的思路,即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危改相结合、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和小学向完小集中、初中向集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拿出全县整个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和每所学校的布局规划,做到发展教育心中有数。加大以危改为重点的校舍建设力度。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确保危改项目质量,坚决杜绝危改项目还未使用就成为新的危房。加大教学设施设备添置力度。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好教育信息网,完善信息资源库,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把县一中作为信息化管理建设试点,学校领导在办公室就可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五年内,全县所有高中、初中和镇中心小学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加快中小学校学生课桌的更新,力争在三年内全部适应学生就读需要。规范教育资源的管理。全县所有学校的校产校具归口教育局管理,对闲置的学校资源处置所得,全部用于教育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扶贫助学、助教工程。建立县、镇两级扶贫助学基金,通过财政支持、部门参与、社会各界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就学资助制度和资助体系,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建立县级领导、县直部办委局和各镇党政一把手“一帮一”扶贫助学机制,帮助贫困学生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县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要摸清贫困学生底子,拿出帮扶名单及时开展帮扶,年终向县委、县政府上报帮扶结果,并向社会公布。建立慰问特困教师制度。每年教师节,对特困教师进行走访慰问,县级领导和各级各部门都要走访慰问特困教师,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