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用文字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作者】 张光才 郑柏玉

【机构】 云南省大关县翠华镇永康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长期以来,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需要,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总感觉方程比较难列.其实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方程也就可以列出来了。那么怎么找等量关系呢?
  1、教会学生读题
  应用题是由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的。学生在读题时一定要养成边读题边书写的好习惯,把条件中每一个数字的量代表的是谁,一定要在数字的前面写上名称。这样便于方程中用数字时能对号入座,避免了把这个数字用在那个量上。
  2、找准关键字,把他变成数学运算符号
  数学应用题中的一些汉字是可以变成数学上的运算符号的。“是、比、相当于”可看着是等号(=);“的”字可看着乘号(×);“多”字可看着加号(+);“少”字可看着减号(-);“一共”用加(+);“多多少、少多少”用减(-);“几分之几、多少倍”用除(÷)。“剩下”用减(-),“每”字代表“1”。在解题时可抓住这些术语去找等量关系,按叙述顺序来列方程。例: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五年级植树50棵,比四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少4棵,四年级植树多少棵?学生边读题时就可以边笔记:五年级:50,比四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少4棵。然后学生稍加补充,把“比四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少4棵”这个省略句补充为“五年级植树棵数比四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少4棵”就能列出文字等式了。五年级植树棵数=四年级植树棵数×2倍-4棵,再带数字变为:50=四年级×2-4。这样,再一个等式中不知道的那个量就设成了未知数。即设四年级植树X棵。原式改为50=X×2-4。
  3、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些等量关系是要求学生必背的。在解题时,可以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去找等量关系.例如:苹果和梨各买2千克,每千克梨2.8元,共10.4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边读题边写:苹果2千克,梨2千克,梨的单价2.8元,两样总价10.4元。既苹果的钱+梨的钱=10.4元。继续往下改:苹果的单价×苹果的数量+梨的单价×梨的数量=10.4,到这一步再往里边代数字变为:苹果的单价×2+2.8×2=10.4,没有数字还是文字的就设为未知数X,方程就出来了:X×2+2.8×2=10.4
  4、根据常用的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一般平面的,有表面积的,有体积的,有容积的,长方形面积=长×宽;可以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1平方米,它的长是5米,那么宽是多少米?”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宽=面积”,可列出方程5×X=21. 
  用方程法解应用题,对不少用算术解有困难的应用题,就显得容易。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了用文字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法,不仅能增加一种解题方法,而且对培养思维推理能力,也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