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 刘 勇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前进的永动力”。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中开展创新教育?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展现问题的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讲出新意,巧设悬念,创造新、旧知识体系的冲突,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使学生兴趣十足的、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究。如:为什么死海不死?为什么麻雀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死亡?为什么霜前冷而雪后寒?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插在水里的筷子会变弯了?等等,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在大量的为什么思考后,在吃惊之余适时地引导思维、开发智力,就会学得更加主动、扎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动手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如在讲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这一内容时,合理进行分组实验,给学生们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连接串并电路。让学生们自主动手,相互配合。当学生们看见自己设计的电路发光时,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最后由学生相互点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创建“多维互动”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诱发创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大胆质疑 
  初学物理的学生一般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但很快一部分学生就会对一些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失去兴趣,甚至发展到讨厌的程度。这是因为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个学生们不心甘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服务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问题,大胆地质疑问题。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奋斗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已成型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最后再请记住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三、拓宽知识领域,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顿悟”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课堂内要狠抓“双基”,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精讲,学透,巧练,活用,减轻学生负担,扎扎实实地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一质量为5千克、体积是2立方分米的铜块,问此铜块是空心还是实心的?此题可以分别以质量、体积、密度三方面来讨论铜块是空心还是实心的。教学中象这类题型不少,做题时,思路不同,方法也就各异,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题,不仅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解题能力,更能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
  四、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电路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其中一只,根据出现的现象,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提出:假如没有摩擦力;当教学重力时,让学生猜想重力突然消失,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等等,又如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得出结论是:在毛巾表面,小车滑行得最短,棉布表面次之,木板表面最长。然后要引导学生联想到,假如接触面无摩擦,小车就将无限制地运动下去,从而得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很有作用。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创造性的激情,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创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主动学习,去接受问题的挑战,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使蕴藏在头脑中智慧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我们教师更应该先行一步走在创新教育道路的最前端!